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小学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甘肃兰州红古第七十中学 闫永平

【设计思想】

教学诗歌主要是欣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歌形象包括诗中人物形象和诗歌意象,那么,要欣赏诗中形象的真正内涵,就要赏析诗歌本身的社会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意义。诗歌的语言艺术重在领会其优美、精炼、生动、传神的风格。而表达技巧主要是作者在塑造形象,创设诗歌所应用的表现手法。就《卜算子•咏梅》这首词而言,这首以梅花为主要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自信和乐观,形象鲜明,语言独特,表达技巧特殊,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形成鲜明的对比,为此笔者做如下的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中所塑造的形象,分析景物所蕴含的真正内涵。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的意境和语言的巧妙运用。

3.体会词中作者以逆境为美和充满乐观主义的信念。

【教学方法】诵读领会 比较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方案A

一.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理顺词句。

2.播放《卜算子•咏梅》朗读带,增强学生对词的情感认识,

3.教师范读,学生轻声跟读,读出意象,读出意境。

4.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读出作者的感情,(教师提示,毛泽东作此词的背景)并在此基础上背诵。

二.理解“寒梅”寓深意

梅花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因其能在严寒冷酷的季节仍旺盛成长而闻名,在古代诗歌中被赋予坚韧、贞节的象征含义。可经得起风雨袭击,霜雪严寒的摧残。毛泽东在1961年12月,因当时年轻的共和国处于极度危险之地,许多人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前途失去信心,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他并不回避形式的险恶,而是清醒意识到逆境的严峻,于是作词《卜算子•咏梅》,用寒梅寓意他并不消极悲观,而是充满信心和乐观之情,全词体现出一种激情昂扬的风格特点。

三.看山花烂漫,思反陆词之意。

1.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

研习: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笑”有何深刻含义?

研习:一个“笑”字,充分表达了词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与乐观,把梅花在经历严寒霜冻之后以胜利者姿态傲然挺立的形象完全展现在读者面前,她曾在“百丈冰”的悬崖“俏”过,现今在“山花烂漫”时,却温婉而笑,是历经磨难后胜利的“笑”是对恶劣环境的“笑”。一次,仅一个“笑”字,毛泽东的伟岸形象跃然纸上!

3..在词的首行写“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这里“反其意”反在何处?

(老师介绍陆游写《卜算子•咏梅》的社会背景和用意)

研习:首先,是毛泽东对当时社会环境的准确判断与认识,他肯定唯物辩证法,逆境总会转化为顺境,充满乐观。

其次,毛泽东以一句“犹有花枝俏”,点出梅花之自得、自如、自豪、傲然于逆境,反陆词孤独寂寞和哀伤。

其三.毛泽东的乐观与自信着实在词中表达的淋漓尽致,写梅花在逆境严峻的考验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一反陆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悲剧感,流露出从不失败,一派乐天自得。

其四.毛泽东在词中所写梅花已经超越了其本身的坚贞不渝、洁身自好的情怀,而是充分体现了词人坦荡宽广的胸怀和在恶劣环境中的洒脱英姿。

4.以“我心中的梅花”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语言简练,层次分明,主题鲜明。

此题设制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强化文本的主体内容,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也是本文情感体验的一个特意体现。

四.比较探究异同,拓展延伸文本。

1.理解毛泽东的词《采桑子•重阳》中“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精神内涵。

2.比较阅读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与《卜算子•咏梅》的异同。

3.如何理解毛泽东所追求的逆境美感和壮美之情?

方案B

一.【提示导入】

中国传统诗歌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时,无论是借古讽今,用典或直接抒情,还是叙事抒情,托物言志,都特别注重对字词的推敲和锤炼,如“春风又来江南岸”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等,都可谓点睛之笔,达作者难达之情,状作者难状之景,今天,我们就通过字词的推敲来学习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

二.反复诵读,悟词中所蕴之意。

1.学生默读,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学生自由放声朗读,抓住“梅花”这一独特意象,理解所含深意,

3.学生齐读,领会作者的情感。

三.整体设疑,互探其意。

1.词中典型意象是什么?

