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细节之美,议论文 细节决定成败议论文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第一篇 细节之美,议论文
《习作之道,道亦有道》

许是长年坚持写作投稿的习惯,常有人向我请教写作的技巧,送来稿子要我润色加工;也有许多学生抱怨说,作文真难写,每次拿起笔时无从下手,写出来的东西实在是嚼之无味。似乎写作对于学生抑或是教师来说,都是难题,只可远观不可逾越。

其实,我也曾经历过两眼发白不知所云的尴尬时候,投出去的稿件一次次石沉大海,甚至在当初的几年里茫然失落,不知写作的方向在哪里。期间也是经过多年的个人尝试和坚持,不断摸索写作之道,随着经验一点点积累,在失败中一步步成长起来,才有了如今的报刊杂志并蒂花开的景象,并加入了黄山市作协。

正因为我走过这样一条路,所以更清楚写作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学生的习作该走怎样一条有效的途径,该对学生点拨怎样的习作技巧和方法。这世上任何一件事,都有规律可循,有道法可依,习作也是如此。我个人认为,要想训练好学生的习作,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尝试。

一、 习作材料的搜集和来源

有学生跟我说,老师,每周写几“猎人提枪在森林里寻找猎物,突然他发现了一头藏羚羊,那只藏羚羊看见猎人举枪准备射击,落荒而逃。逃到绝处,它向猎人跪了下来,淌着泪。猎人开了枪,随后划开它的肚子,发现有只小藏羚羊。他震惊了,从此不再打猎。”

提示学生:这段话有什么特点?(写的比较简略不够具体)你认为怎么写具体?要加入什么描写?(对猎人和藏羚羊的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也可以适当加入语言描写)你认为哪里需要写具体?怎么写?(猎人开始在森林里怎么寻找猎物、发现藏羚羊时是什么情绪、藏羚羊发现猎人后怎样惊慌失措、无路可走时怎样的绝望、怎样的哀求神色……)

通过这些引导,让学生去说每个地方怎么加,你准备加什么语句进去。交流充分后,让学生重新来写这个片段。选出优秀的,再与原来片段比较,你就会发现经过加工后具体生动多了,也更突出了藏羚羊的伟大母爱以及猎人震撼之余的深深忏悔。

课堂上我们还可以出示一张照片、一个视频片段、听一段音乐等,然后通过讨论交流进行细节描写的训练。课余,可以组织学生看学校某次活动来进行细节描写。只有这些细节训练扎实了,文章里也就不缺少生动的片段了。

5、要写好文章中的亮点

文章的亮点,就是文章中最能体现主题的地方。亮点的成与败关系到文章的表达。一般来说,学生的习作习惯了一件事加一个感悟的两段式写法,那么末尾那段感悟就是亮点;有的时候亮点会出现在文章中某个人物的语言中,点到主题,这种写法就要注意末尾未必再用一段话来总结感受了,否则就犯了重复表达的毛病了;最需要切忌的是,千万不要文章开头第一段先来个感悟,然后再开始叙述,这样写我们说,这种感悟不是从事情的感受中得来的,还没写事又从何得来感悟呢?感悟一定要建立在对事情的叙述和理解之上。

还有一种文章的亮点写法,不直接写出来,而是通过一个比方来表达,含而不露。比如,一“森林里住着快乐的松鼠、小羊、小兔子,他们天天快快乐乐的,无忧无虑。突然有一天,从森林边的河里游上来一只巨大的鳄鱼,大摇大摆地迈进了森林……”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交给全班的同学,每次写几段,然后通过大家的评选,把每次选出的最好的一个续写接到童话的后面,这样不停地写不停地接,一个学期下来,就可以编成一本童话故事书了。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展示,同时让他们亲自参与一个童话故事的创作过程,这该是一个多么特别的经历啊!

