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王熙凤、贾宝玉人物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之王熙凤

写作指导 zuowen 2浏览

【 – 写作指导】

【篇一】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王熙凤、贾宝玉人物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主要女性人物林黛玉和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手法。

3、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4、培养鉴赏古典小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这节课的重点是欣赏林黛玉和王熙凤这两个人物形象,欣赏作者精彩的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的难点是体会作品如何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刻画不同的人物形象,如何掌握一定的分析人物和鉴赏小说的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三课时(本课第三课时)

教材说明:中国古代小说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欣赏中国古代小说,要认识古代封建社会,进而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要从分析环境入手,看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要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性格特征。中国古代小说“明镜照物,妍媸毕露”,欣赏人物形象要既看到“妍”,又看到“媸”,全面把握,准确把握。要认真揣摩语言,要细细咀嚼品味,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要联系语境,想象情景,欣赏语言之美;要领悟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要初步感知作家的风格。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的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部分。这一回介绍了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这中国古代小说是中华文化的奇葩,有其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审美底蕴。本堂课就是从分析林黛玉和王熙凤这两个女性人物形象入手,结合多媒体音像资料,要求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角度。学会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概括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提高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由点到面,学会举一反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对《林黛玉进贾府》这林黛玉和王熙凤。

在看这两个人物之前,想先请问一个男同学,如果是你,你要把你喜欢的一个人的形象介绍给大家,你会用哪些方法。(学生窃窃私语,但没有人举手回答)

师:我不妨作个牺牲,比如说你喜欢的是我。(学生笑,整个状态明显比刚开始放松了很多,有人开始回答了)

生:我会描写你的外貌,你的语言,动作等。

师:能不能具体点,比如在外貌上你会注意到我的哪些方面?

生:(迟疑了一下)长相啦

师:(继续启发)难道不注意我今天穿的衣服吗?

生:对对对,还有你的发型之类。(其他学生笑)

师:是的,刚才这位同学说得很好,在描写人物的时候我们一般会从他的肖像、语言、动作,还有……(期待学生的回答)

生:(异口同声地)还有心理。

师:大家说得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同学们刚才所说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来分析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

评:此节导入意在让学生放松情绪,对人物描写的方法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是从日常生活到课堂的一个过渡,也让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二、分析林黛玉。

师:大家在分析林黛玉这个人物之前肯定都想一睹其芳容,那么我们就先从视觉上来欣赏一下林黛玉。

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林黛玉的形象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林黛玉的图片。(学生边看边窃窃私语,很多同学不由地赞叹:漂亮,古典等。)

结合刚才同学们所说的方法在投影上展示:肖像,言行,心理

师:刚才同学们在看图片的时候都注意到林黛玉是一个美女,(学生笑)好,我们就先从她的外貌开始分析她。但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在刻画林黛玉的肖像时是否通过作者曹雪芹自己的眼睛来表现的?

生:不是,

师:那是通过怎样一种方式来刻画的?

生: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或者从别人的口中把林黛玉的肖像展示出来的。

师:(赞叹的口吻)很好!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总是注意它的主要故事情节,那么同样的,在看一让学生动笔,掌握阅读文章、分析人物的第一个步骤:找关键句。

(课前要求学生预习了,所以这里只安排3分钟时间)教师边走动边看,并给于学生一定的指点。

师:课本中有几次从不同的层面刻画了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

生:(异口同声地)三次。(这说明学生的预习工作做得很不错,刚才所布置的任务也都比较认真)

师:非常好。(学生显得很高兴)那么,第一次是什么时候,在哪里?

生:是在众人见黛玉的时候,课文第80面。

师:好,大家翻到80面。下面大家把这部分齐读一下。

(学生齐读“众人见黛玉”部分)①众人眼里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便知他有不足之症。”教师点评:只作初步勾画。众人关心的是黛玉的身体,注意点是体质的病弱和不足。

师;那你有否找到描写林黛玉的关键词呢?

生:有,如不俗。

生:(补充)还有自然。(教师在屏幕上显示不俗、自然)

师:刚才两位同学都说得很好,可以说众人见黛玉仅仅是对她的一个初步勾画,还没有进行细致的描写。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第二处,第二处出自谁的眼中或者口中呢?

