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受人推崇。为社会服务是很受人赞赏的道德理想。 —–杜威
2、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 —–苏霍姆林斯基
3、只有由受过教育的人民组成的国家才能保持自由。 —–杰斐逊
4、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5、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苏霍姆林斯基
6、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
7、“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
8、贫农特别吃没有文化的亏,特别需要受教育。 —–列宁
9、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马克思
10、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叶圣陶
11、在我们的社会中, 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 而且是道德的范畴。 —–马卡连柯
12、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3、家教宽中有严,家人一世安然。 —–(明)吕近溪
14、临期上马无他嘱,多买诗书教子孙。 —–(宋)陈世卿
15、一个人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 —–洛克
16、人各欲善其子,而不知自修,惑矣。 —–(清)张履祥
有关严师出高徒的古文,文言文,诗句有哪些
1.《病起杂言》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国不可以无菑眚,身不可以无疢疾。无菑之国乱或更速,无疾之身死或无日。昆夷玁狁无害於周之王,辟士富国无救于隋之亡。壮夫一卧多不起,速死未必皆羸尪。古来恶疾弃空谷,往往更得度世方。我年九十理不长,况复三日病在床,天公念之亦已至,儆戒不使须臾忘。起居饮食每自省,常若严师畏友在我傍。跻民仁寿则非职,且为老惫针膏肓。
2.《又和清明日兀坐用前韵》
年代: 宋 作者: 陈文蔚
天理流行不用寻,鸢飞鱼跃自升沉。细观自有昭然处,始信严师是此心。
3.《题西梵一翁双清轩》
年代: 宋 作者: 仇远
上人碧云房,苔地不盈丈。古石六七株,修竹覆其上。石兄既奇秀,竹君亦高尚。岁晚永相依,屹不染尘坱。方参香严师,曾识牛丞相。解鞍时一息,吾其得闲放。
4.《颂古五十五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绍昙
落赖儿郎自小愚,为贪花酒废诗书。当时早得严师训,破坏箕裘未到渠。
5.《春秋终讲伏蒙知府谏议临视学舍宴劳诸生谨成》
年代: 唐 作者: 朱长文
泰山先生久冥寞,世把春秋束高阁。腐儒退隐三十年,独玩遗经思笔削。滥居师席愧匪才,日演微言更岁龠。欲遵广路视堂奥,誓辟浮云窥碧落。兹辰讲解告终篇,敢屈邦君旧是补衮才,忠论嘉谟动宸幄。密为福泽遍寰瀛,暂得麾符出京洛。爱民如子不忍伤,政用中和屏威虐。深惟教本在庠序,力助儒哕止奸恶。群材傥得就长育,百堵何为惮兴作。耽耽舍尽修严,翼翼公堂骤清廓。已知名人士华构将落成,肯枉只旌率僚幕。清晨初谒二公祠,重道严师致恭恪。更忘烦暑临讲席,自降威容听扬推。羜肥酒酾宴诸生,金印煌煌对褒博。传闻长幼相告语,争诵诗书亲教约。欢声四出屏阴沴,云雾俄收日华烁。文翁化蜀士皆成,鲁侯修泮民思乐。自惭传道竟何补,禄食充饥免藜藿。幸逢贤守善承流,喜与吴人醉优渥。
表达严师出高徒的名句(篇二)
1、勤勤恳恳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堂堂正正做人。
2、为师者当高风亮节,动之以情,付之以爱。
3、教育学生,从爱出发,爱是一种特持久而深刻的感情。
4、先学会做人,再学会知识。
5、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第斯多惠
6、爱就是教育,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是在于如何看护儿童。——苏赫姆林斯基
8、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和自己的心去教育我们的孩子。
9、表扬用喇叭,批评用电话。
10、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教书。
11、纳百川,容学问,立德行,善人品。
12、捧着一颗心,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13、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他们包括学习能力在内的多方面能力。
14、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15、孔子曰:有教无类。—-孔子
16、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马慧连
17、孔子曰:习相近也,性相远也。—-孔子
18、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19、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孔子
20、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21、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
22、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
23、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24、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一本教材。—-张梅玲
