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指导】
【篇一】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技巧
论文
谈小学数学课导入常用的几种方法
【摘 要】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导入新课是教学的重要和必要环节。精彩的引入,不但会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起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数学课堂的导入主要有创设情境、以旧引新、开门见山、趣味游戏、故事、联系生活、直观演示、设置悬念、、趣味性实验等方法。
【关键词】数学 教学方法 导入方法 数学课堂 学生学习
成功的课堂开头,是师生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也是活跃整个课堂气氛的第一道关卡。导入新课是指在一堂课的开始,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关键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入得当既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又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精彩的导入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怀着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良好的新课导入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能预示随后的课堂教学的高潮与结局。我认为一堂课如何开头 ,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由于教育对象不同、内容不同 ,开头不会相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数学课教学过程中的导入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不管运用哪种方法导入,都应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防止脱离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下面就数学课堂的导入谈谈我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指的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新知识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和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这一导入新课的方法与上述两种有很大的不同,它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我创设了一个让学生自主操作、表现的情境:怎样做一个罐头盒?学生在动脑动手中发现了圆柱的表面积的组成,并通过探究总结出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这种发现不仅仅是一个数学概念、计算方法的获得,而是一个知识形成的过程。
“创设情境法”的优点很明显,它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好。但它也存在占用时间多,难以把握住课堂纪律的弊端。因此,在采用这种方法时,教师要在课前精心准备。这样引入新课能有效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觉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是常用得引入新课方法。
二、以旧引入新课
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是被大家经常和广泛应用的一种引入新课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教师在引课当中应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的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效果。温固知新引入新课,
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因式分解”的第一堂课,可先复习多项式的乘法,并举几个具体例子,如,教师及时地指出,把上述过程反过来,即把一个多项式化成整式积的形式,就是我们这节要研究的因式分解。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接触到新知识,并感悟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导入还为新授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所谓“开门见山法”是指单刀直入,直切主题,在上新课前,不加以其他环节,由教师直接引出新授课内容。这种导入新课方法的优点是:
一、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直接明了,简单高效,节约大量课堂时间。二、可以适时地破题质疑,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
开门见山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在许多新知识的传授中经常用到。例如,我们在讲《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会想到什么?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师:大胆地设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与什么共同之处?
师:所以老师想进行一种尝试,直接让你们完成《课堂作业》第29页,有这个信心吗?
开门见山法主要适用于与以前所学知识无联系的新知识的传授中,因为对于此类新知识的传授,由于无旧知识可以迁移,因此采用
直接切入主题的开门见山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就最为适宜,开门见山的方法优点显而易见,但缺点也较多,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适用范围窄,由于省去了导入新课这一阶段的很多时间,因此课堂结构就会显得疏散。
四、趣味游戏引入新课
“世界通过游戏展现在孩子面前,人的创造才能也常常在游戏中表现出来,没有游戏也就没有充分的智力发展。” 这句话说得好,数学概念比较难于理解,如果教学时只是硬搬概念,强行记忆,那将是水过鸭背。毫无收效。用游戏导入法,可使数学概念在游戏中愉快地自然地被学生思维所接受,所理解。
例如:在讲物体的三视图是,一上课,老师请三名或四名学生,分别站在讲台的四周,背对讲台,然后在讲台中央放置一只书包,再在书包的四周分别放四样不同的小物体,如橡皮、小刀、等等,放好后,请四位学生同时转过来,分别说出他们看见的物体——说明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事物,所得到的结果不一样。
再如:初一代数“ 同类项”一上课,教师拿出一小袋硬币。 老师:哪位同学能帮我数一下这一共有多少钱?