生:②王熙凤眼里的黛玉:“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这里的关键词是“标志”。(很自信的表情)

师:很好,这里描写进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凤姐见多识广,见过世面,“‘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也可以看出林黛玉的与众不同。课件补充:王熙凤眼中:标致

评:在一步步的引导中,学生似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回答得越来越快速和准确了,也越来越自信了。

师:第三次是在什么时候?

生:宝玉见黛玉。

师:下面我们就以“宝玉见黛玉”为例,鉴赏黛玉的外貌描写。先齐读有关文字。

(学生齐读“宝玉见黛玉”部分)(播放一段宝玉见黛玉的影片剪辑)

师:(课件展示)学生观看影片的时候很认真。

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生:我特别关注了“与众各别”这个词,在这个词的下面划了线,觉得从中能看出林黛玉跟别人不一样,超凡脱俗。还有“罥烟眉”,我也加了点,还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师:对。淡、轻、秀。“含情目”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生:我还注意到了文中的“愁”、“病”等词。(课件展示如下)

师:是的,刚才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宝玉看黛玉,没有注意她的穿着、服饰,而注重的是神韵、气质。五个对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能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发现的。下面我们用同样的方法看看黛玉的言行和心理。(请学生找出描写黛玉的言行的关键词)

生:在言行上,主要体现在她的辞饭和让座两个方面。如:大舅母苦留她吃饭,黛玉笑着推辞:“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好,那你找出的关键词是什么?

生:(开始面有难色,后镇定的回答)恐不恭,望容谅。

师:为什么你找的是这两个词语呢?(生不知如何回答,教师继续引导)也就是说林黛玉说这两句的时候实际上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能体现林黛玉的什么性格?

生:(恍然大悟的样子)林黛玉不正面否定长辈的话,而是先表感激之情,再说原因,让长辈自行取消前议。这样说话很得体,也体现出她很谨慎。

师:对了,我们的同学说得非常到位。很能去认真揣摩。刚才同学还说到了让座的问题,我们请他再补充一下。

生:④连一个位子,黛玉也处处小心,无论在王夫人处,还是在贾母后院吃饭,黛玉都十分推让。

师:说得好,刚才同学们注意到了两个方面,其实文章里还有一个地方是特别能体现林黛玉的那种谨慎态度的,她回答同一个问题,但在不同的人面前却有不同的说法。大家能不能再认真找找?

(底下反映热烈,很多同学在积极讨论着)

有人迫不及待地回答了:我找到了!(很惊喜)贾母问黛玉读什么书的时候,黛玉回答贾母:“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所以到了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黛玉只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可见黛玉已经意识到先前实话实说有不谦之嫌,马上留意改口。

师:(赞赏地点了点点头)大家说对不对?

生:对!

师:对黛玉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处处表现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表现她“寄人篱下”的心境。黛玉“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她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自卑感。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评:细节分析,让学生加以巩固自己的方法,增强自信

师:在心理方面,大家找找主要在哪里?

生:(很快就找到了)见熙凤和宝玉的时候,

(已经对肖像和言行做了很详细的分析,心理就不过多讲解了)

三:分析王熙凤

师:刚才我们已经分析了林黛玉,那现在我们来看看在贾母口中被称为是“凤辣子”的王熙凤的形象。通过刚才的分析,同学们对分析人物的方法和步骤都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所以我们分析王熙凤肯定会更轻松。现在,我们换个方式,不从分析言行入手,而从看王熙凤在不同人面前的表现入手来看她。当然,外貌还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先来看看王熙凤的图片。(多媒体展示)

(生对着图片指指点点,有的人说比林黛玉好看)

师:好,大家看了以后,首先来说说对王熙凤的外貌描写主要集中在哪个自然段?主要从几个方面来描写她的外貌?

