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指导】
【篇一】作文写作指导,教学设计
《青春》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青春》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青春的内涵。
2、引导学生认识到选择不同的角度还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散文,甚至寓言、童话、诗歌等多种形式。
3、帮助学生积累一些与青春有关的优美的或哲理的语言。
4、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青春的内涵。
一、故事导入
1、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名叫斯芬克斯的人面狮身的女妖,坐在忒拜城附近的一座悬崖上,凡是想由此路过的人都必须猜她提出的一个谜语,若猜不出来就要被她吃掉,结果无数人为此而丧生。这个谜语是“什么生物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上三条腿走路?最后一个名叫俄狄浦斯的人猜出了谜语,女妖正想仓惶逃跑,被俄狄浦斯一下杀死。忒拜人为了感谢俄狄浦斯为他们除害,就让他当了忒拜国的国王。这是一个很著名的故事,你知道谜底是什么吗? (谜底是“人”)
2、教师追问:为什么是人呢?
3、教师小结:这个谜语是用一天来比喻人的一生,早晨指幼年时候,中午比喻青壮年,晚上指老年时期。
4、我们步入青春,可以说开始用“两条腿”走路了。请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5、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用三只眼睛读,两只眼睛看着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也就是要读懂文字的深层含义。举《孤独之旅》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文字的深层含义。
6、 理解:作文题目中的“用两条腿走路”仅仅是指生理上、身体上的直立行走吗?(精神上、思想上的成长与独立)说我们开始用两条腿走路了,是在提醒我们要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青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青春。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用故事和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故事和谜语又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助于帮助理解作文要求中“用两条腿走路”的内涵。引用歌德名言和《孤独之旅》的例子既能帮助学生理解作文要求,也向学生渗透深入思考、独立思考的意识。)
二、初拟提纲
1、教师提示:为了避免在写作文时随意性太强,在写作文前,我们应该用几分钟来构思、拟拟提纲。(题目不限、体裁不限)
2、学生拟提纲,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3、学生说自己的题目、体裁和主题(或论点)。
4、学生说在刚才构思时遇到的困难。
5、预想主要的问题应该是打不开思路,在点评归结中过渡到下面的环节,针对学生的困难进行指导。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快速构思的能力,培养其拟写作提纲的良好写作习惯。)
三、思维发散训练,并进行散文思路指导。
1、著名语文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曾说过:在语感敏锐的人心里,“赤”不仅指红色,“夜”也不只是昼的反义语。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无限的希望,就会想到自然的生机、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
请大家展开联想,从下列问题中任选一个,用尽量诗意的语言回答出来。
⑴、你觉得青春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⑵、你觉得青春是什么味道的?为什么?
⑶、见了“青春”二字,你想到了什么声音?
(要求:句式不限,顺序不限,字数不限)
2、学生发言交流
3、看到青春二字,你会想到哪些事物呢?
4、学生自由发言。
5、小结并进行写法指导:青春是有声有色、有形有味、生动鲜活、多姿多彩的。如果把我们对青春的联想和思考再深化一点、具体一点,然后连缀起来,围绕着某一个主题有条理地连缀起来,你也许会得到一篇篇关于青春的优美散文。
6、好文荐读《青春ABC》。
(本环节设计意图:“青春”是一个很常见很概括很哲理的词语,学生在写与此有关的散文时容易写得大而空。散文应该是通过形象抒情的,通过思考提到青春想到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什么声音、什么事物,便把青春具体化了,实现了发散思维的训练,帮学生打开了思路。好文荐读既丰富学生的语言,有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思想。)
四、继续深入理解青春的含义,并进行记叙文思路指导。
1、同学们,提到青春,你会想到什么人呢?
2、引导学生想到自己身上 。
提到青春,你想到了自己(可以是你个人,还可以是你的群体或你的集体)的哪件事或哪些生活片断呢?
3、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总结并提示教法:我们青春的足迹丰富无比。如果我们能用源自心灵的语言,把这些青春的见证具体地生动地叙述出来,该是多么具有生活气息的符合这次作文要求的记叙文啊!当然,最好能从这些人和事中对青春思考些什么,感悟些什么。
(设计说明:本课中的这一环节,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促进学生自
我发展的过程。由于记叙文的写作学生经验较丰富,因而只点如何深化一下主题,其他不做指导,否则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
五、议论文思路指导
1、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是宝贵的。有人说这是一道令老年人羡慕、中年人留恋、少年人向往的亮丽风景线。我们已经步入了青春的大门,难道你不想提醒同学和自己一些什么吗?你最想提醒的是什么呢?