7、善用古诗词

古诗词是古代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智慧的高度浓缩,是优美的语言,更是你文中点睛之笔。在文章中能巧引用诗词,能增加文章的可读性,思想的深刻性,文字的优美性。所以平时要善于积累古诗词。可以每天背诵一首诗词,可以进行背诵大比拼,看谁在一个月之内、一个学期之内积累的最多。

三、多形式的修改为习作锦上添花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贾岛的“推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更换了十多个字才定为“绿”,都说明修改的重要性。

我常采用的修改方式,比如,选出优劣各一这句话我可不可以不要?这个短语我可不可以用更精简的一个词就能概括?这段话我可不可以用更简洁有力的一两句话就可以概括出来?文末点题的段落,我可不可以换成更鲜明更扣主题的语句?这样修改,可以使文章省去许多废话,更紧凑简洁,语言表达更有力量。

总之,习作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训练、反复斟酌的事情,没有一蹉而就的便捷之道。始终保持对习作的兴趣,坚持长期的练习,及时的反思和改进,相信你的习作水平会越来越有提高。

(发表于《黄山晨刊》、2012年市级小学生习作优秀指导教师评审材料)细节之美,议论文

文/汪东林

第二篇 细节之美,议论文
《阳光路上作文800字》

阳光路上作文题目: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走过了春和秋,走在阳光路上,花儿用笑脸告诉我,天空好晴朗;走过了风和雨,走在阳光路上,鸽子用哨音告诉我,幸福在前方。多少追梦的身影,奔跑着拥抱希望。阳光路上无限风光,阳光路上幸福成长,阳光路上前程宽广。

请以“阳光路上”为题,写一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不得抄袭;④字数控制在600~800字之间;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一类作文800字1:阳光路上

还未提起笔,阳光便透过窗隙一点点地爬满了格子。因为有你,爸爸,我的路上阳光明媚。【开

阳光路上的点滴是岁月留给生命的永恒印记,是激励自己前进的不竭动力。本文最大的亮点是:

脉络清晰,感情浓郁。本文依时间为序,以特有的感悟,用饱含感情的笔墨勾勒了爸爸蹬着旧自行车载“我”前行的四幅画面:童年时、离家求学时、求学返家时、今天送我考试时。四幅画面以阳光背景、以自行车为载体,渗透着浓浓的父女情,温馨而甜蜜。

语言精练,文采出众。本文语言很有特色,清新自然的语言中透露出作者观察的细致及对生活的热爱,如“阳光倾泻而下、车轮沾染上温暖气息、刷新生命的高度、太阳驱赶着积水、路上积蓄着阳光,”等语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生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人物的内心的情感溢满字里行间。

一类作文800字(2):阳光路上

谁说在晦暗的日子里不能歌唱,谁说在失败的岁月里没有梦想;眼前的风雨挡不住美好的理想,心中的愿望总在脑海里飞扬,因为我——走在阳光路上。【巧改歌词,自然切入主题】细节之美,议论文

思绪躺在暖暖的阳光里,空气中充满了欢乐的笑语,阳光洒向大地。鸟儿欢快地飞,展翅在蔚蓝的天宇下,劲动的翅膀让它拥有了天的爽朗;鱼儿高兴地游,穿梭在空灵的海洋里,苍劲的尾巴让它拥有了海的宽广;悬崖上的野百合,吮吸着阳光的雨露,凝聚的精华让它绽放鲜艳的花朵,让那些嘲笑它的观者深知:野百合也有春天。【以景衬情,鸟儿因劲动的翅膀而拥有了天的爽朗,鱼儿因苍劲的尾巴而拥有了海的宽广,野百合因凝聚了精华而绽放着春天。诗意描写中涌出不竭的快乐!】

阳光透过树梢,拨动着片片绿叶,叶子抖动的婀娜的身姿,绿意倾泻下来,涨满绿意的阳光投射在地上,跳动着阳光的舞蹈,如一只只传情弄巧的手,搅动着不断流入手中的蜂蜜,甘甜,爽口,如一泓清泉缓缓流入心田,滋润着心灵那块净地。【“拨动”“抖动”“倾泻”等如诗的语言赋予如画的意境,小作者语言功底深厚,令人叹服】因为有了阳光,我们得以沐浴在光明的世界里,伸开五指,阳光照在那指缝间,映出长长的身影,构成了充满魅力的空间遐想。阳光总是陪在我们的身边,一步一步,形影不离,那醉人心魄的绿,扑入我们的眼帘,赞叹他那勃勃的生命,是因为阳光;那娇艳芳香的花朵,发出迷人的色彩,赞叹她那美丽的容颜,是因为阳光;那洁白绵柔的云朵,映衬在浩瀚的晴空里,抬头仰望,灵动的阳光焕发出耀眼的彩光。

阳光路上,领略无限盎然的风光,采一朵百合,让它的芳香沁满你的心脾;阳光路上,歌一曲奋发向上,阳光洒满心田,前途光明无限;阳光路上,挥动理想的画笔,绘一幅美好艳丽的画卷;谱一曲高亢激昂的乐曲,唱响阳光的赞礼!【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歌颂阳光路的美好】

谁说在晦暗的日子里不能歌唱,谁说在失败的岁月里没有梦想;眼前的风雨挡不住美好的理想,心中的愿望总在脑海里飞扬,因为我——走在阳光路上。【照应开头,再次点题】

彩色的光透过心灵的那方净土,花朵开了,叶子绿了,阳光明媚了,生活多彩了!