生:第五自然段。从服饰写起,先概括通体的形象,然后从头饰、裙饰和服装三方面,极力铺陈集珠宝于一身的妆扮,(老师插问:她的这身装扮你能看出什么?)显示她的华贵、得势。写容貌,有三角眼,吊梢眉,但美丽的容貌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得非常的详细了,作者对王熙凤容貌的描写可以说是细致入微,出神入化了。这样一个人物对不同的人说话都不一样,现在我们就从她的出场、见黛玉、回王夫人三个方面在来看看王熙凤的性格。

(先播一段王熙凤出场的视频)评:文字和图像结合,加深印象和认识。

学生边看边笑,

师:在王熙凤的出场上你们注意到了什么?(学生这时候还笑声不止)

生:她的笑(还在笑)

生:她那夸张的声音。

师:是啊,大家刚才都看得很开心,似乎觉得有点夸张,但大家想想这是不是王熙凤的真实反映?

生:(大声的回答)是。

师:那这叫做……未见……

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接下去回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师:好一个王熙凤,把大家逗得这么开心。(学生笑)但王熙凤是个多么厉害的角色啊,我们现在就请同学来说说她在见黛玉和回王夫人的时候哪些关键词是你找出的。

(2分钟后)

生:熙凤夸黛玉这部分:“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又说“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师:大家想想,王熙凤的这些话实际上是说给谁听的?

生:贾母。

师:说得好,大家想想,这些话贾母听了是最高兴的,当然还有一个人如果还活着话肯定更高兴,这是谁啊?

生:(学生笑,气氛很轻松,活跃)贾敏。

师:是啊,王熙凤的话是带恭维的,因为她知道贾母喜欢黛玉,所以刻意去讨好贾母。到后来又体贴地问黛玉几岁了?上过学没有?吃什么药?其实这些问题她有没有想要黛玉回答?(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没有)

生(班上一个最调皮的学生):她都是说给贾母听的啦。(下面附和声一片)

师:回王夫人的时候呢?

生:王熙凤说早料着了。说明她懂得察言观色去迎合别人。她有能干的一面,但又比较狡黠。(学生已经不等我问就自己回答了我想问的问题)

师:同学分析得很好,你们也可以从王夫人的“一笑,点头不语”中感受到王熙凤说的话的效果。(展示课件)

评: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对人物形象有更深的理解。

四、总结人物性格特点。

师:从刚才大家对林黛玉和王熙凤的分析中,大家已经能从不同的方法来分析人物,并且知道要先找关键句,那么现在我们就来检验一下我们的劳动成果,请同学们概括两个人物的特点。先说说林黛玉。

(学生七嘴八舌的说开了)生:美貌

生:多情

生:娇弱

生:谨慎

………………

师总结: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小心谨慎(课件展示)

师:那王熙凤呢?

生:漂亮

生:泼辣

生:能干

………………

师总结:美貌含威、精明能干、泼辣圆滑、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

(实际上,这一环节的时候,学生因为已经有了前面思考的过程了,回答起来显得既快又准确,完全进入了状态)(展示课件)

(由过程到整理总结,由现象到本质认识)

五、拓展延伸,由点到面,加深理解。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林黛玉和王熙凤这两个人物在这刚才同学们都很认真地听了这两首歌,那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来说说给你感触最深的词,并说说为什么。

生:我注意到了“可怜愁杀葬花人”,这里写出了林黛玉的那种忧郁的心理,非常细腻甚至有点小心眼的情感。这就影响到了她后面的一些行为,也是悲剧产生的一个原因。

生:我注意到了“聪明反被聪明累”,这句里说王熙凤有的时候太过于算计别人有可能最后算计了自己,也是王熙凤性格的一个真实反映,最后也确实是“聪明反被聪明累‘

………………

(基础较好的几个学生比较积极,由于时间比较仓促,一些学生还有待思考)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正所以“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大家重要的是能在这两首词中看到不同的人物性格,而这不同的人物性格也是他们人物悲剧的一个原因。

评:由点到面,学生学会扩展延伸。

六、总结全文,概括鉴赏方法。

师:我们学分析完了两个人物;林黛玉和王熙凤。在分析过程中重要的是找到了鉴赏人物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那大家现在来归纳一下:(屏幕展示)

找描写(抓关键词)——析性格——探深义

评:在学中掌握方法,并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七、布置作业:

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根据所看到的林黛玉和王熙凤的形象,根据日常积累中你对她们的印象,写一由感性到理性,学生的思维有一个质的加深和飞跃。

下课!

