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古诗鉴赏教学设计 古诗鉴赏教学反思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古诗鉴赏教学设计

诗歌比较鉴赏教学设计

《诗歌比较鉴赏专题》教 学 设 计

单位:昌平区沙河中学 姓名:姚 艳 学科:语 文 2014年7月2日

2

3

课后反思:

通过一段时间的诗歌鉴赏复习,我对诗歌教学进行了全面的反思。 一、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1、功利性的心理影响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以往评价学生的标准就是分数,因此学生变成了做题目的机器,师生都忽略了彼此情感态度的教育,而对于中国古典诗歌是非常需要投入情感的。回顾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多是教师为主体,满堂讲满堂灌,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只会动笔不会动脑。如,在高中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将各种诗歌表现手法及鉴赏手法进行罗列,然后给学生进行一定量的示范,之后便是用了再用的题海战术。生搬硬套,学生不求甚解,只需要知道答案,求得高分,而忽视了情感体验的过程,没有将自己放入到作者的创作情境中,所以写出来的答案千篇一律,漏洞百出,缺乏思考性,鉴赏能力自然不会提高。

2、乏味的教学过程无法吸引学生鉴赏诗歌

在高中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都以“一解题、二释词、三解构、四总结”这样一种模式来组织

4

整个教学活动,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机械乏味。要知道,很多诗歌中都蕴含着诗人强烈的思想情感,如李白的《将进酒》气势雄伟,有如大河奔流,一泻千里;诗情豪迈,言语狂放,却又沉着抑郁。如果只是以老套的方式来讲解,学生便无法体会当中的情感。那么对于李白其人以及对于诗所传达的思想,便难以得到深刻的体会,而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也就无从谈起。

3、单一的教学形式不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高中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将剖析开来的诗歌内容板书在黑板上,甚至让学生死记硬背,殊不知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表达的内容极其有限,而且还无法激起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激情。所以,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局限了教师的教学内容,还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如今中学生所欠缺的创新能力无法在学习中得到有效的培养,更谈不上情感的体验,所以要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二、有效的诗歌鉴赏教学方法探析 1、改变教学思想,明确教学目的

提高高中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教师教学活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什么样的活动,都在目的的指导下,拥有不同的实现方式。所以,以应付考试为诗歌鉴赏教学的目标,只会让学生成为被动接收知识和做题的机器。如今,新课程改革让教学目标得以明确,为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而教师便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改变了教学心态,为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而努力。 2、改进教学过程,生动教学环境

改进教学过程,为的是使整个课堂教学能有个井然有序而又不失热情的环境,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极易学习和愿意学习的氛围。而改变教学过程,可以以教师自己对诗歌内容的把握为基础,将诗歌讲解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教师在讲授柳永《雨霖霖》时,教师可以深情演唱李叔同的《送别》,将学生引入离别的感伤氛围中,再用伤感的思想情感作为基调,利用带感情的朗读进行情感渲染,从而让整个教学活动都在诗人的思想情感下进行,让学生能在深刻体会的基础上,把握住整首诗所要表达出的各种内容。这是种极易学习的氛围,可以让学生不用刻意学习便能体会诗歌情感,从而加强对诗歌表达方式的探究和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能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将形象的动画与诗歌联系起来,再加之与诗的内容极其贴近的音乐,那么学生的对整首诗的鉴赏能力在这些工具的辅助下,便能得到了相应地提升。 3、颠覆传统理念,培养创新思维

诗歌鉴赏教学历来提倡并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知人论世”最早是由孟子提出来的。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才能与古人为友。“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了解其创作背景,通过时代背景与创作背景鉴赏文学作品。“知人论世”的方法为历代评论者所推崇,也为今天的诗歌鉴赏教学所推崇。现今高考鉴于公平公正的原则,同时为了避免猜题押宝所带来的负面性,鉴赏所选诗歌回避名家名篇。对于陌生诗人的陌生诗作,学生如何做到知人?如何做到论世?所以我认为“知人论世”的方法不太适应现在的高考;所以教学诗歌鉴赏时,我们要勇于突破“知人论世”的常规教学柜架,敢于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敢于总结出一套真正可行的鉴赏方法,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不断改革不断完善的高考。

5

【篇二】古诗鉴赏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之炼字》教学设计

【课前导入】知识情况反馈,引入课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释】① 西楼,即诗中的朱楼,它依山面海。②钩珠箔,把帘子挂起。

【问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2)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打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

在改卷过程中,很多同学错误的分析了本诗的情感。总结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写出了诗人一生坎坷,抒发了诗人年华易逝的苦闷。

2、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忧国忧民的感情。

3、诗人独自漂泊在外的孤独、落寞、心酸之情。

4、表达了诗人漂泊他乡的思乡之情。

5、讽刺当朝统治者政治腐败,表达了自己的苦闷之情。

【诗歌鉴赏要求】

(1)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掌握诗歌鉴赏中炼字类试题答题步骤。

2、通过规范设置问题并拟定参考答案,进一步强化高考诗歌鉴赏炼字题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炼字?(2分钟)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换句话说,炼字就是鉴赏一首诗中用的最生动、最传神、最精彩的那个字,我们看一下大屏幕中的诗句,你来找一找,看哪些字用得好?