——后记

总评:

散文的笔法,诗意的语言。作者非常善用修辞,文章多用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生动活泼,句式变换灵活,在充满张力的语句中渲染出诗般夺目的美感氛围。本文语言隽永,优美的文笔宛若耳边浅浅的乐音在耳边缓缓流淌。

丰富的情感,鲜明的主题。作者饱蘸笔墨,描绘了一幅阳光下的自然风光画卷,画外音便是:只要你心中充满阳光,你的生活就会像阳光哺育下的万物一样生机盎然,神采飞扬。尽显了自己从自然万物中获得的感悟。

二类文800字:阳光路上细节之美,议论文

板栗熟了,裂开了,像奶奶的笑,和蔼的笑。

——题记

奶奶是我的阳光使者,带给了我无限的喜悦,因为有她,我的成长路上才充满阳光。

我小时候十分顽皮,在全村是出了名的。那时候,真是我的阳光时代。奶奶的家中有一棵板栗树,那盘曲的枝干挺吓人,而我却不畏惧那魔鬼般丑陋的脸,而是常常跳到树上,又“骑马”又“荡秋千”,以致于让奶奶发现了又臭骂我一顿,说我是“猴头转世”,“石缝中蹦出来的”。我却不听,反而骑得更起劲,荡得更欢,奶奶没办法,在树下接着我,生怕我掉下来,她不是心疼板栗树,而是怕我摔下来个大“筋斗”。那时,真是我的阳光时代。

我喜欢坐在盘虬的枝干上肯西瓜,仰望着那葱绿的叶子,浓浓的,像奶奶的爱,那甜蜜的笑,我陶醉了,陶醉在那葱绿的叶间,陶醉在那醉人的意境中了。秋天到来,凉风习习,板栗熟了,我高兴地一呼悠上了树,那金黄的叶子透出了秋的喜悦与热情,那裂开的板栗如同奶奶的笑,那是幸福的笑。奶奶让我上树去晃树枝,将那板栗(带刺)晃下来,并叮嘱我小心一点,千万别摔着,而我却当成耳边风,在树上“飞来飞去”,闹得那些板栗像雨点似的往下落,却拎得奶奶的心到了嗓子眼。那板栗落下后,我熟练地溜下来,帮奶奶捡起那“充满着阳光与爱”的板栗。我最喜欢奶奶煮的板栗,那焦褐的外壳,鲜黄的内肉,那扑鼻的香气让我垂涎三尺,一个劲地往嘴里塞,奶奶也一个劲地给我拨皮,我吃得不亦乐乎,而奶奶的笑容却不亦“说”乎,却“说”在心里。

已经十年了,我长大了,而奶奶的白发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但是奶奶的精神却不亚于当年。奶奶是乐观的,而唯一遗憾的是,奶奶不能像以前那样疼我,爱我,保护我,给我煮板栗吃了,而她却十分挂念着我,这不,一带的板栗握在我的手上,那是奶奶的爱与呵护。捧着它,想象着:一位白发的奶奶,坐在睡椅上,阳光照来了,带着脸上的阳光,带着心中的阳光爱着她的孙子。

因为有了板栗的陪伴,有了奶奶的陪伴,我的成长路上才充满阳光;是她给了我阳光,给了我温暖,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爱。

二类作文升格作文800字:阳光路上

板栗熟了,裂开了,像奶奶的笑,那是最温暖的阳光。

——题记

奶奶是我的阳光使者,带给了我无限的喜悦,因为有她,我的成长路上才充满阳光。

我小时候十分顽皮,在全村是出了名的。那时候,真是我的阳光时代。奶奶的家中有一棵板栗树,那盘曲的枝干“张牙舞爪”,挺吓人,而我却不畏惧那魔鬼般丑陋的脸,而是大方地“走”到树下,一个“猴子翻身”就跳到了树上,那树被我“征服”了,哈哈,我又“骑马”又“荡秋千”,以致于让奶奶发现了又臭骂我一顿,说我是“猴头转世”,“石缝中蹦出来的”。我却不听,反而骑得更起劲,荡得更欢快,奶奶没办法,在树下接着我,生怕我掉下来,她不是心疼板栗树,而是怕我摔下来个大“筋斗”。那时,真是我的阳光时代。