教学反思:

陈奕良老师点评:

执教者充满内功和激情的“导演”,使“合作探究”、“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研究课,演绎出师生互动,高潮迭起的精彩:

导课语言轻松幽默,拉近师生距离,开启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教师的“煽情”下,学生依据文本、音像资料,紧扣人物形象分析的重点话题,启动思维,畅所欲言,自主分析,课堂气氛活跃。

在学生自主分析之后,教师授之以“渔”,作出理性的梳理,教给学生人物形象分析的具体方法。

读写结合,课外延伸,推出温故知新的写作练习题。

【篇二】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王熙凤、贾宝玉人物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上课!(学生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请坐

今天我们继续讲解《林黛玉进贾府》,上节课我们随着林黛玉的行踪大致了解了贾府中的环境和各色人物。今天我们着重来分析《红楼梦》中三个主要人物: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的性格特征,领略曹雪芹独特的语言魅力。

现在请同学们找到描写王熙凤出场的片段。第几段?(第五六段)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这两段。(预足2分钟,老师板书)

好,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句。一语未了,只听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老师读)老师也和黛玉一样纳闷: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谁来回答?(王熙凤)很好,请坐。读过《红楼梦》或略知《红楼梦》的人都知道,王熙凤是书中一个重要的角色,也是作者描写最出彩的人物之一。作者首先就给王熙凤精心设置了一个“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精彩的出场。作者这样安排不仅把王熙凤泼辣、张狂的个性跃然纸上,同时也点出了王熙凤的特殊地位。王熙凤的身份特殊,她既是贾赦的儿媳妇,又是王夫人的内侄女。而由于贾母、王夫人懒于管理事务,王熙凤便成为了贾府内务的实际掌权人。下面老师要问一下同学们,从这两段中你们还能找出哪些你们觉得可以表现出王熙凤特殊地位的地方?(从她回答王夫人)嗯,很好,我们来看第六段,王夫人向她询问月前放过没有,发放月钱本就是掌权的人做的,因为财政总是掌握在当权人手中。所以我们能看出王熙凤在贾府中处于当权地位。另外我们也可以看见王夫人询问的事情,王熙凤都圆满完成了,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王熙凤的能干,特别是早就为林黛玉预备下衣裳来看王熙凤还是个心细,懂人情世故的人。聪明、懂人情世故成了王熙凤成为掌权人的原因之一。

除了这个还有哪些可以看出王熙凤地位高的呢?(贾母对她戏谑之语)对,同学们很细心。贾母虽然不管事,但她还是贾府中最高的统治者,她的话对于贾府就是圣旨。试问一个类似皇帝一样地位的人,有哪几个敢随便和她嬉闹?可是王熙凤就不同了,王熙凤到来之前个个敛声屏气,她一来,刚才还在淌眼抹泪的贾母就忍不住和她开起了玩笑,可见贾母对她的宠爱。王熙凤又是怎样取得贾母的宠爱的呢?我们上面已经知道王熙凤很懂人情世故,也聪明,除此之外呢?让我们直接来看一下王熙凤会见林黛玉的这一片段。下面我要请一位同学来饰演王熙凤。谁来?大胆些。好,你来读从“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到后面的“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老师配合读贾母的对白,就只读对白,注意情感的变化和细微的动作。……读得很好,要是能更体现出王熙凤那一喜一悲又一喜的情感变化就更好了,她对林妹妹的关怀是体贴、热情的,对婆子们说话可就不是这样了。再请一位同学来饰演贾母,和老师一起再读一遍这个片段。……

我们来看,“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个才算见了!”这是夸谁?(林黛玉)她夸林黛玉为什么还要引出下面的话来呢“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怎么夸着夸着就要扯到贾母的身上来呢?她到底想夸谁?(贾母)正确,贾母才是她最想夸的人,只有老祖宗您这样的人物才会有如此标致的孙女。那嫡亲的孙女又会怎么想,王熙凤不说只有外孙女才会有这样标致的人物,她说标致的人物都集中在嫡亲的孙女身上。这又是夸谁?(迎春、探春她们)你们看,这是不是一剑三雕。王熙凤夸人的技巧可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从这我们可以看出王熙凤是个很会逢迎的人,拍马屁那是信手拈来。这又成为了她争取权利的又一个有利条件。