1、红杏枝头春意闹

2、云破月来花弄影

3、一片孤城万仞山

4、人生几度新凉

5、羌笛何须怨杨柳

找出关键字,并说说他好在哪里?

二、牛刀小试:(5分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① ,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释】①张罗地:指十分冷落的地方

【问题】首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网,“网住”之意,

2、丝丝小雨像网一样,要把春天网住,

3、诗人运用想象、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表达了惜春之情。

三、自主学习:(3分钟)

(一)自学指导:阅读教材161页,思考:

1、炼字类试题设问方式一般有哪些

2、炼字类试题一般答题步骤

(二)自学检测:明确:

1、炼字类试题设问方式一般有哪些?

(1)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

(2)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他好在哪里?

(3)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4)请对某字的妙处加以赏析。

(5)某句中的某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6)某字另一版作另一字,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2、炼字类试题一般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具体阐释或描绘画面。

(3)点出该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除此之外,有手法答手法。

四、合作探究: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2分钟)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注释: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问题】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片,说第一句有三个字用得好,你认为是哪三个字,它们好在哪里?

交流要求:

1、小组讨论时,成员轮流发言,其他成员点评,看形式上是否缺少环

节,内容上情感是否准确。

2、小组内统一答案,指定代表作好记录并发言

【参考答案】

这三个词分别为:“未”、“先”、“空”

“未”,“没有”之意;“先”,“提前”之意; “空”,“白白地,徒劳

地”意思。(步骤一)

写出了胡人还没有被赶出国土,诗人却年老体衰、双鬓斑白,只能徒

劳的流下泪水。(步骤二)

流露出诗人壮志未酬岁月虚度、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沉痛心情,同时也

表达了诗人对南宋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步骤三)

五、拓展练习:综合运用课堂知识,为这首词的下片拟一道炼字题并制定参考答案。(12分钟)

要求:1、两人一组,同时出题,交换回答

2、问题设置符合炼字题的一般问法3、答案要符合解题步骤

菩 萨 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学生点评黑板上同学展示的学习成果。(点评设问方式是否符合炼字类

试题一般问法,答题步骤是否完整,答案内容是否准确)

六、小结(5分钟):古诗鉴赏教学设计

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古诗词鉴赏中炼字类试题的一般设问方

式和一般答题步骤,即1、释含义 2、描景象 3、点作用 4、明手法 (板书)

七、作业:在课下完成P161页达标检测题“应用体验”

八、总结: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宋]蒋捷《一剪梅 舟过吴江》 通过樱桃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写出了时光的流逝。告诫我们应该把握人生中最美的时光,努力学习!

九、板书:

《千锤百炼的智慧》

炼字一般步骤:

1、释含义

2、描景象

3、点作用

4、明手法

【篇三】古诗鉴赏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人的代表作品。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难点】

1、全面领会并用恰当的语言准确概括诗词意境及所用的艺术手法。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诗意点与主问题】

让学生在阅读中将诗词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而陶冶情操,理解人性的丰富、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建构其精神生活的基本范式和人文底蕴。

【教学策略与手段】

涵咏、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

【课前准备】PPT

【教学流程】

导入语设计:

走进古典诗歌,就是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境界。在古典诗歌的清芬中,我们的前人会从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中立起,踏着秦砖汉瓦,穿越唐山宋水,衣袂飘飘地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古典作品的解读和鉴赏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在我们眼中,古诗仿佛是一枚好吃的坚果,虽然我们知道那里面的果仁儿是有营养的,但我们却无法突破那坚硬的语言外壳。诗歌鉴赏真的就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么? 是否有法可依?今天,我们以《山居秋暝》为例一起作个探讨。

一、鉴赏韵律,感悟诗语

1、教师配乐范读诗歌: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古诗鉴赏教学设计

诵读提示:诗的首联写的是傍晚时分小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应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尾联均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缓读出。

3、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诗歌,其他学生点评。

4、全班学生齐读。

小结:在诵读中体验,在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中欣赏诗歌,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最直接的诗歌鉴赏方法。

