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我眼中的毛泽东是 我眼中的美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我眼中的毛泽东》

我眼中的毛泽东

可能对于我们90后这一代来说,毛泽东的伟人形象并不是那么深入人心。跟我们的父辈或者祖父辈比起来,毛主席在我们心中更具体的印象可能就是在鲜红的人民币上毛主席的头像所代表的最大面额,而不是悬挂在泛黄墙壁上一尘不染的毛泽东像和那句振奋数亿人民的爱国心的“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我记得我小时候在亲戚家是见过毛泽东像的,灰蓝色的中山装,戴着八角帽,跟现在的国家领导人拍照时一样的姿势,就那样伟岸地伫立在我眼中。我好奇地拿手指着毛主席像,然后一个爷爷辈的老爷爷就把我的手摁下来。在他们的心目中,这样肯定是不尊敬主席的吧。

我没有经历过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一生下来就是和平年代,享受着自毛主席之后几代领导人辛苦奋斗的美好社会,生于安乐。但是中国的爱国教育还是让我们这一辈多多少少懂得了一点那个热血沸腾义愤填膺的时代的爱国心。但是,其实我身边的同学,当然包括我在内都没有办法完全理解那种在我们眼中看来有点盲目的尊崇。不仅不理解,现在的青少年甚至有一种自我感觉很时髦很鹤立鸡群的“反动”的思想。老师说过,伟人也有七分功,三分过。然而,年轻一代却持着自我的“批判主义”,认为毛主席除了带领中国解放之外,他的四个老婆,他的不要日本赔偿感谢日本让中国强大“豪言壮语”,他的“光辉形象”笼罩下的文化大革命、大跃进都成为“批判”他的标签。于是,“事实”就变成了三分功,七分过。一群没有深入了解过中国历史的毛头小子叫嚣着吵嚷着本国制度的单调。举着自制的旗帜宣扬改革中国教育制度,不做被填的鸭子;聚集在贴吧社区发表着不用负责任的关于ZF有多黑暗的言论。但是在此,我不知道是不是算满悲哀的声明,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本篇的言论可能有不当之处,但我绝对没有任何政治思想上的问题。

为了使毛泽东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具体一点,我去阅读了一些关于毛泽东的书籍,不得不承认,我还是有一定的收获的,毕竟是一代伟人的生平事迹,肯定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的。丰富了我一向匮乏的历史知识外,还塑造了一个稍微具象了一点的主席形象,虽然,书中没怎么提那些负面的历史。首先从毛泽东的孩童时代说起,毛泽东从小最大的运动爱好就是游泳。经常在老家韶山冲的水塘里游泳,而且游个几个来回的也不累,估计放到现在也算是运动健将了。也正是由于

毛主席对于体育健身运动的热爱,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也从德智美发展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在稍微参与到一些政治运动后毛泽东更加意识到强健体魄的重要性。毛泽东广为流传的一个生活小习惯就是洗冷水澡。以前在家里母亲都有为他备热水,可是毛泽东还是偏爱到水塘里洗。后来离开家乡到外面读书的时候也还是一样。即使学校有规定说不准洗冷水澡,但是毛泽东还是在早上早早起来到井边用冷水冲洗。身边的同学也有模仿的,但都没能像毛泽东那样坚持下来。从坚持洗冷水澡这样的生活细节就可以看出毛泽东对一件既定的事情的坚持不懈。毛泽东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是在长征路途上稳定的指挥的保障之一。

毛泽东最大的爱好应该就是读书了吧。因为小时候被寄养在外婆家,受到了一点启蒙的文化熏陶,毛泽东从小就酷爱读书。最开始自然是《三字经》这些幼儿启蒙读物,稍微大一点后又迷上《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些小说,并且能在同学面前绘声绘色的讲述其中的故事情节。后来再大一点就是像《饮冰室文集》这些的还有一些时文报纸杂志,这些书籍也对毛泽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其实毛泽东的父亲并不是很支持毛泽东读书的。因此,毛泽东中间间断的那3年都在地里做农活,他也因此学会了很多农活的技术。虽然没有继续在私塾上课,毛泽东还是会到处借书来看。有一点不得不说,虽然毛泽东酷爱读书,他在上学期间却换了很多私塾。他不怎么听老师的课,在课上看自己想看的书,但是每每老师点他背诵文章他却又都能背出来,老师也就没辙了。这样算起来,毛泽东也算书个叛逆的学生吧,已经略微有一点创新改革人士的影子了。

毛泽东的求学路有很多可以说,他的优秀成绩,他在学校就已早早显露出来的领袖风范,在学校结识的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毛泽东第二任妻子的父亲杨昌济。杨昌济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应该就是花5年的时间培养了毛泽东。毛泽东对他的感情自然也是非常深厚,在杨昌济先生过世后还和杨开慧一起守灵。