2、学生自由发言。
3、估计学生的提醒可能思路比较窄,教师提示:我觉得,面对青春这个话题,我们大家需要提醒的还有很多方面。字典上对青春的解释是“青年时期”,同学们往深里想一想,难道青春仅仅指人生的一个时期吗?
4、学生讨论
5、教师小结:青春不仅是人生的一段时期,更是心灵的一种状态。
6、也就是说,青春是一些精神的代名词。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曾说:“乐观的人永葆青春。” 你能不能模仿这个句子填空,还有什么样的人可以永葆青春呢?
乐观的人永葆青春。——拜伦
( )的人永葆青春。
7、学生自由回答
8、教师总结:无怪乎古往今来青春一直是圣人先哲、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原来它涵盖了这么多美好的精神。歌德有名言说,谁能保持永久的青春,他便是个伟大的人。为了让你的同学朋友能永葆青春,你是不是应该针对他们的需要选择某种精神来提醒他呢?为了让他能接受你的提醒,你是不是应该摆事实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呢?把你的提醒写下来,不就是一篇以青春为话题的议论文吗?
9、课前我搜集了一些关于青春的名言,也许对你写作文会有帮助,课后同学要自己读一读,这些名言不仅可以用到议论文中作论据,还
可以用到记叙文中深化主题。
(设计说明:议论文的写作对于初中生来说是难点,但在这里教师却把议论文的写作指导得深入浅出。读名言仍然是充分体现读写结合的环节,既为学生积累了观点论据等语言材料,读关于青春的名言本身也是使学生的思想深刻起来的有效途径。)
六、继续深化对青春的理解。
1、同学们,通过刚才读名言你有没有受到启示,难道仅仅人才有青春吗?
2、李大钊的名言: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李大钊。
3、想像讨论:什么样的家庭才是青春之家庭?
4、青春之国家什么样呢?
5、只有人才有青春吗?
不仅人有青春,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有青春。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把思路放开一点,我们眼中的万物,应该是青春之万物;我们眼中的青春,也应该是万物之青春。有时间同学们可以尽情想像一下青春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青春的宇宙又是怎样的宇宙。
(设计说明:在这一环节中,向学生渗透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使学生对青春的理解由深刻而拓展到宏大——我们眼中的万物,应该是青春之万物;我们眼中的青春,也应该是万物之青春。当学生对于要写的内容有了丰富而深刻的认识之后,必然能够写出丰富而有个性的作文来。)
七、课堂小结:通过将近一节课的思考和讨论,我们现在回顾一下对青春有了哪些认识。
1、青春是有声有色、有形有味、多姿多彩、生动鲜活的。它就在我们身上、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
【篇二】作文写作指导,教学设计
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
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
——如何使作文具体化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通过片段训练,学生能对一件事情做到具体叙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练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营造浓郁的文学氛围,激发学习文学热情,陶冶学生心情。
教学重点:片段练习
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掌握如何使作文具体化的技巧方法
教学设想:演示实验—练习—分析—片段练习—方法总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堂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最可怕的是写作文,感到最难的也是写作文,胶尽脑汁而无处下笔,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语。不由的发出感叹:“作文难啊,难于上晴天”。其实作文难写吗?答案是肯定的!真那么难写吗?亦不然!
因为在祖国的语言文字里,有黄河的不羁和刚强,有长江的奔放和潇洒,有泰山的威武,有草原的粗犷,有彩陶的古朴典雅,有花椒的芳香四溢。有先秦的繁星明月: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庄子的逍遥游,是孔子的颠沛流利,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三百》,是魂兮归来的《楚词》,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的工具,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人类的文明。有了这些,我们写作文怎么会难写呢?何愁写不好呢?这就要我们平时养成多读书、读好
书的习惯,写好读书笔记。因为书到用时方恨少。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解决作文中的一个难题:如何使作文具体化?
二、活动一:
(一) 、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枚硬币,硬币从手中滑落,掉到讲桌上后又掉到地上。
1、要求:(1)、每一个同学仔细观察这种现象,然后用一句话描写这种现象。
(2)、同学之间交流、分享。
摘录例句:(1)、有一枚硬币从老师手中滑落,掉到了地上。
(2)、有一枚硬币从老师胖乎乎的手中滑落,掉到了讲桌上,然后又像一个小精灵叮叮当当的掉到了地上,在地上画了一个优美的圆弧后平静地躺在哪儿。
2、分析:在同学们写的句子中你认为哪一句写的最好?原因是?第二句比第一句增加了一些内容,说说增加了哪些内容?