二、鉴赏意象,体味诗境

苏轼称赞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本诗即是“诗中有画”的代表作。既然说“诗中有画”,

那么全诗向人们展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1、寻读诗歌意象

意象是指蕴孕着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或事物。诗歌最主要的特点是抒情,而情感的载体和媒介是意象。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的意象。 景物:月、松、泉、石

人事:浣女归、渔舟下

2、意象解读

这些意象有哪些特征?又承载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学生自由交流,能答多少是多少,不必强求。

教师总结归纳。

明月:皎洁、静谧、安宁 —— 内心平和,情操高尚。 松柏:坚挺、傲岸、耐寒 ——正直,高洁,坚强。

清泉:清灵、洁净——生命,活力,高洁。

翠竹:本固性直,宁折不弯,心空节贞 ——积极向上,正直谦虚,气节坚贞,品质高洁。

3、融入体验,再现诗境

欣赏意象的美需要巧妙地组合意象,而意象间的组合连接要依据诗歌所提供的时间、地点及特定的环境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 请抓住意象及其特征,通过联想想象,补充形象,用散文化的语言细致描绘,再现诗句画面,并为画面命名。

学生分四个组,每组描绘一句诗。然后全班交流。

(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 示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 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雨后初晴图)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古诗鉴赏教学设计

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明月松林图 明月清泉图)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里传来阵阵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她们在嬉戏着、追逐着,银铃般的笑声飞出竹林,打破了夜空的宁静;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蓬移动,水波荡漾,原来是满载而归的渔舟穿过荷丛,顺流而下,荷塘里的月色顿时跳荡起来。(浣女晚归图 月夜归舟图 )

小结:我们的人生体验对于欣赏古典诗歌也很有帮助。在正确解读诗歌意象的基础上,再结合我们的体验去解读诗歌,我们就能真正领会到诗中的情趣。

三、鉴赏技巧,把玩诗思

1、找出诗句中蕴含的几组对比:

学生列举,归纳。

可从这几个方面谈:动静、上下、远近、色彩、刚柔等

2、以“竹喧归浣女,渔舟下莲动”为例深入研讨动静结合的写法:

问题探究:通常的说法应是“浣女归竹喧,”,这里诗人为什么先说“竹喧”“莲动”而后说“归浣女”“下渔舟”?

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以“喧”来反衬“静”: 学生谈谈这样写的好处:这种以动写静的写法,更衬出山林的“空”和“静”。

小结:熟悉诗歌的常用技法,如情景交融,对比映衬等对我们准确把握诗歌情境和要旨有很大的帮助。

四、揣摩思想,涵咏诗理

1、教师补充资料:秋的一般意象。

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这个意象往往具有枯竭衰败的悲秋含蕴。如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零落露为霜。”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2、探求本诗秋的诗意。

清人王国维说得好“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有人说“一片自然景色,便是一个心灵的世界。”诗人笔下的景色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大家想想:这首诗歌体现的是诗人怎样的愿望(内心世界)?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一点的?

(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

雨后秋山的明快舒朗、清新鲜洁,寄托的是诗人一种恬静悠闲的归隐之心。

表达了诗人远离仕途之路,喜爱隐居山中,过宁静的生活的情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教师补充:王维追求的是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从他的其他诗句中也可看出:

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呕见王侯。——王维

3、尝试给此诗加一个副标题:

如:隐居者的恋歌

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

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

山间月夜图

【篇四】古诗鉴赏教学设计

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资中县银山镇中心学校 朱利强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2.初步形成古诗词鉴赏的基本能力

教学设想:

古诗词教鉴赏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盲点,也是当前的一个热点,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设计以古诗词的鉴赏内容和鉴赏步骤为基点,通过导入——导学——导结——导练等教学环节,充分发挥教师在鉴赏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逐步进入诗词鉴赏的轨道,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为鉴赏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一个基础。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述身边的事例,从认识——评价——鉴赏三者之间的对比分析中进入教学)

(二)导学:

1、出示学生熟悉的诗歌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问题:谈谈这首诗让你欣赏的地方有哪些?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对诗歌的认识和评价)

2、出示老师的鉴赏范例:

诗中用粗线条勾画了落日、远山、黄河大海等景物,显示了登高远望的特点。“依”字和“流”极富动感,写出了“夕阳无限好”的奇异风光和“千里黄河入大海”的壮丽景象。 “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

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千”和“一”两个数词相对,语言平淡无奇却大气磅礴,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登楼远眺图。

“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天,写西,写山,写实;“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地,写东,写水,写虚。后两句转入抒情,由景入情,因情生理,水乳交融,浑然天成。

这首诗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河,写出了登高远望的胸襟襟怀,同时揭示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 ”这一生活哲理,景象壮阔,气势雄浑。