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后去北大当了图书管理员。但此时他还是默默无名的。所以他在参加中共一大第一次会议的时候还是比较拘谨保守的。但是此后他的领导才能便渐渐显露出来了。虽然起初遭遇了一些误解,但是从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到领导多次武装战争的胜利,毛泽东以一种风华正茂的姿态在广袤的大地上大展拳脚。我想这样的男人就算是放在现在也是十分有魅力的

吧,但是从一个女性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毛主席是有一点风流了啊。另外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点就是毛泽东与人交往的能力。他和各个阶层的人都能交往的很好,不管是农民还是文人。他这样的交际能力在当代大学生中是很稀缺的,因为现在的青年都急功近利,以自我为中心,没多少人能真正放下身段去倾听或倾诉。所以有的时候难免会觉得自己一个人的旅途是孤独的。越焦躁越得不到沉淀就越出不了结果。如果我们能像毛泽东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地奋斗再稍微加上一点智慧,那成功真的是能唾手可得,因为我们要干的真的不是像毛泽东这样开天辟地改朝换代的大事,我们追求的可能只是简简单单稳定的物质生活和安逸时而激情的精神状态。

毛泽东之后的长征旅途我想我就不用怎么再复述了。因为首先我们从小到大受到的红色教育已经让我们知道了有一种精神叫长征精神,虽然我们还无法透彻的理解它;其次,我作为一个理科生对历史真的不是很了解,我没有办法用我的平直的叙述将时光带回到那黄沙飞扬的长征路上。我只有在一些战争题材的影片录像中得到的一些模糊的影像。啃树皮、吃皮带、挖壕沟、炸碉堡,还有那些鲜血淋漓的战士和冲锋的号角。毛泽东在抗日战争中的光辉形象是不可否认的,真心是颇具王侯将相的风范。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和文学才能都同样令人敬佩!

原谅我用浅薄的文字在这里描述我眼中的毛泽东。我对于伟人只能是瞻仰的,就像对悬挂在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那样的瞻仰,带着敬佩的崇敬的心情。在读了一些关于毛泽东的书籍后,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只有真的去了解一个人了解一个人的成长故事之后才能对一个人做出评断,哪怕只是了解了一点点也不至于那么武断的就去诟病一个人。而我以前那些基于无知的纯粹个人感性评断的话语现在想来也是可笑。

毛泽东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都是有出彩的地方的。小时候的勤奋好学、踏实肯干以及一点的古灵精怪,外出求学后的逐渐成熟、初露锋芒、独立坚强,领导抗战时的吃苦耐劳、英明果敢、谋略过人,每一个时期的毛泽东都是十分有魅力的,不管是男性魅力还是人文魅力。虽然毛泽东晚期的时候有一些过错,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些错误并不能掩盖毛泽东这个风云人物在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1976年,真的是很暗色调的一年,唐山大地震,以及毛泽东、朱

德、周恩来三位优秀领导人物的相继去世都给人民的心里抹上了一层阴霾。天安门前的悼念,十里长街的追送,民众这些自发的追悼行为都能看出在人民心中那段黎明前的黑夜的时光里所遭受的苦痛是多么压抑的一种经历,而正是毛泽东带他们走了出来,正是毛泽东带领人命站起来迎接曙光,正是毛泽东让我们这一代免受战火纷飞。我不是谄媚地在讴歌毛泽东的丰功伟绩,而是在我一点点了解历史后发自肺腑发感受。我眼中的毛泽东,他就是一个伟人。

第二篇:《近代史期中论文—我眼中的毛泽东》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我眼中的毛泽东

姓 名:郭冰敏

学 号:A01120169

班 级:农学1203班

学 院:农学院

指导教师:刘大勇

2013年4月6日

毛泽东,一个我们熟悉不过的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先不谈毛泽东有多“伟人”,借此机会谈一谈我眼中的毛泽东吧,这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

1.他也会耿耿于怀

毛泽东一直对斯大林耿耿于怀:他整了我们四次!苏共二十大批评斯大林之后,毛泽东谈得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不许革命”。他说斯大林“整了我们四次”,其中一次就是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进行自卫反击,可斯大林从莫斯科发来电报,要中国共产党无论如何不能打内战,否则中华民族就有毁灭的危险。但是,我们没有听他的。毛泽东声称,他想起这些事情“就有气”。 毛泽东还说过,1949年,我们眼看就要过长江的时候,还有人阻止,说千万不能过长江,过了,就会引起美国出兵干涉,中国就可能出现南北朝。我们没有听他们的,我们过了长江,美国并没有出兵,中国也没有出现南北朝。如果我们听了他的话,中国倒真有可能出现南北朝。后来我见到了阻止我们过江的人,他的第一句话就说:“胜利者是不应该受责备的。”从中看出伟人和普通人很多地方都一样,特别是人性。