2.此意象的象征含义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用此意象?

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5.同陆游的词《卜算子•咏梅》相比较,探究毛泽东的“反其意”反在何处?

四.合作对话共协商,比较探究思其源。

1.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中的“崖”字能否改为“岩”?为什么?

探究:“崖”有“高而陡”之意,而“岩”重在“突起”,另外,“崖”则更具口语化,容易被读者接受,也突出了梅花所处环境的恶劣。

2.“百丈冰”中的“百”能否改为“万”?为什么?

探究:“百丈冰”更能体现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和精神状态,也有从战略上对敌情的蔑视,和“悬崖”结合,更能说明毛泽东对当前逆境严峻形势的清醒认识,充分表象其乐观、自信、昂扬的精神风貌。

3.词句“犹有花枝俏”中的“犹”能否改为“独”假如改后,又有什么不同?

探究:用“犹”则避免了字面上的“孤独”、“孤僻”之意,反而有了“梅花”生命的旺盛,意志的坚强,自豪自得的品格,也显示了梅花的豪壮气概,飒爽英姿。

4.词句“俏也不争春”中的“俏”能否改为“梅”?

为什么?

探究:不能,“俏”实际上是这首词的灵魂,“俏”有“俏丽”,“俊俏”含义,不仅增强了词的美感,而且体现了“梅花”在经历了风霜严寒之后仍然傲然挺立的豪迈情怀,另外和上句“犹有花枝俏”形成“顶针“读来朗朗上口,其三,这个“俏”字和毛泽东的阳刚之气形成鲜明的对照,有“刚柔相济”的美感。

5.词句“她在丛中笑”中的“丛”字能否改为“旁”字,为什么?

探究:“旁”有“旁边”、“旁观”等意,也有“孤芳自赏”之意,而“丛”则有“共处”、“一起”之意。“梅花”在严寒冷冻中顽强抵抗,终于迎来了胜利,她没有因得到胜利和喜悦而居功自立,而是在百花丛中,和所有千姿百态的鲜花一起欢笑,享受胜利的喜悦和快感。因此:“丛”字则更能体现此意。

五.拓展延伸,巩固成果。

1. .毛泽东的词《采桑子•重阳》中句子“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中“似”能否改为“如”?为什么?

2. 陆游词《卜算子•咏梅》中“已是黄昏独自愁”中的“独”字能否改为“犹”为什么?

3.背诵毛泽东词《沁园春•雪》,并对这首词做简要的赏析。

4.通过以上几首词的学习,概括毛泽东的思想内涵。

六.课堂小结

结合毛泽东和陆游各自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背景,通过比较两首同题目的词的异同,来归纳二人的思想情感。

【篇二】《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觅渡,觅渡,渡何处?〉阅读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新校(277500)刘锡伟0632-6071019

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之下,阅读教学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语文读本》的编辑出版为更好地实施阅读教学提供了很好地素材。阅读教学应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其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现以《觅渡,觅渡,渡何处?》(《语文读本》第二册)为例,略谈阅读教学的实施。

学习目标:筛选文章信息,认识人物形象;好的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学习文章层次分明的写法。

一、切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英雄人物数不胜数。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在这样一幕:1935年6月18日,福建长汀罗汉岭下站满了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军队,他们的枪口都对准着一个文弱书生模样的人,但这位书生手挟香烟,顾盼自若,他选了一块草坪盘膝而坐,对那帮刽子手微笑点头说:“此地甚好,就在这里,你开枪吧!”