25、爱子不教,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申涵煜
26、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7、孔子曰:因材施教。—-孔子
28、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
29、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30、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1、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2、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徐惟诚
33、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
34、在所有一切有益于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是教育人的事业。—-卢梭
35、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6、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
37、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
38、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
39、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孔子
40、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程鸿勋
严师出高徒的谚语2
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2、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3、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4、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5、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苏霍姆林斯基
6、师者,人之模范也。——扬雄
7、教师是太阳底下再优越没有的职业了。——夸美纽斯
8、做教育工作的人,一般总是先进分子,他们继承了民族的文化遗产和经验,他们是受尊敬的人,我希望你们一生都做教师,再也不想别的。想成为专家,只能钻研一门科学,我希望你们钻研教育科学。——徐特立
严师出高徒的民间故事
王著撕稿
宋代太平兴国年间,一个春光明媚的夜里,京都开封御花园里,灯火辉煌、笙乐阵阵。宋太宗正在园中赏月厅宴请朝中文臣。太宗兴致特别好,舞罢一阵刀枪剑戟后,又当众提笔挥毫,在内侍早已备好的纸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一首七言诗。
文臣们见了,一个个摇头晃脑地吟诵起来,随后赞不绝口,高声喝彩:“圣上真是文武全才,其風流文采,羞煞秦皇、汉武!”“圣上用笔绝妙,李、杜再世也自愧不如!”众文臣恨不得将太宗捧上天。
太宗环视大厅,众文臣都低头哈腰,唯独一人傲然而立,似乎不屑一顾。众人抬眼一看,原来是赵州主簿王著。太宗沉下脸冷冷地问道:“王著,你说说,朕这首诗写得如何?”
王著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后代,他满腹诗文,又得先祖遗传,书法盖世。只因性情耿直,不善逢迎,只做了个赵州主簿。文臣中有几人是王著的好友,唯恐他坦言直述,说些不讨太宗喜欢的话来,惹下杀身之祸,都用眼色暗示他。
谁料王著对好友们的暗示视而不见,只见他昂首步出宴席,朝太宗双手一拱,朗声奏道:“恕臣直言,圣上写的这首诗其实是唐代刘长卿所作,题名叫《桃源》。刘长卿当时仕途不得意,方有世外之心。陛下乃一国之君,应当以社稷为重,怎可钦慕无中生有的世外桃源?再说圣上的书法吧,下笔似信马由缰,随心所欲,不成章法。”王著说罢,抢步向前,抓起太宗的诗稿,嚓,嚓,嚓,几下子撕成了碎片。
“大胆狂徒,竟敢当众犯上!”大厅内吼声顿起。其中几个邀功讨好的文臣顾不得斯文,立即上去,将王著擒住。“住手!”太宗一声断喝,“谁叫你们对王著无礼?”太宗推开众人,亲自给王著赐坐,当场封他为卫尉寺丞、史馆祗侯,调至京都。
众文臣全愣了,王著当众顶撞、贬低皇上,不但不受惩罚,还加官晋爵,皇上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太宗恼怒地瞪了众人一眼:“朕生在将门,少时随父兄南征北战,无暇习文,以致如今读不了治国之书,写不出传世之字,枉为人主。尔等明知朕有此不足,反而违心地曲意逢迎,以谎言骗朕!”众文臣面红耳赤,无地自容。太宗斥退众文臣,留下王著。
原来,太宗想聘一名师,他早听说王著是当代鸿儒,有意将他调到京都任职。可他起用王著担心众文臣嫉贤妒能,不服气。经过几日冥思苦想,才特地导演了赏月厅里的这一幕面试戏。王著果真不同凡响,顿时脱颖而出。
巧授秘诀
王著奉旨进京后,太宗又升他为著作郎,兼任翰林侍读。太宗每日退朝必到王著处,精读王著为他挑选的治国安民的书籍,读过书后,就静立一旁观看王著写字。一边欣赏,一边学习。王著的书法艺术早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太宗初涉此道,一时难以入门,因此,越看越气馁,越学越畏难,有种高不可攀的感觉。
这天,太宗照着王著为他准备的帖子,临摹了几个时辰,仍不得要领。不是字形无锋,就是字的骨架零乱,气得他摔笔扔砚,一个人独自生闷气,有心打退堂鼓。他试探地问王著:“王爱卿出身书法世家,你们王家代代都出书圣,有没有传世的书法秘诀?”王著胸有成竹地答道:“有啊!”太宗转忧为喜:“好,你有书法秘诀就好,来,来,来,快将秘诀给朕。”王著惊讶地问道:“圣上无见过秘诀?”“没有啊!”王著生气了,大声叱责内侍太监道:“我早就让你将书法秘诀交给万岁,为啥迟迟不交?”