学生1:把硬币一个一个从口袋拿出来,边拿边数。5角,1.5元,2元,…回答:一共8.3元。
学生2:把1角的硬币10个10个地拿出来,把5角的硬币2个2个地拿出来,回答:一共8.3元。
学生3:把桌上的硬币分堆。一堆全是1元的,一堆全是5角的,一堆全是1角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回答:一共8.3元。
老师:请问,如果这满满的一罐,你会怎样数,选择哪位同学的数法?(很多人会选择第三位同学的数法)
老师:为什么?(又有人说是因为分类)。
老师:很好。在数学中,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这就是——同类项……
然后,同学会发现:原来合并同类项和数钱是一个道理。
这种导入法,打破了死气沉沉的紧张局面,创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体会到新知识在脑海中的灵现,而且牢牢地扎了根。
五、故事引入新课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要尽可能性地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材料,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这样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明确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创造思维的火花。
例如:在讲“正数与负数”时,老师说:“2009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在哈尔滨的一个村落,张华戴着帽子、围巾,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正
【篇二】课堂导入
如何正确进行课堂导入
如何正确进行课堂导入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引出本堂课要讲授的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和情感铺垫,同时创设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气氛。可以说,良好的导入活动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
首先是创设情景,必须要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能够获得最有价值的东西,一切学习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条件下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问题情景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从物理意义上来讲,它是客观存在的,它可以是一个情景,也可以是老师给学生呈现的一个情景,也可能是老师给学生出的一个问题。这个内容可以是本学科的知识,也可以是其他学科的内容,这就要根据你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来设定。 另外从心理意义上来讲,学生在这个情景中能够引起他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激发他学习这些知识的动机,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导入技能的要素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问题情景。二是.知识的衔接,知识衔接是指在导入中把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心理学研究已经表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的使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旧知识才能够得到改造,新知识才能够获得。 所以导入要真正引起学习动机,仅靠一个问题情景是不够的,在这个问题情景中还要使问题情景潜在的矛盾或者差异表面化、激化,使这个学生主体充分地意识到此矛盾。 三是目标指引 在导入中要明确将要学习的目标,引起学生的学习期待,首先对问题情景进行简单的概括,教师问题情景呈现出来后,对问题情景的活动进行简单概括,提出下面教学认识的主要问题。其次是要对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指引,使学生对接下去教学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生就形成了学习期待,从而能够顺利的进入到下一步的学习中去。
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导入应注意以下几点:把握导入时间,导入的时间要适宜。导入仅是一个“引子”,而不是内容铺开的讲授,故导入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2~5分钟为宜。导入时间过长,难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调动课堂气氛 教师在开始导入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状态。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在导入的时候要根据导入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应用恰当的语音、语调、语气和措词,以饱满的热情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动性。
【篇三】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的设计
课堂导入的设计
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
导入是老师颇费心思的一件事。高尔基谈到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文章开头如定调,教学也是如此,课若开端没上好,学生就会感到兴味索然,下面就难以正常进行。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导入尤其应该如此。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难免不充分,师生之间难免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时,教师一定要讲究导入的艺术,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智力情绪。
所谓“导入”,也叫“导课”、“课引子”,指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对学生讲述的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席话或场景。
一、导入时间的把握
这是语文课堂教学时间分割的一般方案,具体运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但导入的 5 分钟是不可省略的。
前 5 分钟这一段时间学生思想处于由松弛到紧张的过渡阶段,处于注意的转移和重新分配阶段,这时,最需要教师以最恰当的方式用最短的时间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把学生学习结果和学习时间的差异归因于学生的认知状态、情感准备状态和教学质量等三个变量。其中情感准备状态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动机激发程度,情感准备状态程度高,学习结果就好,所用学习时间就短。就是说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激发得好,学习效率就高。
在一节语文课中,教师就应该抓住开始的这 5 分钟,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学生的情感准备状态提高到相当的高度,才能确保后面学习的高效。
二、导入的作用
引起注意:好的导入如同电影、戏剧的序幕,如同弹词、相声的开篇,如同说书人的起讲,一开始就有极强的吸引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本篇课文或本堂课的学习中。课堂导入
激发兴趣:好的导入犹如文章的“凤头”,小巧玲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
统领定向:好的导入就像下棋,第一招的出动直接关系到全盘的动向,导入应对整堂课起着统领定向的作用,一开讲就应让学生迅速了解这堂课讲什么、目的是什么、学习重点是什么。
创设情境:
这里我们要多说几句,刚刚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感悟、熏陶”,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现在许多语文老师开始注重情境教学。所谓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而这恰恰是我们过去的语文教学所忽视的问题,也是导致语文教学枯燥乏味的重要因素。
创设教学情境,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利用导入,而且必须在导入时就进行。语文学科人文性、形象性、情感性的特性决定了情境教学是今后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创设教学情境也成了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任务、重要特色。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导入语的这一作用、这一任务,我们今天所说的开讲的优化也就主要体现在这里。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教育需要的不是很多的时间,而是如何合理地利用很少的时间。”那么,如何利用这短短的 5 分钟?用什么样的方法最为有效呢?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三、导入的方法
这里我们介绍几种语文课常见的导入方式,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对大家有所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有所创建,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
1. 由释题导入:
主要有:
释名物——标题牵涉到了人名、地名、物名,这些又是学生不熟悉的,可从解释这些名物开讲。例如:《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