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都认为第二句好。第二句不仅写出了硬币从哪儿掉下来,更写出了老师的手,硬币掉到地上的响声,还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硬币的姿态,写出了情感。
3、教师点拨:我们在课堂上要会听课:伸开耳朵去细心的听,睁大眼睛去仔细的看,张开嘴巴去详细的说,用心去细细的想,让后用笔去写写、记记——你看看你变的“聪”明了。在前面的学习讨论中,逐步扩充,最终使句子完整、生动、形象,我们不妨给它取名“步步追问”。用这个方法可以把内容写的具体一些。但是同学们想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事情,能不能每件事情都要去演示,都要去追问,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有些事情我们不能去演示,只能通过联想和想象去解决,使情节更合理,我们不妨叫它“想象延伸”。如“绿色”、王羲之“之”字写法、“台阶”你可以想到什么?
4、学生讨论总结:
由“绿色”想象到:“水、植物、春天、军人、生命、和平、希望、朝气、青春……等”;
由王羲之“之”字写法想象到:“要有个性、不要墨守成规、行行出状元……等”;
有“台阶”想象到:“一切从零开始、成功的道路的不平坦的、人梯精神、永不止步……等”。这样以来我们的思维变的活跃了,视野开阔了,作文变得好写了。
5教师点拨:我们每天生活在祖国温暖的怀抱之中,生活在亲人、老师、同学的关爱之中、生活在亲情之中,其乐融融。要我们去刻画一个人物的肖像,同学们想想,上面两种方法是否可行?显然以上两种方法是不不够的,我们必须对一个人的某一部位,某个方面进行精细的描绘,才能表现出这个人的优秀品质,我们不妨叫它“局部雕刻”。举例:《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形象。
三、活动二:根据以上方法进行片段练习。
(一)、练习话题1:我惭愧。
1、公式:具体心理形象=步步追问+想像延伸
2、注意:(1)、是什么原因惭愧?
(2)、惭愧时是什么表情?
(3)、惭愧时是什么心理?
3、师生互动交流,分享成果。
4、教师范文:
我惭愧。我站在老师跟前,耷拉着脑袋,脸火烧火燎的,两只手没处放了,只是无意识的拧着衣角,两脚无力的支撑着身体。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什么滋味儿都有。同学们信任我,选我当班干部,我却做出这等丢人现眼的事儿,我对的起谁?是家里的父母,还是学校里的老师。我的目光在地面上搜寻着,如果有个缝儿的话,我一定会钻进去。
(二)练习话题2:既喜欢又讨厌的同桌。
1、公式:具体人物形象=步步追问+想象延伸+局部雕刻
2、注意:(1)喜欢到什么程度?
(2)讨厌到什么程度?
(3)为什么会有这样两重情况?
(4)特别注意人物刻画。
3、学生练笔、师生互动、交流分享成果。
4、教师范文:
“我以后就是你的同桌啦!”她边说边习惯性的搔着后脑勺,脸上挂着笑。我大吃一惊,“和你同桌?”她耸耸肩,一
脸无辜。有谁不知她是班上最大胆最调皮的女孩儿呢?我有点畏惧。
日子过的很快。印象中,每天晚自习铃声响起时,她就会问我:“准备好了吗?”我点点头,马上双手捂住耳朵。不一会儿,耳边骤然响起:“组长收数学作业。”其声如雷霆乍惊,即使最懒的同学也会乖乖地交上作业。
四、活动三:拓展延伸。
我们在刻画人物,描写事物运用“三步走”策略可以做到具体生动,但是要写出文章的神韵,还远远不够。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大胆夸张,来点叛逆。范文:
已知:数学卷2张,语文卷2张,物理、化学卷各1张,英语卷2张,
求:能否在眼皮打架之前做完?