2.他不够专一

不知道这样的标题是否已冒犯了我们伟大的领袖?从一个女生的角度来想,“专一”是评价男人不可缺少的一项,所以、、、在

战争年代像周恩来同志那样专一的领导人是很少很少的。毛泽东有四位合法妻子,罗氏——家里给娶的,有名无实的婚姻,20左右就死了。杨开慧少女时代与毛泽东相识并相爱,1920年结婚。贺子珍1928年和毛泽东在井岗山结婚。江青1938年与毛泽东结婚。

3.他提倡以谦虚之心学习历史

毛泽东同志写过一篇题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文章,称孙中山先生“是一个谦虚的人”,理由是他“很虚心”地注意研究中国历史的情况、当前的社会情况和外国的情况。毛泽东同志提倡以谦虚之心学习历史,有五句话应视为至理名言:一、“读历史是智慧的事”;二、“读历史的人,不等于是守旧的人”;三、“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四、“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五、“马克思主义者是善于学习历史的”。 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历史是人类活动的记录和记忆,老老实实地研究和学习它,从中获取经验、智慧、启示和借鉴,也就是尊重它和敬畏它,自然是谦虚和虚心的体现。

4.他不是中国的十大元帅

毛泽东原先是制定在军衔里的,还特意为其制定了“大元帅”的军衔,并已经把大元帅服都做好了,但是毛泽东坚决不要,并与周恩来、邓小平等同志谈话,最终,周、邓等同志均自动放弃军衔,因此,像周恩来和邓小平这些也曾经为解放事业奋斗过的、也曾在解放军中担任过高级将领的领导人,却没有任何军衔,精

神是何等的崇高的。

5.他有一块终生的心病

青年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没能继续上大学。这成为他终生的一块心病。“五四”前后,我国兴起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毛泽东是湖南青年留法勤工俭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但就在他送走蔡和森、向警予、李富春、蔡畅、徐特立等一批批新民学会会员赴法的时候,自己却决定不出国。原因何在?研究者认为有三:一是青年毛泽东当时学习法语非常困难,始终不过关;二是他担负不起到法国的路费;三是他最后甘愿留在国内、了解中国国情。毛泽东没有赴法勤工俭学,而是在北大图书馆做管理员。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毛泽东又一度想赴俄留学,但因没有俄语基础而未成。繁重的革命任务,使毛泽东无法静心学习外语。他在延安时期自学过英语。但是,由于当时的战争坏境,学习受到很大限制。原来出国留学不只是现在的潮流,战争的那些年代也是很受欢迎的。对于毛泽东同志来说没能上大学是他终生的遗憾,那对于现在身在大学里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好好珍惜,努力学习来回报我们的父母呢?

6.对腐败,他深恨痛绝。

1944年,他就把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列为整风学习文件,要求全党引以为戒,不当李自成。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又告诫全党,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北平解放后,他把中央机关进京

视为“赶考”,要求大家“考”个好成绩,不要退回来。新中国成立后,他发动和领导了“三反”、“五反”运动,亲自批准处决了腐化堕落分子刘青山、张子山。他说:“我们是共产党员,永远不能搞腐败,要经得起考验。”在毛泽东的廉政事迹中,上面列举的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但就是这很少的一部分,足以体现了人民领袖的高风亮节,足以使我们深深为之感动。论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没有一个比毛泽东更大的,论手中的权力,也没有一个比毛泽东更大的,但毛泽东从来没有居功自傲,从来没有以权谋私,他心里想的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利益。毛泽连是毛泽东的堂弟,生活困难,当有人问毛泽东能否为毛泽连的处境说一句话,让地方政府关照一下时,毛泽东温和而坚决地说:“那是办不到的事情,泽连的困难我清楚得很,全中国像他这样的困难户有的是,不要因为他是我的弟弟就与人说照顾,那样做我就不能当中国的主席喽。国家很困难,但我相信日子会好起来的。他的困难,我只能以个人的名义帮一把。”这段话不正是毛泽东一心一意为人民的写照吗?亿万人民为什么深深怀念毛泽东,原因不也正在这里吗?

我眼中的毛泽东,他的好占了89%,虽然他已经不在了,但是他的好一直围绕在我身边,时时刻刻提醒我要做一个怎么的人,怎样把每一件事都做好,感谢您!亲爱的毛泽东同志!

第三篇:《我眼中的毛泽东》{我眼中的毛泽东是}.