夏天的闷热让人烦躁,我喜欢坐在盘虬的枝干上歇凉,一边啃西瓜,一边仰望着那葱绿的叶子,叶子浓浓绿意,就像奶奶的爱,让人陶醉。

仲秋一来,板栗就熟了,那金黄的叶子透出了秋的喜悦与热情,那裂开的板栗如同奶奶的笑,幸福温暖。奶奶让我上树去晃树枝,将那板栗(带刺)晃下来,并叮嘱我小心一点,千万别摔着。而我却当成耳边风,高兴地一呼悠上了树,在树上“飞来飞去”,闹得那些板栗像雨点似的往下落,奶奶的心却拎到了嗓子眼。那板栗落下后,我熟练地溜下来,帮奶奶捡起那“充满着阳光与爱”的板栗。我最喜欢奶奶煮的板栗,那焦褐的外壳,鲜黄的内肉,那扑鼻的香气让我垂涎三尺,一个劲地往嘴里塞,奶奶也一个劲地给我剥皮,我吃得不亦乐乎,而奶奶的笑容却不亦“说”乎,却“说”在心里。

十年飞逝,我长大了,奶奶的白发已占据了“半壁江山”,但她的精神却不亚于当年。唯一遗憾的是,奶奶不能像以前那样疼我、爱我、保护我,给我煮板栗吃了。而她却十分挂念着我,这不,一袋子的板栗握在手上,一份无价的亲情浸润心田。捧着它,脑海中展现了一幅画面:夕日的余晖,静静的睡椅上,白发的奶奶念叨着“娃儿是不是吃到板栗了”。

轻轻咀嚼,唇齿生香。板栗的香味愈飘愈远,弥漫不散!

阳光路上,我,不寂寞。

总评:

细腻的人物刻画。本文刻画了两个人物:奶奶和“我”,儿时的“我”是十分的顽劣,敢在树上“骑马”、“荡秋千”,爱上树歇凉,帮奶奶收板栗时在树上“飞来飞去”,吃板栗“不亦乐乎”。“我”的一切顽劣快乐都缘于自己沐浴着“阳光”——奶奶的爱。在文中,奶奶形象的刻画也十分细致,责骂“我“是“猴头转世”,“石缝中蹦出来的”,责骂中反衬她对“我“的爱;我在树上“飞来飞去”时,她的心却拎到了嗓子眼;笑着帮“我“不停的剥板栗皮;十年后依然捎带板栗给“我”。这些细微的描写中凝聚着奶奶的爱,也浓缩着“我”对奶奶的“阳光”有着不尽的感激之情。

庄谐的文笔风格。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在写儿时的快乐生活时,运用了丰富的幽默语言,把读者也带到了那快乐无忧的童年,带到了梦牵魂绕的故乡。结尾部分则显庄重,让读者咀嚼亲情,品味温暖,阳光沐浴心田。

阳光路上作文:命题透视

“阳光路上”这一命题,充满着人文关怀,洋溢着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带给考生人生价值的思索和关于生命的期许,呈现出一道诗意人生的阳光。“阳光”和“路上”作为两个常用的文学意象,已带有丰富的象征指向,易于考生多角度立意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是一个完全开放性的“我手写我口”的平台。这道作文题契合学生的心灵世界和社会的和谐进步,可以充分调动起考生观察自然、人生、社会的独特体验,抒写心灵和思想上那些温暖的痕迹与愿景。

