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江南怀古 赤壁怀古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经典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大全

怀古诗

李白 【岘山怀古】

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

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

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

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

杜甫 【蜀相(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韦应物 【阊门怀古】

独鸟下高树,遥知吴苑园。

凄凉千古事,日暮倚阊门。

杜牧【江南怀古】

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

戊辰年向金陵过,惆怅闲吟忆庾公。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

咏物诗

虞世南 【蝉】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李贺【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钱起【归雁】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郑燮【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山水田园诗

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一)】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二)】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

战争诗

王昌龄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翰 【凉州词】

蒲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李颀【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江南怀古}.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卢纶【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江南怀古}.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

旅行诗

王昌龄 【旅望(一作出塞行)】

白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王建 【初冬旅游】

远投人宿趁房迟,僮仆伤寒马亦饥。

{江南怀古}.

为客悠悠十月尽,庄头栽竹已过时。

刘皂 【旅次朔方(一作贾岛诗)】{江南怀古}.

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又渡桑干水,却望并州似故乡。

杜荀鹤 【春日旅寓】

满城罗绮拖春色,几处笙歌揭画楼。

江上有家归未得,眼前花是眼前愁。

李中 【旅次闻砧】

砧杵谁家夜捣衣,金风淅淅露微微。

月中独坐不成寐,旧业经年未得归。

—————————————————————————————————— 闺怨诗{江南怀古}.

王昌龄 【春怨】

音书杜绝白狼西,桃李无颜黄鸟啼。

寒雁春深归去尽,出门肠断草萋萋。

李白 【春怨】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

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

孟郊 【闲怨(一作闺怨)】

妾恨比斑竹,下盘烦冤根。

有笋未出土,中已含泪痕。

白居易 【闺怨词三首】{江南怀古}.

朝憎莺百啭,夜妒燕双栖。

不惯经春别,谁知到晓啼。

鱼玄机 【秋怨】

自叹多情是足愁,况当风月满庭秋。

洞房偏与更声近,夜夜灯前欲白头。

——————————————————————————————————

送别诗

王勃 【秋江送别】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李白 【赠汪伦(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孟浩然 【送友人之京】

君登青云去,予望青山归。 云山从此别,泪湿薜萝衣。

篇二:《怀古诗》

{江南怀古}.

怀古诗

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目录

编辑本段简要介绍

在古代诗词中,怀古诗是内容与思想都比较沉重的一类作品。这类诗都是怀古惜今,“有感而发”,往往是诗人处于某种背景之下,前往瞻仰或凭吊历史古迹,回顾古人的业绩或遭遇,自己内心产生共鸣,不禁发出对古人业绩的慨叹或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因此,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1]

编辑本段诗词鉴赏

读怀古诗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要知人论世,一是要品赏韵味。所谓“知人论世”,就是理解诗作的思想感情。古人读诗主张“以意逆志”,即用读者的“意”,根据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东西,去探索追溯作者写作时所要表达的“志”。怀古诗的作者是在怀念古代史实的基础上抒发个人情怀的,诗中必然涉及到历史典故,也必然反映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解读这类诗首先要根据诗中的物象确定史实,理解典故内容和它所包含的意义,再看作者抒情的角度。[1]

编辑本段写作特点

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江南怀古}.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手法: 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

(4)语言: 含蓄蕴藉。

(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

(6)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

(7)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

(8)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编辑本段艺术特征

1、怀古“点”的相对统一。

既然是怀古诗,诗人的抒怀的情感必须有一个触发点,也就是说,怀古诗中一般都会出现一处(件)让诗人产生联想的“点”。

这些“点”既可以是某处遗迹,也可以是遗迹旁的景或物,还可以是由遗迹联想起的历史事件,还可以是某个历史人物。

2、怀古形式的相对统一。

从怀古形式的角度看,一般怀古诗都会选择“物是人非”或“物的盛衰变迁”这两种对比的模式。

从物是人非的角度看,诗人往往选取的是遗迹旁的景或物,将穿越时空依然存在的景或物和诗人当世已然不存或残存的遗迹进行对比,从而形成一种比较关照,抒发出时空更替的兴亡之感。

从物的盛衰变迁的角度看,诗人往往将着眼点关注在遗迹本身,由遗迹现实的衰败联想到遗迹当年的繁盛,两相对比,进而抒发时空沧桑之感。

3、蕴涵的情感趋向的相对统一。

诗歌的终极目的都是抒发情感,怀古诗在抒发情感的趋向性上也表现了相对的统一,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寄托个人境遇。二是借古讽今,忧国伤时。三是感慨人世无常。[2]{江南怀古}.