我眼中的毛泽东

吴燕彬

法语1301 24号 摘 要: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冲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下面,我将谈谈我眼中的毛泽东。

一、 诗人——独领风骚

回顾中国千年古代历史,中国帝王中堪称大诗人的只有两位:魏武帝曹操和南唐后主李煜。其余种种,不过雅喜涂鸦而已。而毛泽东,作为中国近代半个世纪中最为重要的领导人,其身份堪比“帝王”,却也热衷写诗、擅长写诗,无愧于其“诗人”的称号。

贺敬之评述毛泽东诗词时曾这样说:“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在漫长的岁月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是风靡了整个革命诗坛,吸引并熏陶了几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诗歌是表达一个人所思所想的有效途径,所以通过诗歌往往可以剖析出诗人的性格及所处环境。毛泽东那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人格素养,竟造就了别具一格的诗风,使典雅高古的旧体诗词和中国革命的历史风云紧紧地融合在了一起。

早在1910年,即将出外求学的毛泽东,临行前改写了日本的一首言志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年少时的毛泽东便满怀理想,通过诗词表达了他的豪情壮志。

1936年毛泽东从陕北到山西,面对高原雪景,他写下了一生最为快意、最为得意的神来之作——《沁园春·雪》,表现了毛泽东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爱国情操。脍炙人口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也可以看出毛泽东年轻的雄心大志。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经过渡江战役占领南京。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于是写下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庆祝革命胜利。他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并阐发了“追穷寇”的深刻军事哲理。 1961年,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国际反华势力猖獗,新中国遭遇内忧外患之际。毛泽东受陆游词启发,创作出《卜算子·咏梅》。此词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鼓励党内同志及人民充满希望,敢于斗争。而这种梅花精神也正是毛泽东一生的

写照。

通过毛泽东的诗词可以看出毛泽东称为中国的领袖并不是偶然。他有雄心壮志,同时乐观自信、不屈不挠,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操,是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姑且不谈毛泽东的是非功过,我很庆幸历史给了我们一位诗人领袖。

二、哲学家——立足国情

毛泽东,一个农民的儿子——“读了六年孔夫子书”,“又上了七年资本主义的学校”,从二元论到唯心论;从儒学到新学;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在艰苦中探索,追求革命的真理。在长期的探索革命实践中,毛泽东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以他名字命名的毛泽东思想,是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库中的重要内容和创造性的发展,是中国哲学的继续和发展。他的哲学思想最具有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论》 毛泽东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理论的最先提倡者,并且指引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对矛盾的普遍性和天特殊性的分析和解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非常重视革命理论的实践性,通过对当时国际、国内各类矛盾的分析,对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又用他的哲学思想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提出了“团结——批评——团结”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使共产党人的工作更加科学化、人性化。

在《论十大关系》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他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深刻分析了国际国内的多种矛盾,使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概括与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中国的升华。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到《矛盾论》、《实践论》的问世,标志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成熟。从《新民主主义论》到《论十大关系》的讲演,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作为一个哲学家,毛泽东在思想层面上对中国革命与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 军事家——雄才大略

二十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革命战争,并最终取得了辉煌胜利,彻底洗刷了中华民族百余年遭受列强侵略与欺凌的耻辱,使中国人民重新获得自豪、自信和自尊,。驾驭这场战争的最高统帅是毛泽东,指导这场战争的理论原则是伟大的毛泽东军事思想。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他在这个时期撰写的《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对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走农

村包围城市道路提出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土地革命战争中,毛泽东指挥红军粉碎多次国民党围剿,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奇迹。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成为党的最高领导人。四渡赤水、桥渡金沙江等,使红军摆脱了危难境地,从而创造了长征的神话。

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充分分析各种矛盾,积极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创了全民族共同抗日的新篇章。在敌后战场,他运筹帷幄,战术灵活,指导共产党军队开展游击战、地道战。最终,中国人民取得了八年抗战的辉煌胜利。

在驱走外敌、决定国家政权所属的时刻,面对国民党再次挑起的内战,毛泽东带领共产党人义无反顾的投入到解放战争中来。三大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南京,在中国大陆上驱逐了国民党,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百废待兴,仍然面对着外敌的威胁。50年代,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保家卫国。毛泽东的英明决策,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据统计,毛泽东仅在土地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组织指挥和参与组织指挥的战役战斗就达239次之多,尚存的从1927 年到抗美援朝时期亲自撰写的军事论著和指挥作战的文电达5000余篇(件),约400余万字。虽然毛泽东一生中很少拿枪,但是其军事理论和指挥才华是超乎常人的,无愧于“军事天才”称号。

四、 建设者——成就与挫折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我眼中的毛泽东是 我眼中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