1.认真审题,别出机杼。审题是考场作文的前提,针对这个作文题,必须紧紧扣住文题中的“阳光”“路”这两个关键词。这里的“阳光”喻指一切美好的东西,它决定了写作的题材,它包括了“社会、人生、家庭”等。具体讲:就国家社会来说,它可以喻指国家的繁荣昌盛、社会的民主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友爱;就人生来说,它可以喻指个人的理想希望、成功与收获、真情与美好;就家庭来说,它可以喻指家庭的幸福和睦、理解关爱。“阳光路上”,主语可以是考生自己,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他人,或是历史上的名人,甚至可以是具有寓意的物体;路,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路,也可以是带有象征意义的路,如改革之路、成长之路、学习之路、人生之路等。把目光投向生活,可以挖掘出丰富的写作素材。“阳光路上”要求从个性和创新等角度去思考,就是启发我们积极探寻和思考自己的人生,独创一格,呈现当代中学生独具个性的人生追求。

2.小处切入,具体取胜。考场作文,字数要求一般在600左右,要在如此短的教师评卷扫描

评卷中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

1.谋如一父亲、父亲,这就是我平凡而伟大的父亲。”在这名师迷津指点

1.关注生活,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细节之美,议论文

对于初中学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他们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要多指点他们关心身边的人或事,鼓励他们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指导他们对生活作出合理的评价和描述。

2.倡导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3.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提升写作能力,最重要是扩大阅读面,加上适当的思维训练和文字训练。阅读多了,语感和思维能力都会有所提升,语文综合素质上去了,写作能力才能上去。要让学生不断练笔,形成习惯。

4.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要有文体意识。

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虽然考试作文一般注明文体不限,但学生要有文体意识,要根据表达需要,文体清晰,尤其是要把握好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切忌写成四不像的文章。

5.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素。

除了写作兴趣与自信、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之外,注重学生写作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注重学生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或最受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能具体地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视野和感情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从而展现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克服作文“假、大、空”的毛病。

6.规范学生的书写。字是“门面”。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对学生的书写一定要严格要求,强化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写出一手漂亮规范的汉字。

第三篇 细节之美,议论文
《让细节之美在作文中绽放》

龙源期刊网 .cn

让细节之美在作文中绽放

作者:许婷婷

来源:《文理导航》2014年第04期

【摘 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一块难啃的“骨头”,而有效作文写作指导成为老师作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细节决定成败,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能够为文章增色不少,因此让学生深入体验细节,并掌握一定的细节描写方法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细节;真实;锤炼;形象

在布置一篇题目为《美丽,在细节中绽放》,出题意图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重视作文中的细节描写,让细节描写成为作文的亮点。

我先总结了一下学生写作的现状。绝大部分人有“四不”细节:不典型、不突出、内容不够充实、不够具体。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步骤:一、感受细节中的魅力;二、展示片段;

三、总结方法;四、集体修改;五、学生自改这样五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感悟和提升。

这里我展示三个片段升格:

原文一:

这就是我的奶奶,和我有永远说不完的话。她的个子中等,脸上有几块老年妇女都有的雀斑,额头上还有斜刘海,显得稳重、端庄。奶奶的头发上爬上了些许银丝,那些银丝都是她为我日夜操劳的见证。

升格指导:

1.肖像描写不符合人物的真实情况。真实的描写才能打动人,不要刻意粉饰。奶奶是一个农村妇女的形象,应该用朴素的文字去刻画更能打动人。

细节之美,议论文

2.形象不突出,没有刻画出奶奶的典型形象。

3.词语锤炼,像稳重、端庄这样的词语用在奶奶身上不合适。

升格段落:

这就是我的奶奶,和我永远有说不完的话。奶奶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棉衣,丝丝银发乱蓬蓬的耷拉在头上,许是被风吹的。饱经风霜的脸上刻着道道岁月的皱纹,一双苍老的手总是

第四篇 细节之美,议论文
《材料作文“发现美”素材运用》

材料作文“发现美”素材运用指导

江苏省盐城中学 刘红

【仿真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代学者林庚先生说:“诗的本质就是发现。要像孩子那样,睁大好奇的眼睛去看世界,去发现世界的新和美。”

川端康成说:“凌晨四点,看到海棠花未眠。”

梭罗在《瓦尔登湖》里提出一个概念是“黎明的感觉”,每天睁开眼睛看到黎明,就像获得新生。

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细节之美,议论文

【名师题解】

写好这篇材料作文,首先要细读品味材料。材料的三段话,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要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心,要葆有天真和好奇,努力发现世界的美,发现生活中的诗意和美好。林庚先生的话重在“发现”世界的新美;川端康成先生在凌晨四点人们都熟睡的时候,看到海棠花依然开着,爱怜地形容为“花未眠”;梭罗提出在平凡的生活中要有“黎明的感觉”, 每天获得新生。我们细读材料,要聚集三个材料的要点,概括出材料的要旨。

