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今天是父亲节。与父亲这个身份存在的悠久历史相比父母陪伴成长的句子经典语录,这个节日的诞生其实并不算太久。父亲父母陪伴成长的句子经典语录,可以很严肃父母陪伴成长的句子经典语录,也可以很可爱。他们爱得深沉,却总是不善表达。于是,每年的父亲节不仅仅是每个人对父亲表达感谢的日子,也往往成为公众舆论反思父亲角色的契机。
以形传意,父字何解
汉字里面隐藏着许多中国人独特的观念和感受。在汉字中,父亲的“父”其实就是斧子的上半边,“父”在《说文解字》中的意思是一人手中持着仪器,也就意味着一个楷模、一个模仿,所以父亲在中国人心中往往是是一个引导者。
在家有父有兄,长者为兄。“兄”就是一个小人上面顶着一个大大的口,能开口说话那个男孩子叫长子。为什么长子要带弟弟妹妹父母陪伴成长的句子经典语录?因为前面有父亲引领;下面弟,就是守孝,也就是说弟弟是遵循兄弟之仪,跟从着父兄往前走,传承家庭门风。所以我们可以从汉字的字形字义中看出,传统的家族生活中父亲的形象。
从最早的周公家书中的“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告诫儿子伯禽谨记出身、谨慎行事、谦恭下士,到曾国藩家书中的勤俭谦,再到梁启超给予九个孩子的谆谆善诱,爱与尊重。
父亲不仅仅是一个生理意义的角色,同时也是一辈子的责任和担当,是孩子的启蒙者,是一个家庭中道德理念的支柱。
陪你冒险,父爱坚实
在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是“肥胖的”、他穿着“青布棉袍黑布马褂”、沉默寡言、步履蹒跚,依旧艰难地 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在罗中立的油画板上,父亲是一位质朴善良、贫穷勤劳的老农。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父亲的形象,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总是乐于陪着我冒险,他身体力行的陪伴,帮助我建构了对世界的基本态度。
一年级的时候,我的父母都已经下放了,很难得周末回来一次。那时我刚刚开始学习写作文,读到课文里面的麦浪滚滚,我就问爸爸什么是麦浪。结果他一清早便带着我出门,从家门口坐车,倒了四趟车才到郊区。
那个时候没有矿泉水,爸爸拿着一个军用水壶,告诉我先喝两口水,然后指着远处的麦田说:“丫头,你看见了吗?这就是麦浪。”我抬头,看见风掠过麦稍的时候,那一波一波滚起来、连绵无垠的麦子的波浪,这个场景一直印在我的心里。
我们折腾回家的时候已经夕阳西下了,妈妈就说:“好几个星期才回来一趟,为了看个麦浪倒四趟车去,倒四趟车回,你们爷俩儿值得吗?”爸爸回答道:“我不带她去,她怎么能知道什么是麦浪呢?”
小时候,我在爸爸的肩上看过“红杏枝头春意闹”,跟着他长途跋涉去看麦浪。他还带我走香山、去樱桃沟,走得精疲力尽就是为了看樱桃沟的尽头,王维的那一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但那时我走得脚底下全是泡,累得心里面对他也全是抱怨,对他的感慨和教诲是听不进去的。
好在小的时候记性好,就在这样的一个行走、亲历的过程里,知识逐渐逐渐地与我融合,而其中的粘合剂自然是父亲对我、对古诗词的深情。
如何两全,父亲担当
前些年网络上就开始流行妈妈们对“丧偶式育儿”的吐槽,意指家庭教育中父亲一方的显著缺失。
现在大家族分开都变成核心小家庭,爸爸们似乎也因为节节攀升的职场压力有许多有心无力的苦衷,往往认为自己就是挣钱养家的,挣完钱养小的供老的,便是身为父亲的责任了。
中国的父亲正在失去精神引领的价值,这是挺令人堪忧的一点,父亲自觉回家是可以有威严的,因为我最累我有这个资格,但是没有看到威严的背后是长久的陪伴教导和精神价值在家中的传承。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家庭里养育孩子的具体事务分配,爸爸和妈妈的“工种”往往是不一样的。孩子小时候,爸爸一般都是负责带孩子们出去玩,等到孩子大了,涉及到比较“关键”的前途问题时,走需要爸爸来把握方向。而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最麻烦的洗衣做饭,生活起居,这些被认为不值得爸爸出手的琐事,被妈妈们一力承担。
当下社会,父亲们越来越关心孩子,鼓励孩子要有所作为当然是件好事。但是父亲更要告诉孩子“要有所不为”。家其实不是教人拓展知识的地方,而是教人守住常识的地方,这些常识包括了关于公民的常识,关于学问的常识,关于科学的常识。
家中的父亲不一定要学富五车,也不一定要金玉满堂,但一定要成为一个家的规矩准则,告诉孩子绝对不可以做什么。家中的父亲不一定要事无巨细、体贴入微,但一定要放下包袱,用心陪伴孩子的成长。或许这就是父母身份的不同,也是爸爸存在的理由。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 » 父母陪伴成长的句子经典语录(陪伴家人的幸福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