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现代诗二首》
篇二:《现代诗二首》
省沭中南校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初 一 语 文 《 现代诗二首》
主备:姜立英 上课人: 2014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 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学习这两首诗以欢快的笔调,清新的风格生动的比喻,满怀激情去讴歌生活,讴歌人生。
2. 体会、感悟现代诗歌的语言美,领悟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活泼清纯,追求理想,热爱生活,积极投身生活的洪流,体验人生的价值。
2. 体会、感悟现代诗歌的语言美,领悟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少年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觉得青少年身上都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诗人朱湘的《少年歌》,了解诗人笔下的少年形象。
二、自主探究、展示
1. 简介作者、作品
2. 朗诵诗歌
① 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② 学生范读、老师点评。(要求读准字音,并能够把握诗歌的节奏。)
③ 分组自由朗读,讨论每小节的朗读语气或感情并能够说说其中的理由。(生讨论并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师总结学生的要点)
3.赏析
① 读诗,并思考诗人在第一、二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少年的什么特点?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些特点?
明确: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
诗人把少年比喻成小羊,跳跃的轻快动作显出了少年们的活泼。把少年比作“山泉”,表现了少年的纯洁。
② 第三节中,两个恨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认为青年人应该有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第三节诗人直抒胸臆,表现青少年的勃勃生机。两个“恨”字,表达了青少年对包括暮气在内的“一切衰朽的东西”的恨。爱憎分明。突出了青少年的斗争精神。
③ 第四节中作者说我们新人?作为新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明确:第四节诗点明我们是新人。我们要携手奔向“灿烂的前程”。朱湘写这首诗时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心情是舒畅的。因此结尾有“我们要翻一阕新声”,语带双关,蕴含着要改造旧中国的理想。
学习《我们的生活多么广阔》
一、过渡导入
活泼清纯,追求理想,是历代青少年的共同特征。作为少年我们应该怎样地对面生活呢?接下来我们学习下一首诗《生活是多么广阔》。
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说生活是多么广阔?"")
同学们,你们可能想知道生活是怎样的广阔?生活是怎样的丰富多彩?我们来看看这位诗人是怎么说的 二、自主探究、展示
1. 简介作者:
2. 整体感知
① 自由朗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同学。
② 学生以不同形式朗读展示。(学生评价,老师补充)
③ 指导朗读第二节,并讨论该用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
三、小组合作、讨论
1. 再读第一节。第一节写了什么?诗人为什么把生活比作“海洋”
写了诗人对生活的渴望与歌颂,诗人把生活比作“海洋”,渴望自己充满年轻人旺盛的生命力。
2. 读第二小节。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① 生活是怎样的广阔?
② 第二节诗人写了十五个排比句,前十一个排比句与后四个排比句有什么不同?
读了之后,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启发人们“在平凡中发现非凡,用热情发现真诚”。
3. 第三节和第一节有什么异同?“芬芳”一词怎么理解?