角度一:可以从“诗意地活着”的角度去立意。

诗意地活着,是相对于“过分追求物欲”“功利地活着”而言的。这个命题非常有现实意义,可以针砭时弊。诗意可以是一杯香茗,可以是一缕花香;可以是一卷在握,可以是雅乐相伴。人如果能够遏止物欲,精神世界就有更多的自由,能更多地看到世界的新和美。“诗意地活着”,包含以下内容:更多精神追求,注重文明品质;热爱和维护生活中的美好;有环保意识,珍爱生活中的拥有;为世界创造美

选材小贴士:选这个角度的素材,可注意正面和反面的事例。反面的例子可能较多,如,当今社会,许多人认为物质愈多,生命的自由就愈多。无论城市或乡村,不择手段的攫利者随处可见,斗富比阔者大有人在……正面例子其实也很多,古往今来,许多人不羡名利,活出了高洁的人生境界。我国历史的长河中,不乏诗意地活着、不为名利所累的高明之士,东晋的陶渊明、近代的李叔同、当代的钱锺书等就是代表。

角度二:可以从“善于发现美”的角度去立意。

发现生活中的美,特别是庸常生活中的美,需要一颗诗意和善感的心。哲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欧洲阿尔卑斯山的山脚下树着牌子:“慢慢走,欣赏啊!”都在告诫人们,要发现品味身边的美。善于发现美,对人生而言有何意义?这个问题值得思索。发现美,体会到美的存在,也就能珍爱生活,珍惜和保护美好的所在,也就能让人乐观面对一切,积极进取而奋发有为。

选材小贴士:这个角度的素材太多,古今中外都有。选材的时候,要注意分类,如发现自然之美,能写出自然之诗;发现人类创造之美,智慧和劳作成就文明之美(包含物质之美和精神之美);发现人与人之间情感之美,情感是维系人与人纽带,使得社会和谐美好……写作时,宜注意区分类别。

角度三:可以从“热爱大自然”的角度去立意。

梭罗、川端康成和林庚先生都是自然之子。他们都用心灵关注自然之美,发现自然的诗情画意,探究自然的秘密,寻找自然的哲理。他们进而以自然的哲理来观照人生,启迪人们如何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生活在地球上,生活在自然之中,是人类的福分。人类要努力发现自然之美,热爱自然,适度从自然中获取,更多地要回馈和保护自然之美,让地球永远清洁美丽而不受污染,成为我们永久的家园。

选材小贴士:这个角度的素材有两类。一是因发现自然美,从自然中汲取力量。如史铁生在地坛,发现地坛有古老的文化和生生不息的各种小生灵,自然和文化之美使他明白人活着应该如何面对困境走出困境。二是因为发现自然之美,进而用尽心力去保护自然的纯洁美好,这方面事例有很多。如环保人氏梁从诫为保护自然环境耗尽毕生精力。

细节之美,议论文

【高分素材】

素材一 “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柏拉图

“贫穷而能静静地听着风声,也是快乐的。”——海德格尔

“真正的和谐是内心的和谐。” ——季羡林

素材点拨:这三则名言都用诗一般的语言,说明生活有应该有诗意的存在,应该发现世界的美,应该有心灵的追求。三则材料,前两则可一起用,后一则可用在心灵的追求方面。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多地追求面包,而忘了水仙花,忘了看看自然的花朵,听听自然的风声,忘了内心的充实和灵魂的丰富。引用名人名言,增强论证的力量。引用的同时,可然后联系现实,用对比论证来针砭时弊。

素材二 沱江水、石板街、吊脚楼、古长城,凤凰古城凭借着千年时光沉淀的韵美吸引着四方游客。凤凰原居民们,以此为傲,也以此为生。但如今,他们却希望时光回溯,退回到2013年4月10日以前。4月10日,凤凰古城对进入的游客收取148元门票。收费后,商业气息更加浓郁,自然之美日渐丧失。

素材点拨:这个素材体现人们对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古镇的商业化“破坏”。凤凰,既有自然美景,又有历史文化内涵。怎样保护“美”,不是让它更商业化,不是过度开发,不以谋利为目的,值得思索。诗意的古镇,是诗意的存在,应该保持它的原生态,保持那里人们的淳朴和善良,不能让世俗的逐利之风去污染那一方水土。而如今,建造伪仿古建筑,改造本来有历史积淀的文物古迹,破坏自然美,各种商业化运作使“美”的景点渐渐失去本色,失去美感。