刽手们杀害的就是中国现代革命思想家——瞿秋白。

今天,随梁衡《觅渡,觅渡,渡何处?》认识人物瞿秋白。

二、作者简介: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秋白就是从这里出发,到上海办学,……主持教育工作。他生命短促,行色匆匆。”(文中语句)

但是,历史并没有把他忘记,1986年常州建立了瞿秋白纪念馆。作者梁衡去了三次。“我在这间旧祠堂里,一年年地来去,一次次地徘徊”,第一次就想写“秋白先生何止是帅!好好地读他吧,他是洪章巨著,他是峻岭高峰,能读懂他,一生将受益无穷。”用梁衡的话说:“他短短的一生就像一幅永远读不完的名画。”

[探究]欣赏“名画”,解读秋白

(一)、根据文章第三、四、五自然段,概括出作者解读的角度。

对生、对死、对名的态度。

(二)、联系课文第六自然段,把握第三、四、五自然段,分析写法,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人生感悟,具体解读人物——为什么人们不会把他忘记?

1、对生:

第三自然段

(1)文中写了丁玲、郑振铎、鲁迅等,也谈到了梁实秋,分别起什么作用?

衬托、对比中体现瞿秋白选择的伟大。

(2)为什么人们没有把瞿秋白忘掉?

他富有才华(衬托),更重要的是他选择了以天下为己任(博大的心胸)。

引导:投笔从戎(班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杨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林则徐)

资料:(1)、本来,生命只有一次,对于谁都是宝贵的。但是,假使他的生命溶化在大众的里面,假使他天天在为这世界干些什么,那么,他总是在生长。虽然衰老病死仍旧是逃避不了,然而他的事业——大众的事业是不死的,他会领略到“永久的青年”。(瞿秋白《儿时》)(2)、瞿秋白《赤潮曲》

赤潮澎湃,晓霞飞涌,

惊醒了五千余年的沉梦。

远东古国,四万万同胞,

同声歌颂神圣的劳动。

猛攻,猛攻,

捶碎这帝国主义万恶丛!

奋勇,奋勇,

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

无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

从今后,福音遍天下,

文明只待共产大同。

看,光华万丈涌!

【注释】1、赤潮——红色浪潮,指苏维埃革命。2、晓霞——“晓霞”喻示着革命事业生机勃勃。3、福音——本意为“福音书”,在这里意为等到革命成功,将给全世界人民带来幸福。

(3)、1931年5月瞿秋白因上海党中央某机关被破坏而避难到茅盾先生家中,与茅盾谈起了创作问题。之后,他与妻子杨之华扮作乡村新来到上海的人租了南市紫霞路68号——一个爱好文学而又同情革命的谢詹如的两间楼房,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自此直到1932年冬天,他完成了大量翻译作品和许多重要的论文和杂文。他并且与鲁迅先生建立了亲密的战斗的友谊。鲁迅为了表明他特别看重他们的友谊,将清代何瓦琴语书写成立轴赠给秋白:“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期世当以同怀视之。”

(4)、鲁迅编辑的最后一部书——《海上述林》

从1935年10月开始编辑工作。一个月之后,30余万字的《海上述林》上卷编就。《海上述林》这部书,鲁迅是以“诸夏怀霜社”的名义,送交开明书店出版的。表达了华夏人民怀念瞿秋白的深刻含义。为人民的人,人民不会把他忘记。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回响在耳畔。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就意味着要流血牺牲,不幸的事情真的发生了,那就是1935年,在这生与死的抉择中,瞿秋白何去何从?

2、对死

第四自然段

(1)文中写了向忠发、顾顺章等,也谈到了文天祥、鲁迅、朱自清等,作用分别是什么?

美丑对比中体现体现瞿秋白在死的考验面前的崇高,烘托中可见伟大人格的可贵。

(2)为什么历史没有忘了瞿秋白?

维护的是做人的尊严。

引导: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为人进出的门紧缩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囚歌》)

资料:(1)、《多余的话》:

何况我是在绝灭的前夜,这是我最后“谈天”的机会呢?