解:因为:一天24小时,在校上课学习时间9个小时,睡觉休息时间8个小时,吃喝拉撒、路上时间2个小时,数学卷2个小时,语文卷2个小时,物理化学卷2个小时,英语卷2个小时。
所以:总共需要27个小时。
结果:在眼皮打架之前不能完成。
2、巧妙悖论,来点幽默。范文:
那个“络腮胡子”可谓“绝顶聪明”,该长胡子的地方没长,不该长的地方却大把地长。推着的那辆自行车也是很特别,除了铃铛不响,什么都响。
3、准确扑捉,画一副漫画。范文:
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丝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
4、学以致用,历练身手。范文:
幸福就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那种甜蜜,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种恬淡。幸福就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那种舒畅,是“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的那种神怡。幸福就是“吹面不寒杨柳风”、“万紫千红总是春”的那种美感,是“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那种悠闲。幸福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
长安花”的那种惬意,是“会当凌绝顶”、“阅尽人间春色”的那种豪放……
五、总结:文似看山不喜平。所以除了引人眼球的标题,一锤定音的开头,回头百媚生的结尾外,还要做到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文体立意等诸多方面。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在生活中学会语文。
六、作业:以“他在娘的脸上亲了一下”为话题,写150字左右的片段
【篇三】作文写作指导,教学设计
命题作文指导教案
命题作文指导(审题、立意)
高三年段 王一漪 教学目标:1、知晓命题作文的种类
2、掌握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3、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审题水平
教学重点:掌握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审题水平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课堂导入
临场作文,审题尤为重要,它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审题不准,轻则偏题,重则走题,即使立意高远,语言流畅,也会徒劳。因此,我们一定要增强审题意识,进而提高审题能力。
二、考点解说
命题作文是根据所出示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方式。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作文方式,至今仍有特殊的价值。它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学习的意图,避免写作偏向某一方面;有利于写作者思想迅速集中,在短时间内朝着一个目标思考;有利于密切配合阅读,巩固和发展阅读收获。
三、命题作文类型
(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尝试》《肩膀》等等。
这类作文首先我们要看构成话题或题目的词语。这些词语,有的是动词,如2006年安徽卷“读”、四川卷“问”;有的是名词,如2001年全国卷“诚信”,2002年北京卷“规则”;有的是形容词,如2003年上海卷“杂”,2004年上海卷“忙”。有的是表抽象的,如2005年广东卷“纪念”;有的是表具体的,如2005年江西卷“脸”,2006年辽宁卷“肩膀”。还有的是有比喻象征义的,如2006年辽宁卷“肩膀”等。
审读这些词语,是名词的,我们要明确知道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如当我们看到《习惯》这个题目的时候,怎样做呢?首先应该确定词语的内涵和外延。习惯的内涵是指在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而它的外延就比较广了,可以是一个人的习惯,可以是一个民族的习惯;还可以是习惯产生的根源,还可以是习惯的作用和弊端。是动词的,我们就要注意这个动词所表示的这个动作行为的本身的意思,然后给这个动词添加濒于,使它的动作性更加明确。如2006年安徽卷的“读”,我们知道“读”这个动词的含义是主要是指阅读,那么阅读什么呢?我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宾语,如具体的读某一本书,抽象的还可以读人生,读社会,读人等。这样文章写起来就会具体而不空泛了。是形容词的,要了解这个词语所表示的人或物的性质、状态。如2004年上海卷“忙”,这个词语应该是表示人处在一种没有空闲的状态中。这个状态可以是形容一个人或一个集体的状态,可以是忙得有收获,也可以是忙得无结果,是一种忙乱。是具体的,如2005年江西卷的“脸”,我们要了解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个词语的比喻义,抽象义。如可以想到抽象的脸面,可以想到抽象的表面等。是抽象的,我们要把这个词语具体化。
如这次石检二的“新”。这是个形容词,它的含义是刚出现的或刚经历到的。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具体的词语,我们可以联想到物之新,联想到人之新,联想到事之新;也可以是一些抽象的新,如创新,新颖、新潮等。 归纳起来,对于独词式的作文,审题可以采用的方法不外是如下几点:①审读词语含义②化实为虚、化虚为实法③大题小做作、小题大作法。审好了题,我们就要确定文体。一般来说,独词式作文的体裁选择比较宽,可以是讲一个道理,写成规范的议论文;可以是抒一段情,写成散文;可以是记述一件事,写成记叙文;当然也可以写成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性强的文章。
例如:2004年北京高考题《包容》,看到题目,首先应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什么是“包容”?“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包容”?“包容”有何目的和意义?
“包容”在字典里的解释有:“包含”、“容纳”、“不计较”等,是对人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可选用议论文,设立论
点:我们要包容偶尔的过失(从正面写),我们不能包容错误(从反面写),也可两方面结合起来写;也可写记叙文,描述某人做某事有纰漏被包容;还可写散文,赞美包容。
在写作时,可以考虑到:大千世界,人与人不同,矛盾摩擦难免产生,包容是化解矛盾的良药,是化干戈为玉帛的关键。要想包容别人,需要有虚怀若谷的胸怀,这是对一个人的道德方面的最高要求。作文写作指导,教学设计
有些题目很虚、很大,考生往往不知如何下手,这类题目可大题小作,就是从小处来写,运用增加内涵(添加修饰限制成分)的办法。例如:2006年天津高考题《愿景》,在审题立意时:
①可以写人的个人愿景(如你想当一名核工业的高精人才,你可以设想怎样把核工业转化成为人类的普通消费)。 ②可以写社会愿景(如面对车祸,面对小偷,面对不良环境,面对国际争端,面对战争与挑衅,面对恐怖,面对艾滋病的蔓延,面对非典等突发事件,面对全球气候变暖,面对地震、海啸、火山爆发,面对此起彼伏的矿难,等等)。 你的愿景是什么?