我们看下一句,“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有帕拭泪。怎么夸着夸着就哭了起来了呢?王熙凤为什么突然就落泪了?(因为她觉得贾母刚见到外孙女指定会伤心落泪,所以她也该伤心落泪,这样才能讨贾母欢心)对,分析得很好。可是贾母现在不伤心了,她是怎么回应王熙凤的?“笑道”王熙凤一看贾母这么说,忙转悲为喜。注意那么“忙”字,王熙凤匆忙间就完成了这个情感的转变,只有平时也常这么演戏的人才能在悲喜转换中如水得鱼。这看出了王熙凤技巧善变、察言观色。再看她对黛玉的问话,你们觉得她是真关心黛玉吗?如果你们有长辈关心你们,会是这样一连串的发问,而你们的回不回答都无所谓吗?这很明显是在做什么?(作秀)对,就是作秀,她对林黛玉的关怀就是要表演给贾母看的。可见王熙凤很虚伪啊!她那不歇气的发问也可以看出她性子很急,也比较泼辣。“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似乎也有些急着向林黛玉炫耀的意味。

这些都说明了她王熙凤善于逢迎,也善于作秀取得了老祖宗的宠爱。贾母的宠爱也正表明了她地位的特殊。可是还有一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来。王熙凤是被一群媳妇丫鬟簇拥着出场的,而且打扮也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下面描写的通身衣服装饰华丽吗?(华丽)王熙凤通身华丽的打扮可以看出她可是个有钱人,在古代可没有什么盗版货或山寨版,所以王熙凤是货真价实的有钱人。在古代有钱的人多是掌权的人,而且是怀着私心的掌权者。(爱炫耀)嗯,这是一点,将什么金银财宝都挂身上了。还有吗?我们何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王熙凤这么刻意打扮一番是为了迎接林黛玉吗?(是)我们知道贾母共生三个儿女,只有黛玉之母一个女儿,又是所疼之人,如今外孙女因母亲去世投奔而来,贾母岂有不疼之理。这些我们知道,聪明的王熙凤又怎么会不知道呢,所以她盛装来迎接林黛玉说到底还是要作秀讨好贾母。

王熙凤处处会讨好人,特别是对贾母,又聪明能干,泼辣诙谐,自然得到贾母的宠爱,独揽了贾府大权。也只有王熙凤才会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精彩出场。

王熙凤的出场就可以领略到作者曹雪芹深刻的写作功底。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要把一个人写活,就得时刻牢记她是个处于什么地位的人,有着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要在文章中处处体现人物的性格魅力。

好,王熙凤分析完了,我们来看一下第13、14段,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初次见面。同样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2分钟)黛玉见到宝玉之前觉得宝玉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还没见着怎么就会有这样的想法呢?(王夫人的嘱咐,黛玉之母的评价)待黛玉见到宝玉之后还是这么想的吗?(不是,觉得他是各年轻的公子)我们来看宝玉的服饰和相貌。(老师读)谁来统计一下宝玉身上都有哪些颜色?(紫金、大红、五彩、石青……)古代甚至现代的男人都喜欢穿暗色调的颜色,贾宝玉通身五彩的颜色倒显出了他的特别。事实上宝玉被视为封建时代的叛逆者,他不就常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得清爽;见了男人便觉得浊臭逼人。平日里宝玉就爱跟女孩子玩,也爱女孩家的胭脂水粉,现在通身鲜艳的服饰便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了。

我们再看宝玉的相貌,(老师读)你们来说说你们对宝玉容貌的感觉?(英俊多情)这样貌美多情的少年又是怎样的性情呢?我们齐声读一下《西江月》两首词(读)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时代早就腐朽不堪、停滞不前了。这样的时代痛骂的人、不屑的人却正是时代的先进者。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正是因为他鄙视封建社会虚情假意的礼数,瞧不起那些为了功名利禄而死读书,读死书的人。他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这样维护女子、具有平等思想观念的人是无法被禁锢在儒家传统思想的人是不能理解的。在这样的人看来,他自然是“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西江月》看似是对宝玉的贬谪,实是赞扬。

我们回过来看一下,宝玉眼中的黛玉又是怎样的呢?(齐读)谁来说说黛玉是个怎么样的人(美貌、多情、体弱多病、聪明)