编辑本段常用典故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2、长城:《南史 檀道济传》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篇三:《杜牧《秋夕》赏析大全》

杜牧《秋夕》赏析大全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①,

轻罗②小扇扑流萤③。

天阶④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⑤。

【注释】

①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②轻罗:柔软的丝织品。

③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④天阶:露天的石阶。

⑤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

【译文】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简析】 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译文:初秋夜晚,室内银色蜡烛闪烁着冷光,或明或灭,使得美丽的屏风骤感寒意。但是,室外一个身穿薄丝衣的女子正用小扇忘情地与满天飞舞的萤火虫嬉戏。夜渐渐深了,漫无边际的黑色犹如冰水一般,浸透整个荒凉的宫廷,使人倍感凉意,然而她丝毫不觉察,躺在草地上深情凝望天上幸福的牵牛织女,陷入沉思:牵牛织女虽终年隔河相望,但心里总有爱的甜蜜,况且一年有一次机会喜鹊搭桥得以见面,而孤零零的我唯有临渊羡鱼罢了!

这首诗,构思巧妙,语言质朴流畅,感情蕴藉婉约,艺术感染力很强,颇能代表杜牧五绝的艺术成就。从形式和结构上看,全诗描物写景与叙事抒情相结合,呈现出灵动之姿、飞腾之势,颇动人心魄。前者旨在为后者营造氛围,后者意在为前者规范意蕴,两者相互衬托融为一体。具体来讲,一三句属于描物写景,二四句属于叙事抒情。

首句,看似客观展现“银烛”、“秋光”、“画屏”等物,实则为诗中女主人公的出场布景。物与景,本平常,本无情,但着一“冷”字,萧瑟之景、伤感之情跃然纸上。“冷”字,本是形容词,表状态,但在这句诗中有表动作的意味,即“银烛”、“秋光”、“画屏”都感到了冷意。冷的氛围营造出来,但为何如此呢?诗人就此止住,笔锋一转。

第二句将环境由室内移至户外,叙述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子,不顾秋天的寒意,正忘情地与漫天飞舞的欢快萤火虫嬉戏。此句着一“扑”字,使全句动起来了,将前句的萧瑟伤感之情一扫而光,代之以积极欢快之情,展现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子形象。果真如此吗?不是的。诗人显然是为了将前句的萧瑟之景、伤感之情,与此句活泼可爱的女子做对比,让读者为女子的欢快感到疑虑。细心的读者当会疑虑,女子的欢快并非真的欢快,应当别有隐情。“小扇”成为了解读的关键。汉武帝妃班婕妤不被宠幸后,曾作《秋扇》诗,喻己被弃之凄苦,道出了中国古代弃妇、怨妇共同心声,流被甚广,以至后代诗人多以“扇”代指弃妇、怨妇。由此,我们可知杜牧在此下了一个注脚,暗指女子内心其实悲怨,佯做欢快罢了。至此,诗人未就原因做详细说明。

第三句的环境扩展到整个宫廷、整个无边无际的黑夜。置身于如此冰冷、冷漠的空旷之地,女主人公不禁长叹:“凉如水”!“凉”字用的甚妙,与首句之“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营造氛围、烘托情感方面收到了奇效。到这里,全诗的情感浓度达到极点,哀怨之中含愤懑,凄恻之中藏无奈。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诗中点名地点是“天阶”,但亦要结合前句之“流萤”来读。古语有云:“草木腐,化为萤。”一般来讲,萤火虫多出现于杂草丛生之荒凉地,比如坟冢。此句又明指“天阶”,当指昔日辉煌的宫廷,如今荒凉到萤火虫到处飞扬;或又指昔日恋人的相依为伴,如今唯有萤火虫为伴了;或又隐喻了诗人的古今沧桑之叹。(附:杜牧在咏史怀古诗作中常寄寓深沉的历史兴亡之感,哀叹古今同的惆怅。如:《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恨落晖:一作叹落晖。独沾衣:一作泪沾衣。又《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又《题宣州开元寺 寺置于东晋时。》:“南朝谢朓城,东吴最深处。亡国去如鸿,遗寺藏烟坞。楼飞九十尺,廊环四百柱。高高下下中,风绕松桂树。青苔照朱阁,白鸟两相语。溪声入僧梦,月色晖粉堵。阅景无旦夕,凭栏有今古。留我酒一樽,前山看春雨。”又《江南怀古》:“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戊辰年向金陵过,惆怅闲吟忆庾公。”等等。杜牧对历史的反思,冠以“今古同”聊以宽慰耳,实则对今不满。)

正当全诗情感最浓时,诗人笔锋斗转。尾句纯然叙事,似乎不曾抒情。这个天真烂漫的女子,借与萤火虫嬉戏以忘忧,借凉如水之叹以泄愤,终至内心平静。无论她内心怀有何等悲怨

怒号,此刻只能是心力交瘁地躺在草地上深情凝望天上幸福的牵牛织女相会。除此之外,她唯有自怨自艾,临渊羡鱼罢了。诗人将尾句放置于更为广阔的空间背景,突显天上人间的不同,隐藏着女主人公内心多么激烈冲突之后的平静啊!