明确: 第三节重复第一节,但是同中有异。
“芬芳”表现了生活的温馨与幸福。
4.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自主拓展,展示
仿照《少年歌》中前两段,以“我们是""”开头写一段诗歌,表现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生命价值的体验等。
五、布置作业:背诵两首诗
板书:
少年歌
活泼 清纯 生机勃勃{写一首现代诗四节}.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 海洋
开发生活宝藏
“在平凡中发现非凡,用热情发现真诚”
教学反思:
篇三:《59.写一首小诗》
59.写一首小诗
——现代诗歌的特点与创作
一、专题解析
在世界民族文学史上,诗歌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它几乎与人类语言一同产生。中国新诗的发展虽然历时不过百年,但已经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诗歌,这为我们学习新诗的写作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一般来说,诗歌的主要功能是抒情,它借助比喻和意象,用超常化的语言组合来表情达意。
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从表达方式来看,诗歌主要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我们初中阶段练习的主要是以抒情为主的小诗。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而且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比喻、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这里我们从诗歌的形象与意象、诗歌的抒情两个方面来入手练习。
二、知识结构图
三、写作指导 实例引领
一)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一解析
能捕捉到新颖的形象,也就有了写诗的素材。当作者把自己主观的心意赋予到客观的物象上时,客观世界原本存在的物象便变化得神奇起来,这就形成了意象。 从创作方法的角度,意象通常通过比喻、象征、描述等手法在诗歌中建立起来。 片断一:
像云一样柔软
像风一样轻
比月光更明亮
比夜更宁静
这是诗人艾青在观看了前苏联舞蹈家乌兰诺娃的芭蕾舞《小夜曲》后写的诗《致乌兰诺娃》。艾青在诗句中用比喻的方法描绘观感,用比喻以云之柔、风之轻、月之明、夜之静——写出了舞姿的曼妙动人,诗歌仿佛让我们置身于这样的艺术氛围:微风轻轻吹送着天上一片片淡淡的白云,月亮向大地倾洒着柔柔的银辉,一袭白衣的美女在翩翩起舞""在这里,诗人虽未直接向我们描述艺术家的舞姿,却使我们感受到这样一种美好的意象:人月相辉映,人比月更美,舞比仙动人;以柔云、轻风、明月、静夜等一系列的意象织成一种优美的意境,把舞姿描绘得轻柔、蔓妙;把氛围洪衬得静谧、甜美,是一幅出色的情景交融的动态写意图。
片断二:
一个浪
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的脚下
被打成碎沫
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
看着海洋
解析二:
象征是指借助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现代诗歌中的象征性意象可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意蕴。 例如:太阳是光明的象征,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豺狼是残暴的象征""但是同一个意象在不同诗篇中的象征性可以是不同的。狼可以象征残暴,但有的场合也可以象征野性、自由不羁等等。所以,现代诗中的意象,其象征性往往是不确定的。可随着读者的不同角度、不同背景而转移,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例如,艾青诗中的“礁石”,显然是一种拟人(有身体、有脚、站在那里、脸上含着微笑)的象征性的意象。但它究竟象征什么具体的事物,读者可以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没有唯一的、明确的界定。所以说,象征性意象能引发人们联想的多义性、不确定性,开拓出自由想象的空间。
(二)知识点二解析
诗歌从表达方式上来看,主要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无论是中国诗歌,还是世界其他民族的诗歌,抒情诗的数量都远远超过了叙事诗。即使是叙事诗中也往往有抒情的许多成分。这跟诗歌独特的体裁特点是相关的,诗歌一般以较短的篇幅来具体形象地凸显诗人的主体意识,集中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这就往往需要借助于抒情,或者说诗歌这种文学体裁利于抒情。
诗人在生活中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通过诗歌表现出来,一般不会详写生活及事件的过程。抒情诗往往比较含蓄,充满个性色彩。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解析三:
诗歌以抒情为主要表达形式,一般以较短的篇幅来具体形象地凸显诗人的主体意识,集中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顾城的诗歌《一代人》仅用短短两句就把被10年浩劫耽搁了美好时光的青年一代决心战胜蒙昧、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鲜明地表露出来。
但是这个抒情的方式却是比较耐人品味的,诗人在诗歌中情感的抒发并不是直接呼吁出来的,而是借助诗歌意象间接地暗示出来的,语义含蓄多解,富于朦胧美。