太宗喝道:“你这奴才,竟敢私藏王大人的书法秘诀,害得朕盲人瞎马走围城—尽碰壁。快交出秘诀,朕饶你小命!”小太监吓得屁滚尿流,“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直叩头,“皇上……王大人……这书法秘诀……”“快说,在哪里?”“奴才不知,这两天,王大人只叫奴才备口大瓷缸,缸内盛满清水,并未给什么秘诀。”太宗又迫不及待地问王著:“王爱卿,你的秘诀到底在哪里?”
王著不慌不忙地指着宫殿里一口盛满清水的大瓷缸,笑道:“圣上,那秘诀就藏在这口瓷缸里,您只要用瓷缸里的水研墨,水干则秘诀自现。”
太宗望着大瓷缸愣了一会儿,接着恍然大悟。
舍命诲君
一年后,宋太宗文字功底和书法水准大有长进,常常拿着自己写的字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他花了几天工夫,精心地写了一幅蝇头小楷,喜滋滋地送给王著,想让王著赞美一番。可那王著看后不但没有赞扬,还挑了一大堆毛病。
王著毫不留情的批评使太宗感到很不自在,他不相信自己的字就这么一无是处。他耐着性子,将字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一下子像霜打的茄子—蔫了,不得不服了这口气。从此,太宗再也不敢轻易卖弄了。
转眼过了3年,太宗的书法趋于成熟了,他又花了几天工夫写了一幅行书条幅送给王著,心想,这一次看你王著有何话说。没想到王著看了还是直摇头,“功底不足,欠火候。”太宗真的发火了,气得拔出剑来,剑尖直戳到王著的咽喉,大怒道:“你这个酸秀才!屡次看了朕写的字都要在鸡蛋里挑骨头,故意找朕的茬子!宫廷内外人人都夸朕的书法天下第一,却被你贬得分文不值,你是何居心?”
王著脸不变色心不跳,从容地道:“圣上的书法被人捧为天下第一并不奇怪。如果圣上的墨迹不署名、不盖印,混入千万墨迹中,会有人夸吗?”王著顿了一下,又道:“我若昧着良心说几句恭维话,讨你一时喜欢,日后圣上的墨迹将会遗臭万年,后人就会骂我王著是奸猾小人。”太宗听了王著的一席话,如梦方醒。
御封严师
打这以后,宋太宗像变了个人一样,变得谦虚谨慎了。有空就攻书习字,再也不许人夸他,不向人炫耀了。他用干了一缸一缸水,磨穿了一台一台砚,写秃了一支一支笔。
有一天,太宗下旨,要王著搜集天下书法精品,王著遵旨照办。他在鉴赏众多的书法精品时,发现了一幅水平极高的书法条幅。这条幅未署名,未盖印,王著端详了很久,从字形到笔锋似曾相识,他认定这是当今皇上的手迹。
王著取了官印,去见太宗。太宗惊问:“王爱卿,匆匆求见朕有何急事?”王著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之情:“圣上的文字功力已至佳境,今日一是来祝贺,二是来辞官,圣上的书法非我能再评点了,您另请贤能吧。”王著说着,将官印呈上。
太宗一听,连忙下座,将官印还给王著,无比激动地说:“当初若不是爱卿严加鞭策,哪有朕的今日,你是严师啊!”太宗挥毫泼墨,即席书写了“严师出高徒”5个龙体大字赐予王著。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 » 表达严师出高徒的名句精选12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