_________________

这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又有什么用呢?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为赵飞燕所谮,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说未必可信,但后来诗词中出现团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宠的女子联系在一起了。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王建的《宫中调笑》:“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都是如此。杜牧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也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民间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他相会一次,有鹊为桥。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写他们的故事。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梅圣俞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见《六一诗话》)这两句话恰好可以说明此诗在艺术上的特点。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二、四两句写宫女,含蓄蕴藉,很耐人寻味。诗中虽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______________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有大志,关心国家治乱,但生活放

荡不检。其诗歌题材丰富多样,既有指陈时弊之作,也有流连声色之作。有其擅长七言绝句,具有情致俊爽,风格清丽,语言精练,情思含蓄的特点。这首《秋夕》就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体现出杜牧这类诗歌的风格特点。全诗如下: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首句“银烛秋光冷画屏”是描物写景,主要是对女主人公室内的描写。“银烛”一作红烛。这句的意思是说,初秋夜晚,室内银色蜡烛闪烁着冷光,照在画屏上,使得美丽的屏风骤感寒意。诗歌首先对环境作了描写。“银烛”、“画屏”等意象,表现出了女主人公是一个物质比较富有的家庭。看似美好的,然而,诗人却用“冷”字,使“银烛”和“画屏”增添了“寒冷”的意义。在此,诗人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方法,由视觉转为触觉,由物及人,在美妙的环境中表现出一种凄美之感,在萧瑟寒冷之景中蕴含着伤感之情。

第二句“轻罗小扇扑流萤”是叙事抒情。“扑”即扑打。“流”即飞动义。意思是说,一个身穿薄丝衣的女子拿着小扇扑打满天飞舞的萤火虫。这一句承上而来,诗人将环境由室内移至户外,描写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子,不顾秋天的寒意,与漫天飞舞的萤火虫嬉戏。诗句中一个“扑”字,从行动上表现出欢快的心理,似乎原来那萧瑟伤感之情没有了,代之以积极欢快之情。但是,我们在读解赏析时,要注意诗人所用“小扇”这一词语。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扇”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这种意义源于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所作《怨歌行》诗。由于班婕妤失宠后,住在长信宫,郁郁不乐,写下《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这以后,“扇”、“团扇”、“秋扇”往往都是比喻女子失宠,被弃之凄苦,成了弃妇、怨妇的代名词。因此,这里女主人公“扑流萤”看是愉快,实则是用“乐景表哀情,倍增其哀”,只不过诗人用“小扇”含蓄地表现出主人公佯做欢快,内心其实悲怨罢了。

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是描物写景。诗人一转,不写“扑萤”,由写白天到写晚上。“天阶”一作“瑶阶”,是指皇宫中的石阶,这里代指宫廷。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夜渐渐深了,宫廷内夜色夜朦胧,犹如凉水一般(使人倍感凉意)。在对这一句的理解是,首先,要注意诗人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方法。一个“凉”字用得很妙,由视觉转为触觉,不但与首句之“冷”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为表现女主人公心理营造凄凉的氛围。其次,特别要注意的是“天阶”的特定意义。“天阶”在古代诗歌中,往往代指辉煌的宫廷。诗歌中的“天阶”却荒凉到萤火虫到处飞扬的地步。古语有云:“草木腐,化为萤。”这里,不是表现出了昔日辉煌的宫廷而今

已经荒凉,女主人公就生活在这的荒凉环境之中。诗人通过营造“夜色凉如水”的环境,更好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生活的凄凉和人生的不幸。

最后一句“卧看牵牛织女星”是叙事抒情。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女主人公)躺在草地上深情凝望着天上幸福的牵牛织女。从表层来看,这纯然叙事,不曾抒情。描写了这个天真烂漫的女子,原想借助与萤火虫嬉戏以忘忧,想借“凉如水的夜色”之美以忘愁,可是,此时的女主人公却躺在草地上深情凝望天上幸福的牵牛织女。这里,诗人以景结情,由地上转到写天上,从物理空间到女主人的心理空间,由外到内,把女主人公置于更为广阔的审美境界之中。而牛郎织女的故事,激发了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天上的牵牛织女虽终年隔河相望,但心里总是充满着希望,充满着相会是的甜蜜,而自己却孤零零身处凄凉的境地,没有希望,更没有寄托,只有孤苦伶仃,形影相吊。主人公触景伤情,由此而表现出了她内心的伤感。

总之,这首诗,构思十分巧妙,诗人不但把描物写景与叙事抒情相结合,而且注重了典故和通感手法的运用,从而使诗歌在表意上蕴藉婉约,感情强烈而不深沉,在活泼的描写中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江南怀古 赤壁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