你心中向往的社会又是什么?
那应是温馨的、祥和的、和谐的、自然的、人性的、关爱的、互助的、尊重的社会。
③还可以写未来科技发展的前景、趋势。
你心目中未来的科技是怎样的?现在电脑如此普及,电脑工业的前景如何?现在的动画如此时兴,你心目中的动画有怎样的创新?现在的国家外交如此频繁,国与国之间的科技合作又将怎样?
④其它诸如自然的、社会的、人生的远景,都可以流入你的笔下。
还可以运用修辞扩展法:像《肩膀》(2006年辽宁题)《说安》(2005年北京题),《转折》(2003年北京题)等,可运用比喻、联想、借代、象征等手法,化虚为实,以点带面,或借此言彼,或者以物喻人……如《说安》,可供发挥的余地相当大。你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或联系当前的社会现象,以环境、心理、历史、现实等方面入手,也可以从文化传统、人类追求、思想境界等方面落笔。可以根据提示,从“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中任选其一切入进来,也可以将“安于……”填补完整,把写作角度确定为“安贫乐道”、“安分守己”、“安居乐业”等;还可以从联想其他有关“安”的熟语和名句,比如“稍安勿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对于“安”,可以褒扬,比如写“安”代表着内心平静;也可以贬斥,比如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必将丧失机遇。
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留给明天》。 这类命题大致有偏正、动宾、主谓、并列几种。
如果是偏正结构,题眼一般是修饰语。外于中心词位置上的词,直接规定写作内容与角度,而修饰成分的词语则往往影响选材。如2006年北京题《北京的色彩》,作文题中已经列举了一些,如天坛、故宫、天安门、胡同、长城等,你可以从这些符号中任选其一来写,也可以另外选择,但不管怎样,你必须选取北京的有代表性的建筑与事物来写。 如果是动宾结构,题眼一般是前面的动词。如2005年天津题《留给明天》,题眼就在“留给”上。围绕“留给”,首先应明确“明天”一词指的是“未来”,而“留给”的可以是具体的东西,也可是抽象的精神。由于“留给明天”主语、宾语的空缺,给了我们很大的联想、想像空间。①从“谁”留给明天的层面思考:可以是“我”要留给明天什么(可借此对自己的未来表态,回答自己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可以是我们这一代人要留给明天什么,也可以是历史上某位名人已留给明天什么。②从到底该留“什么”给明天的层面思考:“把口碑留给明天”、“把色彩留给明天”、“把记忆留给明天”、“把微笑留给明天”、“把遗憾留给过去,把梦想留给明天”、“把青山绿水留给明天的子孙后代”……
如果是主谓结构,题眼一般是谓语,如《知足常乐》,题眼应在谓语“常乐”上。“常乐”的“乐”前还有一个修饰语“常”,这也是审题时不能忽视的。可以叙述自己或他人因知足而总是快乐的经历、感受,或者论述知足为什么总是快乐的道理。
如果是并列结构,在多数情况下,关键是找出并列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索取与贡献》,重点是让我们阐述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决不能单纯地议论什么是“索取”,什么是“贡献”。再如,《勤奋和成功》是因果关系,《知识与能力》是相关关系,《欢乐与痛苦》是相反关系,《自尊与自强》是递进关系等等,只在在审题之意时抓住了这种关系及转化,就是切合了题意。
3.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今年花胜去年红》。
对于这类题目审题之意时主要是抓住主谓部分的中心词或字。如2005年辽宁题《今年花胜去年红》此文题传达的有效信息有:①写作内容是“花”,是“红花”。“花”在题中有比喻义,需要展开联想,思考它喻指什么。它可喻指红红火火的现象、蓬勃繁盛的事业,也可喻指思想崇高、才学优秀、成绩突出的精英。思考时要从不同角度把这些写作对象具体化,写感受最深的方面。②题眼是“胜”,“胜”在题中是“超过”、“胜过”的意思,文章重心就应放在“今年”的“花”红上,在今年的巨大变化中体现出优秀人的涌现、社会面貌的变化或祖国事业的繁荣等。
(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作文
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
2.材料式命题作文
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如2006年江苏卷作文《人与路》:
有人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有了路。
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观点型命题作文
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今年花胜去年红》《人生处处是考场》。
2.论题型命题作文
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割,如北京卷的《说“安”》《谈意气》。
3.寓意型命题作文
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门》《路》《考场》。
4.关系型命题作文
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