片断四: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解析四: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像成“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全诗表现出一种“忧郁”的感情特色,这种“忧郁”是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爱得深沉的内在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自民族的苦难,因而格外动人。这里有深刻的忧患意识,有博大的历史襟怀,有浓烈的爱国真情。这种忧郁表现出强烈的抒情色彩。这首诗可以说是作者的自白。作者采用了“直接”的抒情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感情。它像“誓词”一样严肃,又像“血”一样庄严,十分强烈,震撼人心。诗人用了四行象征性的诗句,来概括“我”的使命。这四句诗并没有具体所指,但它们以更形象、更广泛的泛指性,扩大加深了这使命的内涵。作者所深深爱着的这土地,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的大搏斗,大变革。人民在奋起,民族在觉醒,“无比温柔的黎明”已经可望了""作者作为一只鸟,就要为这一伟大的时代歌唱。
这首诗在抒情上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拨动心弦。此诗以“假如”开头,这是第一层强化。谁不知道鸟声优美清脆,此诗偏以“嘶哑”相形容,这是第二层强化。光有这两层强化还不够,于是诗中接连出现了所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诗人在“土地”“河流”“风”“黎明”这样的中心词语前面特意加上的“悲愤的”“激烈的”“温柔的”等许多修饰语,可说是第三层强化。
二)例文:
瓶竹
舒兰
虽然
我生活得很好
而且
仅凭一点清水
虽然
在有限的目光中
我的枝叶
仍能进行光合作用
虽然
根须伸了又伸
却总不能触及
生我的乡土
例文解析:
《瓶竹》是台湾怀乡诗人舒兰的作品。诗歌用瓶竹来象征离开故土的自己,第1和第2诗节写出了瓶竹的生存状态——表面看“仅凭几滴清水”“我生活得很好”,而且“在有限的日光中”“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这只是全诗的铺垫。第3诗节揭示了瓶竹的生存现状的实质——没有深根,接触不了大地。表达了作者远离故土、无根飘零的忧伤。
这首诗通过家中养植的“瓶竹”这一意象暗喻作者长期深埋心中的思乡的痛苦。本诗在艺术构思上新颖奇巧,“瓶竹”的意象设置巧妙贴切,读来耐人寻味,感人肺腑。
四、片断练习设计
仿写冰心的诗歌片断。
原作: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就小了。
思路点拨:
写诗要抓住意象,抓住了意象,就抓住了诗歌的内蕴。
例:井底的蛙,你自鸣得意时,世界就窄了。
水中的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习作设计
读下面这个片断,用诗歌的形式把感恩的心情表达出来。
母亲轻轻的走过来,轻轻地为我把被子掖上我的胸间。先轻抚了一下我露在被面上的手,才极缓极缓地把我的手拉进了被窝里。我终于明白,为何奶奶说我从小爱踢被子,可我每天醒来时,被子却依然好好地盖在身上的原因。是母亲每夜都来为我掖盖被子。
我悄悄的眯着眼偷看着母亲,发现母亲正含笑看着我,眼睛里盛满了骄傲,盛满
了怜惜,仿佛我是一件稀世珍宝。在母亲注视下我安然入梦,梦里有满天的星辉与满室的香气。
篇四:《4中国现代诗二首 死水》
中国现代诗二首(一)
《死水》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抽签的序号是( )准备任教高中语文学科,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死水》是高中语文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课中国现代诗二首中的第一首,作者闻一多,本诗通过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向的多角度、多层面描写,揭露和讽刺了腐朽不堪的旧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根据《课程标准》和本节课的特点,据此我确定一下教学目标:
1、体味《死水》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阅读鉴赏的能力
2、《死水》中“以丑为美”的反讽艺术手法,并理解“死水”这一意向的寓意
3、学习闻一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4、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学生传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的实际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刚进入高一的学生,阅读的现代诗歌并不多,加上诗歌本身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对课文不感兴趣,读不下去,或者虽能读下去,却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已,难以抓住重点,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
针对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生的心理状态,我确立本文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1、领悟“死水”的象征意义,体会诗人对祖国的那份深沉的感情{写一首现代诗四节}.