宝玉和黛玉的初次见面,他们都有些什么共同的想法吗?(面善)对,他们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因为他们本有着木石之缘。宝玉原是天上的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长在三生石旁的一株绛珠草,这棵草因此得以活下来,并修成了人形,幻化成女体。后神瑛侍者欲下凡来,绛珠草也愿随之下来以一生的眼泪来还他的恩情。于是宝玉和黛玉虽初次见面却觉得很眼熟。黛玉见到宝玉虽吃了一惊,却不似宝玉一样把它说出来,正是由于黛玉寄人篱下的心境所致,因此黛玉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还有同学能找到体现黛玉谨慎小心的性格的地方吗?(邢夫人留饭的婉拒,王夫人处的就坐,吃饭时的就座,喝茶时的观察,回答贾母读书时的规矩和回答贾宝玉时的变化)很好,说明大家都很细心。林黛玉上无母亲教养,下无兄弟姐妹扶持,老父又已年迈,不得已离家千里前来投奔外祖母家,本又生性谨慎多疑,如今寄人篱下岂无小心之理。这样的处处小心反显出了黛玉的心酸和孤苦伶仃。

黛玉不敢说出来的话,宝玉倒是张口就来,直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宝玉对黛玉一见如故,他心里怎么想得就如实说出来,可这些话在外人看来却是些疯言疯语,其实疯傻痴狂的外壳,重情不重礼的内核正代表着宝玉的性格特征。

我们来看一下宝玉摔玉那一段。宝玉自生下来口里便含着一块玉,这块玉便成了他的命根子,也被视为是天命的象征。宝玉摔了玉之后,吓得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更是心疼得直说: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况摔那命根子。可见世人对这块玉的重视。偏偏宝玉就不珍惜,见来了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这样的玉,便发了痴狂,将它狠命摔去。宝玉的摔玉正表现出了他对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鄙视,对礼教的蔑视。摔玉一事也让林黛玉初次领教了贾宝玉的痴狂。正是因了这事,黛玉才觉出了宝玉与世俗的不同。在以后的日子里为了这玉不知闹出了多少风波。

好,今天的课讲到这。以后我们还会接触到更多《红楼梦》的选文。老师建议同学们在空闲的时间里争取把《红楼梦》读一遍,不仅为了你们对于课文更加理解,也是因为《红楼梦》本身隐藏着巨大的魅力。

【篇三】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王熙凤、贾宝玉人物分析

三顾茅庐、林黛玉进贾府、声声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药(课文导入语)

罗贯中的《三顾茅庐》

这几年,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都在搞改革!

改什么革?人多事少,人浮于事,所以要精简!

精简的结果,能干事的下去了,只留下溜须拍马的!

但工作总得有人干。

谁干呢?只好筷子里头拔旗杆!

但能当旗杆的毕竟少之又少!

那怎么办呢?

溜须的和拍马的逐渐达成共识:整人!

怎么整?让他出山,让他操心,让他流汗,让他夜不能寐,让他寝食难安!

今天我就给同学们讲一个人整人的故事。

谁整谁呢?

刘备整诸葛亮!

2、第五则(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

这位语文教师说:

灰姑娘要和王子相爱,必须要先接触。认识了,了解了,才会相爱。

这是童话里讲的,很吸引我们的眼球。但现实里比较少!

现实里要将门当户对,讲郎才女貌,讲阿爸阿妈都欢喜!

所以现实里都是公主找王子,白姑娘迷帅哥,豪门傍大款。

要找,就要先碰个面。怎么碰面?

现在,打个电话,定个座位,约会约会就行了。

古代呢?这样不行。要找个借口,要制造机会,要让男女双方都不晓得!

说白了,操心的不是公主和王子,而是公主他爸和王子他妈!

那时候女人地位低,所以王子他妈总喜欢给儿子找还几个候选人,从里头选。

选上谁就是谁,看上哪个就弄个套子,让白姑娘往里钻。

但无论哪个时代,青年男女还是比较相信爱情的,这可就乱了!

乱在哪里?该爱的不爱,不该爱的乱爱!整个一出爱情悲剧!

今天我们就讲这样一个爱情故事,肇事人就是传说中的林黛玉和贾宝玉!