(三)导结:

(通过前面的学习与探讨,转入对诗词鉴赏的归纳与小结)

诗词鉴赏小结

鉴赏基础:把握诗词内容

鉴赏内容:字词特点(用字、用词、修辞、风格等)古诗鉴赏教学设计

表达技巧(手法、构思、结构等)

思想内容(主题、主旨、内容等)

鉴赏要求:学会使用鉴赏术语

鉴赏关键:整体感知诗词

鉴赏表述:叙—析—赏

(四)导练:

1、出示三首诗词,让学生任选一首进行进行鉴赏。

静夜思 李 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留无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交流与分享

3、诗词鉴赏致语:

(1)诗无达诂,文无定解

(2)鉴赏是知识和思考累积而成的金字塔

(五)作业:

(2003年广州市中考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么样?请说出其中的理由。

三、问题讨论:

问题:同学们在古诗鉴赏方面存在着哪些困惑与问题?

(明确:总结整理一下大家的体会,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读不懂诗歌,看不懂作者的意思,体会不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把握不准意境、主旨。

(二) 不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找不到合适的角度。

(三) 有时隐约有点感觉,但表达不出来、或表达不恰切(心里明白了但写不出来)

(解说:问题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来,才能取得有效的突破与收获。也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问题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加以思考和研究,以此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四、研修心得: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鉴于此,诗歌鉴赏题在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的题量和分值呈逐年上升趋势。诗歌鉴赏题涵盖十分丰富,从整体到局部,从内容到形式,从作品到作者,从课内到课外,经常涉及文学常识、诗意理解、形象感知、语言品味、技巧分析等内容。从题型设置上看,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兼有,但侧重主观表述题,开放性不断增强。解题时,要求感性认识与理性分析兼顾,强调形象思维,注重语言表达。因此,中考诗歌鉴赏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技法一:体味意境

诗歌的思想感情往往是通过意境来表达的。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的巧妙融合,是生活的外在景象与作者的内在情思的统一。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常常要通过诗中所营造的意境去体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未尽之辞。

技法二:欣赏语言

诗歌的语言准确、凝练、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讲究押韵,富于节奏感;经常运用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富于感染力。斟酌字词和赏析句子是最常见的考题,我们要联系诗词描绘的意境、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仔细推敲,反复揣摩,理解字、词、句的含义,欣赏其语言魅力。品味字词的妙处时,要抓住动词、形容词等关键词语,把它们放到原句中去体会其极强的表现力、丰富的意蕴和十足的韵味;也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替换某个关键词,通过反复比较来推敲其精妙之处。这类题开放性和限制性并存,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写作手法来理解句子的内涵和意蕴。

技法三:辨析手法

诗词描绘的形象及所表达的感情、思想往往借助于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来展示,比如联想与想象,借景抒情,对比、衬托,借古讽今,引用典故,赋、比、兴等等。理解这些手法的运用有助于我们领悟诗词的意蕴。

技法四:联想想象。

诗歌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是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也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钥匙。鉴赏诗歌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在鉴赏的过程中去补充、丰富和发展诗歌的意境,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进行再创造,最后用优美流畅的语言

将凝练的意境表达出来。遇到“用简明形象地语言描绘诗中的画面”“写一段话,展现当时的情景”等试题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技法五:知人论世。

理解诗歌既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境遇,又要联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风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境遇常常在作品中流露出来,而且往往会渗透到同期的其他作品中,带有延续性。时代风云总会在文学作品总会有所折射,同一时代背景下的许多作品往往有共同的思想情感。

技法六:综合分析。

诗词鉴赏时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笔者采用分点阐述只是为了讲解的方便在实际运用中我们不能就事论事,还要学会综合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驱遣想象、调动情感、运用形象思维,既要“分析研究”,又要“综合感受”,从而“理智地了解”,“亲切地体会”,真正领略诗词的细微之处,窥见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五、参考文献:《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在线》《中华语文网》

【篇五】古诗鉴赏教学设计

中考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中考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明确中考考点

2、熟悉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

一、导入:

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名句,浩如烟海。请同学说出写月的名句。

2、望一轮千古明月,唱一阕历史弦歌。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含英咀华,吟诵鉴赏。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中考古诗词鉴赏》

二、东营市中考诗词鉴赏题考点探究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我们对考点的迷惘。

东营考情总结:

1、都是课外的篇目;

2、多为咏物抒怀类诗词;

3、作者大多为不太出名、且作者都是宋代 及以后的。

4、考点有炼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作品的内容理解及概括。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我们对考点的执着。

三、合作探究析考点

1、原题回放:(2013东营中考题)《卜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