2、体会《死水》的“三美”及反讽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学习闻一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情景导入法:情景的创设一直以来都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一种手段,它能拉近读者与文本的时空的距离,也为教学的开展做了感情上的铺垫尤其是诗歌的教学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
导读与诵读法: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即可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诗歌的情感又可以让学生充份欣赏诗歌的音乐美,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当然必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教师必须在“导”字上下功夫,学生在对诗歌的理解上教师要多加点拨和引导
交流与讨论法: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和创新,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与讨论中,就能很快突破难点,在意象和象征意义中寻找到沟通两者的桥梁。
拓展与迁移法:“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通过拓展与迁移,指点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动手得到更深刻的审美体验,强化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诗的学习对于高一的新生来说已经不陌生了,因此我将引导学生学会用以下的方法来学习诗歌
自主诵读法:诗歌是一种凝炼的艺术,是情感的载体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领略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美,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所以我想,诵读应该是学习诗歌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
联想与想象法:《课标与教学要求》中指出:“在品读中,要注意诗歌的情与景,境与情的不同层次的理解,重视联想,想象在意境理解中的作用”
合作和探究法:诗歌是隐喻性很强的艺术,由于阅读个体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结构等诸多因素限制,个体有时无法正确的解读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小组的合作与探究正好弥补了个体的不足,引导学生到学习小组中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也该是个有效而简单的办法
四、 说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首先我谈谈我是如何导入课文的。因为每个诗人都是独特的,每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及个性特点。因而对诗人的生活背景、遭遇作适当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
所以由澳门回归的主题曲《七子之歌》导入闻一多。先让学生讲述对作者其人其文的了解,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从而导入本课。
2、 诵读吟咏,整体感知
先让学生自由诵读,这样是为了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诵读本诗,再请学生自荐诵读,师生评点。然后再播放《死水》的朗诵带
3、 诗歌鉴赏,问题设计
鉴赏该诗我主要是从分析“死水”的象征意义与新格律诗的艺术特色入手。死水有三重的象征意义第一种意义: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那是一个外表繁华,内里充满罪恶的社会。第二重意义: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第三重意义: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作者反讽手法的运用以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一种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越写的美,越引起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人思考的魅力。最后再讨论新歌律师的“三美”主张的体现。
4、 总结{写一首现代诗四节}.
本诗通过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向的多角度、多层面的描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
5、 布置作业
为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完成新课标的要求,我给学生布置的课外作业是课外阅读闻一多的其他代表性的诗作,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五、 说板书设计
1死水的特点:绝望、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吹不起半点漪沦
作者的态度:扔、泼 愤激之语
2具体描绘死水:
铜:翡翠 铁:桃花
油腻:罗绮 霉菌:云霞 =======绘形
臭水:绿酒
白沫:珍珠
花蚊:偷酒 ============绘声 蛙叫:歌声
3照应开头,表达愤慨
篇五:《《现代诗两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写一首现代诗四节}.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运用多媒体音乐、画面营造深沉的氛围,学生活动以独立思考、独自体会为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故乡、热爱组国的情操,激发朗读诗歌、写作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为教学重点
2、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朗读带、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课时分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吹落了思乡的尘,却吹不去额头的纹,走完了天下的路,才想起回家的门。追上了漂泊的人,却赶不上漂泊的魂,做完了想做的梦,仍有颗思乡的心""”一曲《回家的人》,唱出了游子心头那割舍不断、挥之不去的乡愁。乡愁是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无奈排遣;乡愁是余光中跨越海峡的真情诉说;乡愁是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缠绵情思""乡愁如水,点滴情深;乡愁如茶,历久弥深。我们侧耳倾听,席慕容为我们唱响感人肺腑的长城谣,潸然泪下;我们屏气凝思,纪弦为我们讲述一片槐树叶的故事,动人心弦。
二、赏析《长城谣》
1、介绍作者:席慕容,台湾女诗人,蒙古族。198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七里香》。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因此拥有大量读者。
2、播放《长城谣》朗读录音
(1)正音:焉支yānzhī隘口ài蹲踞dūnjù
躯体qū焚fén敕勒chìlè
(2)解词:焚——烧。
蹲踞——两腿弯曲,像坐一样,但臀部不着地。诗中用来形容长城稳健、雄伟的姿态。 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三、整体感知:
1、诗根据内容的侧重和运用的表达方式不同分为三类:叙事诗、抒情诗和哲理诗。这首诗属于哪一类?
明确:《长城谣》属于抒情诗一类。
2、抒情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抒情,那么,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一种情感?如果要你用一个比方来形容这种情感,或者说用“这种情感”做本体,写一个比喻句,你会怎么写? 思乡、乡愁、爱国等
这种情感如火一般炽烈。这种情感像长城一样厚重。这种情感像大海的波浪一样汹涌澎湃。这种情感如同火山爆发一样剧烈。
小结:是啊,这是一种灵魂深处的呐喊,是激越澎湃的火山喷发,是千年烽火燃尽之后,对长城的深情凝视。厚重,是因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沉淀在这短短的诗行之中;激越,是因为海峡的多年阻隔使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如火如潮。
3、这首诗,最重要的意象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使用第二人称来写长城?