我去休息了,永久去休息了,你们更应当祝贺我。

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瞿秋白《多余的话》

(2)、早期共产党人夏明翰吟出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千古绝唱,以“我是中国人”而自豪的共产党员、民族英雄吉鸿昌面对刽子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可谓壮怀激烈,气冲云霄。而“此地甚好”,似雨洒江南,雪落塞北,留下的是一曲凄美的绝唱。

(3)正如瞿秋白在长汀狱中所作《卜算子•咏梅》所言:花落知春残,一任风和雨;待到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

他的一生完全可以画一个圆满的句号,可他还写下了《多余的话》。

3、对名

第五自然段

(1)秋白的一生完全可以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但他又写了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为虚名,君子坦荡荡。

资料:1、我只很确切地知道一个终点,就是:坟。然而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无须谁指引。问题是在从此到那的路。那当然不只一条,我可正不知哪一条好,虽然至今有时也还在寻求。鲁迅《写在〈坟〉后面》:

2、《觅之渡》

人生之河流,

我欲泅渡何处?何方?

岁月的长河

波涛泛起了

沉浮的故事

泅渡了千年、万年

一枝寻梦的竹篙

觅寻着

永久的期望

沉没的

都将沉默

浮起的

必然肤浅

我是一块石

被挟裹着

向前、向前……

但我却上溯

河之源头

逃离了

你的方向

逃逸了

我的踪影

思念

插上了翅膀

却翔不过

心的河流

水样的温柔里

铰不断的

是牵挂

是留恋

还是……

停留

我站在岸的这边

你在我的彼岸

觅渡、觅渡

渡之何处?

渡之所在?

一羽漂浮

魂牵着

对你永恒的约定

超越了梦想

时间的阻隔

已没有距离

觅之渡

就在

你心的河弯

我心的港湾

匆匆莫匆匆

匆匆太匆匆

我将你

挽留

4、概括总结:为什么人们没有把他忘记?

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

名画解读总结:大写的“人”。

三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秋白不朽!

附板书:

书生生心忧天下

柔弱死坚强从容

完美名坦荡真实

五、思考:文章为什么以以《觅渡,觅渡,渡何处?》为题?

1、祠堂前,原有一条小河,叫觅渡河。

2、很好地概述了瞿秋白探索的一生。

3、同时,是对瞿秋白精神世界的一次探索。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瞿秋白用在《多余的话》的“父亲一生磨难多,争议多,先生的一支笔概括了父亲的一生,提炼了他生命的精华。让没有读过党史的人,也能清晰地感到父亲的思想脉络,和他对党对国家的赤子之心。”“静夜沉思,咀嚼先生美文,我常心存感激,感谢先生将个人的思考变成了亿万人对父亲的追思”。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时间终究会还历史以真实。

六、历史反思:有才——惋惜、悲剧(将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

瞿秋白的死无疑是悲剧,悲剧的原因何在?

“秋白死在国民党的枪下,却是为‘左’倾路线所杀。”(文中语句)

资料:1969年11月12日,河南开封,刘少奇弥留之际,喃喃自语: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所谓的“叛徒、内奸、工贼”即使在最为严酷的时候,他想到的并不是个人安危,而是党和人民的利益,他说,要打倒就把我一人打倒,广大党员干部没有错,他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荣辱换取国家的太平,对党忠诚,对人民信赖,对真理的追求,至死不渝。)

希望历史悲剧不再重演,祝愿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一帆风顺,国泰民安,国富民强。

七、作业设计:

有一句很催人奋进的鼓动语:我们一直在努力!但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努力,还在于寻找,寻找生命中必需的东西。比如寻找自信、寻找勇气、寻找希望;比如寻找智慧、寻找知识、寻找生命的底蕴、寻找真理……生命,由于寻找而变得坎坷和丰富;生命,由于寻找而变得美丽。

请以“寻找”为话题,写一tzlxw@eyou.com

【篇三】《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卜算子·咏梅》诵读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卜算子·咏梅》诵读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卜算子·咏梅》诵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卜算子·咏梅》是六年级《日有所诵》的篇目。这是陆游的一篇托物言志的佳作。词中梅花无疑是陆游自己处境与人品的写照,从中既体现了他不愿苟合于流俗的清高孤傲,又有遭受打击后的凄凉与无奈。教学时,应注重通过品评诵读感受词的意境与诗人的内心情感。