第三则(李清照《声声慢》)

上课伊始,这位语文教师对学生们开门见山:

今天我们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

李清照是谁?是个美人!

哪个时代的美女?南宋的。

怎么美?人比黄花瘦!小细丁一个!

李清照人美,写的词更美!

但她写《声声慢》的时候,人已经不美了。到更年期了。

更年期的妇女,她们的心态是怎样的?

她们尖酸,刻薄,多疑,烦躁,吃不好,睡不好,玩不好,也不让别人好!

不信?那就让我们来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

因为写《声声慢》的李清照,是更年期妇女的代表!

第二则(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这位语文教师一上讲台,就对同学们说:

人是个奇怪的动物,

有时候想拥有自由,追求孤独,想过个人生活;

有时候又害怕孤独,害怕寂寞,想过群体生活。

所以很多时候,想交几个朋友,

男朋友,女朋友,老朋友,小朋友,都交。

他的生活因此也就发生了变化,

有了各种各样的对生活的体验,

酸啦,甜啦,苦啦,辣啦,咸啦,都有。

有的朋友相伴一生,有的朋友一闪即逝。

但这都不会让人悲哀。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被朋友出卖!

今天,我们就讲一个朋友出卖朋友的事!

第一则(鲁迅《药》)

这位语文教师一进教室,就表情严肃地对同学们说:

你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幸福的时代。

100年前,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那时候,为了挽救民族于危亡,拯救国家出水火,许多人抛头颅、洒热血!

那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秋瑾就是当时的英雄,被人给杀害了!

秋瑾的同龄人鲁迅熟悉秋瑾,

当他知道秋瑾牺牲了,很悲愤,很伤心,就写了一一只人血馒头。

并用括号把这六个字给括住了,随后在其上又大大地写了一个字:药!

张轶

【篇四】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王熙凤、贾宝玉人物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过程和方法:通过分析黛玉行踪来整体了解贾府环境,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及出场来把握写作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文学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和人物出场的方法

难点:分析贾府环境和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教学层次设计】三课时

第一课时:林黛玉的行踪所见窥见贾府环境——这种特点如何展现的 第二课时:分析荣国府三代当家主妇性格——分析人物出场技巧 第三课时:分析黛玉和宝玉性格——总结人物出场技巧及刻画人物方法

【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课时(45分钟)

一,导入(2分钟)

“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如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我们姑且把这首题诗看做红楼梦的创作动机,在

这种动机下,又经过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辛苦劳动,才逐步形成《红楼梦》的雏形。可惜的是,直到作者泪尽而逝,也没有完成最后的定稿,还有一部分在传抄中散佚,被岁月的长河无情淹没。所以《红楼梦》绝不是一般的文学创作,曹雪芹是饱含着血泪来写这部书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节。

二、知人论世(8分钟)PPT

一、作家作品

1.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

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2.着重介绍《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课文内容。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三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第一回,开篇,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女娲补天”:作者描写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宝玉一起降生,又为宝玉随身佩带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的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改变。

“木石前盟”交代这块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这顽石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所以顽石下凡,她为报灌溉之恩,也同走一遭,把一生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这一段姻缘,他们初见时,林黛玉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第二回,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

第三回,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

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由薛蟠案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全书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二,背景介绍

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

【篇五】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王熙凤、贾宝玉人物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林黛玉人物分析

教学目的:

1. 理解对各类人物的出场的描写;

2. 鉴赏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人物形象;

3. 鉴赏本文独具个性的人物语言。

4. 理解本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能力目标:1、掌握人物分析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人物个性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借鉴人物的为人处事。

教学重点 分析林黛玉和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王熙凤语言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

学习指导 人物形象分析

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教学导入 导语设计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古人云,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林黛玉进贾府》的概貌,也落实了重要的字词,通

过黛玉闻的耳目睹和内心感受,介绍了贾府的一批批重要人物,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就主要来剖析一下节选的这一节课描写最精彩的人物王熙凤,林黛玉的性格

二,课堂活动设计:

(一) 林黛玉

1.找出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

提示:作者用不同人物的眼光,很有层次地刻画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林黛玉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方法:把众人眼里的黛玉、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宝玉眼里的黛玉,三处描写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①众人眼里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