长城。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它经历了我们民族的耻辱与光荣。对于身处台湾的诗人来说,长城就是家乡,长城就是祖国,长城就是日思夜想的爹娘!她要诉说的,就是对家乡、对祖国、对亲人的思念。用第二人称“你”,便于更加直接倾泻内心激荡的感情,把心中的长城置于眼前,面对面地倾诉火热的衷肠。
四、研读欣赏
1、指名学生单独朗诵第1节。找出修饰长城这个抒情意象的词语。
明确:无情冷眼
为什么“无情”?为什么“冷眼”?数千年来,诸侯、军阀等等统治者,为了各自的利益,在长城下点燃了多少次烽火啊。杀伐纷争,血流成河。长城,像个至高无上的尊者,像个无所不知的智者,冷眼看着这人世的朝代更替,沧桑变迁。青山依旧,长城依旧,而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统治者哪里去了呢?塞北的风沙中,消失了那些匆匆过客,也泯灭了人世的恩怨情仇。长城的无情,只不过是对那些挑起争斗的贪婪的人们的蔑视和憎恶,这恰恰反映对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深切的同情。
2、指名学生朗诵第2节。问:长城为什么使得诗人唱不成声,写不成篇,一提起就烈火焚起? 明确:在这里,长城已经不是一个“无情的建筑”,而是一个象征物。长城“千年的面容”,加上云、树、风""共同构成一副莽莽苍苍的山河画卷。那是诗人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家园,那是诗人朝思暮想的故乡,那就是诗人深深眷恋的祖国啊!这一节,是激情迸发的诗章。
3、指名学生朗诵第3节。思考:
(1)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不眠)
明确:梦回长城
(2)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
"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
那故国的山河填满了诗人的心胸,充溢着诗人的灵魂。人不眠,而黄河从心中流过,如梦似幻。何日能真的见到我的长城、我的黄河?何日能真的回到我的故乡、我的祖国?
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进了席慕容的梦中,也从许许多多的台湾同胞的梦中流过,也从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的梦中流过。
五、板书设计
长城谣席慕容
你冷眼——无情的建筑
我焚起——思乡的激情
黄河——从你身边流过
从我梦中流过
个人批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把握《一片槐树叶》的思想内容
2、培养学生热爱故乡、热爱组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长城是席慕容乡思乡愁的个性化载体,那么,一片小小的槐树叶怎样寄托乡愁?我们再来读一读纪弦的《一片槐树叶》
1、介绍作者{写一首现代诗四节}.
纪弦,祖籍陕西,生于河北省清苑县。原名路逾,曾用笔名路易士。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另两位为覃子豪与钟鼎文),在台湾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他是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诗风明快,善嘲讽,乐戏谑。他的诗极有韵味,且注重创新,令后学者竞相仿效,成为台湾诗坛的一面旗帜。
2、写作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1954年,诗人已经远离国土六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也许是一次偶然翻检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跳入眼帘,由此触动了诗人感情中最敏感的一根弦。于是诗人的心灵战栗了,他的感情掀起了波澜,于是他借这一片槐树叶尽情抒发了游子怀乡之情。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录音,然后自由朗读,明确体裁,把握主要内容:
明确:与《长城谣》一样,这是一首抒情诗,也是一首表达对祖国的怀念与热爱的诗歌。
2、诗歌第1节,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一片"槐树叶"
然而这片槐树叶却使用了极其繁复的修饰语:"全世界"指出范围;"最珍奇、最宝贵"指出程度;"最使人伤心、最让人落泪的"指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指出它的形状、颜色。这样的一片槐树叶使诗人睹物生情,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3、诗歌第2节,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槐树叶的来历
4、追问:槐树叶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是作为诗集的书签用的。在这里"一册古老的诗集"有了文化的象征,也许指的是古老的中国文化,虽忘却了它的具体的来历,但它肯定是故土的槐树叶,诗人因此而略感欣喜,因为它使诗人的思乡之情有了寄托,也一下子开启了诗人的浓浓的乡思乡愁之门。
5、诗歌第3节,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对将来的企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