素材三 “我总是被大自然的美丽所吸引”,英国著名环保人士、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主任卡米拉·图尔明在谈到她数十年的环保生涯时,首先想到的是孩童时期感受到的大自然之美。正因陶醉于大自然的美丽,她从平凡女孩成长为国际环保领军人物。

图尔明的亲戚是植物学家,她很小认识各种植物和花朵。十二三岁时,她在埃塞俄比亚生活了一段时间,“这是片美丽的土地,我爱上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开始了解这里环境问题”。大学毕业,她重返非洲,做了大量环保工作。

素材点拨:这个素材可用于写“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文章。因为感受自然之美,把保护自然当作一生的追求。这样的人很多。摄影家奚志农因为热爱自然而成为一个保护野生动物的人,在拍摄野生动物的同时,为保护珍稀动作东奔西走,付出所有。

【素材练兵】

每天拥有“黎明的感觉”

吴小宁

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里提出一个概念,即“黎明的感觉”,就是每天早晨醒来睁开眼睛看到黎明,看到天边的曙光,就像获得新生一样。

“黎明的感觉”,真好!黎明,晨曦初露,鸟儿在树枝间啼出最清亮的声音,树叶在风中摇下晶莹剔透的露珠,花园里弥漫着杂草和花朵的清香,阳光金亮照在你的窗棂上……一切都充满生机,都拥有活力!走在黎明中,你会觉得世界是新的,生活充满希望。 可是,我们周围的很多人说,他们已经很久、很久没看到黎明了。他们夜晚总是睡得很晚,他们在半夜忙着看电视看球赛,忙着上网浏览和陌生人聊天,忙着和人应酬敷衍,忙着各种使他们难以入睡的事情。他们甚至到凌晨才睡,于是他们没法看到黎明。他们的白天

也很忙,喧嚣充斥着他们的生活,欲望使他们像陀螺一样旋转,他们身心疲累,找不到宁静,看不到自然的美,没有了生活的享受。

该怎样让周围的人们警醒呢?周围的人,停留片刻吧。在高速奔走时,停留一下,看一下自然,领略一下身边的美,感受一下周围的宁静。川端康成说:“凌晨四点,看到海棠花未眠。”他因为按时睡觉,能在凌晨时醒来,看到一株花正开得好,那朵花像有灵魂的,在夜间开放,静静地绽开它的美。川端康成很欣慰看到了它的开放,没有辜负它的美丽。花努力地开出“美”来,一定启迪了川端康成,人也要“开得美”,为世界留下些美好的东西。

该怎样让周围的人们警醒呢?周围的人,看一看自己的内心吧。内心需求什么?是不是需求过多而总不安宁?是不是只求物质而胸怀狭窄?季羡林说:“真正的和谐是内心的和谐。” 物质当然是我们需要的,但是不能让物质把我们异化了。人享受物质还要享受精神,精神丰富心灵就博大。发现自然之美,享受自然赐予,你便会感激自然,也想着去创造些什么。胸怀博大,你便宁静而充满活力。

该怎样让周围的人们警醒呢?周围的人,把目光放得更远些吧。目光不要总落在自己身上,看看四周,为别人付出些什么。当你手中有两枝花,送一枝给别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当你坐在温暖的屋里,也为陌生的赶夜路的路人开一盏灯,为他照亮一段路。当你充满活力地赶路,遇到需要你帮助的人,为他伸出一双手,扶他一把,送他一程。为别人付出,你会找到你存在的价值,你被人需要,被人依赖,你活得充实,你看四周也就充满了阳光。 活着,每天拥有“黎明的感觉”,生活向你展现了它的美,你也会使生活更美。

【魅力点评】

本文以散文化的笔法来说理,别具特色。作者主张人们活着总要拥有“黎明的感觉”,诗意地活着,有心灵的追求,有博大的胸怀。观点明确后,他联系现实,针砭时弊,对人们在物欲较盛的社会如何有更多的精神追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条分理析地明确人们应该怎样做,摆脱生活的束缚,赢得心灵的自由。文章条理清楚,语言富有哲理并有抒情意味,很有感染力。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细节之美,议论文 细节决定成败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