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教育部新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课文18.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教学过程: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2.游戏中复习回顾。出现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复习故事中的要点。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板画: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师: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吗?
3.练说量词。
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 )又( )”的词语
1.找出课文中“又( )又( )”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画眼睛),就是那么的吸引小猴子了!像这些好吃的,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也许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甜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 )又( )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
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 )又( )”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四、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学会精确地使用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
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这部分没有配插图,我想请小朋友帮我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猴子呢?别急哦!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怎么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三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回馈。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贴到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五、体会小猴子当前所感,并能积极展望未来
1.复述故事。
2.所有的好东西都被扔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看着小猴子两手空空、垂头丧气的样子,我想他心里一定装满了后悔和难过。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
3.课件中出示配乐动画:今天,太阳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可太阳下山还会升起,瞧,新的一天又来了!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会发生怎么的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编一编吧!(课件定
格在: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4.回家编一本题为《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图画书。
【篇二】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2017小猴子下山 教学设计(部编本一年级下册)
小猴子下山 教学设计(部编本一年级下册)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小猴子下山》。
二、新课: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分段学习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学习向导,指名向导。学习向导:
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br&课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练习。(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学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课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四、板书:
13、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 又大又圆 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
【篇三】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猴、结”等13个生字。
2、会写“块、非”等7个字。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懂得做什么事情又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演示法 练习法 读书指导法 游戏法 问答法
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六、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你喜欢小猴子吗吗?你知道小猴子在山上呆久了,当他下山来了,会做什么吗?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小猴子下山的。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老师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请大家把课题读两遍。这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一只可爱的小猴子的故事。让我们去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
1、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2、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hóu jiē bāi kánɡ mǎn rēnɡ zhāi pěnɡ ɡuā bào b^anɡ zhuī kuài fēi chánɡ
猴 结 掰 扛 满 扔 摘 捧 瓜 抱 蹦 追 块 非 常 wǎnɡ ɡuā jìn kōnɡ
往 瓜 进 空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
学习生字坡:音节:两拼音节,偏旁:提土旁,结构:左右结构,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多音字
kò
nɡ 有空
空
kōnɡ 天空
jiē 结满
ji~a 团结
反义词
空——满 是——非 进——退 非常——平常
近义词
非常——十分 特别 格外 ,看到——见到
(三)我书中的组词
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
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四、朗读生字
(一)带拼音朗读生字
1、学生齐读:说出音节,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学生领读。(一课一领读)
(二)去掉拼音朗读生字(我会读)
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自读三遍——开火车读
五、我会读(课后朗读)
1、学生一起朗读。
2、开会车朗读。
六、考一考你
汉字魔术
写偏旁
猴——( ) 结——( ) 追——( )
摘——( ) 蹦——( ) 满——( )
加偏旁
主——( )( ) 井——( )( )
工——( )
反义词
满——( ) 退——( ) 是——( )
七、升华学习
游戏:摘果子游戏
老师叫学生闭上眼,老师去太空种苹果,老师把生字卡片挂在一棵树上。种完后全请学生睁开眼,学生认识哪一个,就把哪一个摘下来。
八、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老师总结: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
4、初读了课文
九、下节课我们做什么?
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朗读课文,分析课文
2、请同学们自己在课下把本课生字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找一找游戏:我在那里?
规则1、老师叫学生闭上眼。2、老师把本课生字图片贴在黑板上。3、老师说汉字,叫学生睁开眼去找。
二、朗读课文,初悟课文
(一)老师示范朗读课文,看图片或者课件出示短文插图。
(二)学生自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三、分析课文,深悟课文
1、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5个自然段)
2、你是怎样确定的?(这篇课文有5个段落开头空两格处)
3、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说一说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2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只有2个句号。)
(3)小猴子干什么了?(下山来)
(4)他走到哪里?(玉米地里)
(5)小猴子看见什么了?(看见玉米又大又多,非常高兴)
(6)然后小猴子又干什么了?(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7)第一自然段写小猴子下山经过玉米地,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4、请女生一起读第二自然段,男生听着,听她们读得对不对。
(1)请同学说一说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2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只有2个句号。)
(3)小猴子扛着玉米干什么了?(往前走)
(4)他走到哪里?(走到一棵桃树下)
(5)小猴子看见什么了?(看见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
(6)然后小猴子又干什么了?(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7)第二自然段写小猴子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5、请男生一起读第三自然段,女生听着,听他们读得对不对。
(1)请同学说一说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2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只有2个句号。)
(3)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干什么了?(往前走)
(4)他走到哪里?(走到一片瓜地里)
(5)小猴子看见什么了?(看见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
(6)然后小猴子又干什么了?(扔了桃子,去摘桃子)
(7)第三自然段写小猴子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6、学生一起读第四自然段。
(1)请同学说一说第四自然段有几句话?(2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只有2个句号。)
(3)小猴子抱着一个西瓜干什么了?(往回走)
(4)小猴子看见什么了?(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
(5)然后小猴子又干什么了?(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
(6)第四自然段写小猴子扔了西瓜,去去追小兔子。
7、学生一起读第五自然段。
(1)请同学说一说第五自然段有几句话?(2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只有2个句号。)
(3)小白兔抱去哪里了?(跑进树林不见了)
(4)小猴子干什么了?(看见一只小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5)第五自然段写小猴子去追不到小兔子,只好空着手回家了。最后小猴子什么也得到
8、老师总体提问。
(1)读完这篇课文,为什么小猴子空着手回家了?(因为小猴子做事不专心,最后一事无成。
学生自由说,然后老师总结:这是一篇知识童话,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有看见桃子,西瓜,小兔子,见一个爱一个,扔下这个去抓那个,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的故事。教育我们做什么事情又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玉米—— 又大又多——掰,扛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桃子——又大又红——仍,摘,捧
空手而归 西瓜——又大又圆——仍,摘,抱 一事无成 小兔子——蹦蹦跳跳——仍,追
【篇四】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 18 小猴子下山 教学设计
【篇五】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2017新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课前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预设: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2.游戏中复习回顾。出现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复习故事中的要点。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板画: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师: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吗?
3.练说量词。
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
1.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画眼睛),就是那么的吸引小猴子了!像这些好吃的,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也许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甜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
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四、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学会精确地使用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
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这部分没有配插图,我想请小朋友帮我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猴子呢?别急哦!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怎么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三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回馈。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贴到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
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五、体会小猴子当前所感,并能积极展望未来
1.复述故事。
2.所有的好东西都被扔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看着小猴子两手空空、垂头丧气的样子,我想他心里一定装满了后悔和难过。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
3.课件中出示配乐动画:今天,太阳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可太阳下山还会升起,瞧,新的一天又来了!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会发生怎么的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编一编吧!(课件定格在: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4.回家编一本题为《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图画书。
【篇六】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2017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18 小猴子下山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
2.游戏中复习回顾。课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运用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在有趣的游戏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很好地了解学情,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一座山,并板画路线。)指学生接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2)量词训练。
①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指导书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
②教学:棵。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运用排列图片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降低概括的难度,再给句子填充量词,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字”。
教师导学:知道了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需要我们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教师出示字卡,集体学习生字。
(1)结:多媒体出示图片,学习“结玉米”“领结”“中国结”“张灯结彩”等词语。
(2)学习“掰”。 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3)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4)“捧”和“抱”: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张开双臂拥入怀中为“抱”。(对比做动作)
(5)扔: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6)扛、捧、扔都表示手的动作,都是提手旁。
(7)追:出示小猴子追兔子的图片,用“追”字说话。
(8)蹦:左右结构。编字歌:“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
2.指导会写的字。
(1)教师引学:观察写字表中的汉字,你最喜欢哪个字?说说这个字是怎么写的。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学习。
①学习“瓜”。注意第三笔是竖提,第四笔是点,一起描一描,写一写。 ②学习“常”。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描字,再写字。 ③学习“空”。多音字,一声“天空”,四声“填空”;先书写部首“”,再书写整个字。
④学习“非”。把握两竖,一短一长;明确笔顺,口诀记忆“竖、三横、竖、三横”。
⑤学习“往”。扩词:来往、往东、往事、南来北往。
⑥学习“进”。最后写部首“辶”。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前提和重点,因此,本环节依据本文会认字和会写字,采取多种识字与写字的方法,如:结合图片法、动作演
示法、口诀记忆法,调动学生感官与身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汉字,扫清阅读障碍。
四、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1.字卡巩固生字。
(1)同桌游戏,互考字卡并组词。
(2)全班开火车游戏巩固生字。教师口令:火车火车哪里开?学生对口令:火车火车这里开!
2.多种形式熟读课文。
(1)小组推荐代表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价,评选“最佳代表”,奖励小红旗。
(2)指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朗读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认识生字之后,为学生创建自主读文与巩固识字的平台,使学生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中得以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树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总体感知
1.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拼字游戏:给提手旁找朋友。
(1)先将提手旁分别与“工”“奉”“乃”组合,学生念字组词。
(2)请学生边表演动作边读字:“捧”“扛”“扔”。
2.学生活动:请你边贴词卡,边讲故事。(指一名学生把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地方按顺序贴在黑板上,并说出小猴子先后去了哪些地方,最后得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