教学目标:

1、打破传统的串讲词句的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

2、领会诗歌的意境,感悟作者在词中赋予梅花的品格和精神,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诗人进行感情的交流。

3、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喜爱之情,产生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感悟梅花的品格和精神,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根据诗词的情感基调有感情地诵读。

设计理念: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探究其趣味,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的人本思想,意味着对每个学生学习个性的尊重。教学中,应让每个孩子自由地读、自由地学、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才会有灵性。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诵读品味等方式体会诗词的意境,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汲取、学会欣赏,从而产生思维的撞击、情感的交流、知识的共享和心灵的震撼。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唤起他们去探究学习中华古文化的主动性,催化了学生情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陆游的生平资料及作品、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妙引诗文

1揭示课题《卜算子·咏梅》。明确诗词描写的事物是梅花。

2介绍“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

师:提到梅花,不禁想到了“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两个词(课件出示),知道这“三友”和“四君子”都是谁吗?(松竹梅、梅兰竹菊)

从这两个称号中,你发现了这几种事物有什么特点吗?(不畏严寒,品格高尚)

自古以来,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都是画家描摹,文人引用的对象,它们出现在名画中、扇面上,甚至瓷器、木雕中。(课件展示相应的图片,请学生欣赏)

3梅花作为“花中四君子”之首,更是屡屡出现在诗中——

梅花风姿清雅飘逸,北宋诗人林逋这样描绘过它——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梅花性格隐逸淡泊,明代诗人高启这样吟咏过它——寒依疏影萧萧竹,春燕残香漠漠台。

梅花品格坚贞,洁身自好,南宋诗人卢梅坡这样赞美过它——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课件出示以上诗句,请学生吟诵品味,初步感受文化中的梅花形象。)

设计意图:《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所承载的文化内容丰富而厚重,从相关文化内容引入,使学生对梅花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对梅花产生亲近感,帮助他们接下来更好的体会词的涵义。

二、初读知大意

1师:这一株株梅花,携着幽幽暗香,或伴着诗人的吟颂,或载着诗人的情怀,或擎着诗人的志向,跨越了千百年的时空侃侃而来。而陆游这首《卜算子》中的梅花,带来的是什么呢?认真听,用心体会——

教师配乐范读,请学生说说听出了什么?(压抑、伤感、凄凉)

设计意图:用音乐和充满感情的朗诵快速引领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准确定位本词的情

感基调。

2师:这到底是一株什么样的梅花呀!竟引得我们都惆怅起来,现在请你们自由读读这首词,试着走近它,理解它,然后把你看到的梅花与同伴交流一下。

学生自读,交流体会。

3指名试读,引导学生读正确,读出节奏,并读出自己的初步感受。

三、品读悟诗情

师:通过刚才的小组讨论,同学生对梅花都有了自己的认识,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一株怎样的梅花?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词句,边读边品悟梅花的寂寞、凄凉、苦闷与悲惨形象,以及在饱受摧残中仍洁身自好坚贞不屈的品格,感受作者借梅花自喻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

1寂寞的梅花:废弃的驿站让人平添寂寞,残破的断桥使这寂寞更深了三分,试着读出这份寂寞。

2寂寞黄昏以令人深感凄凉,再加上风雨的欺凌,这凄凉又岂是一个愁字了得!请学生带着这份感受诵读诗词。

3孑然一身时受欺凌,群芳争春时遭嫉妒,怎能不苦闷?试着替梅花抒发内心的苦闷。指名诵读

4“零落成泥碾作尘”短短七个字,字字血泪,让我们看到了梅花悲惨的结局,此时,你对梅花产生了怎样的情感?把你此时的感情融入词中,试着读出来。

5在我们惋惜的同时,世人心中也对梅花充满了同情,但他又无力改变他的命运,这份无奈又怎一个愁字了得!也只能缓缓地吟诵着——驿外断桥边(学生齐诵)

四、扩读升情感

1师:听着你们的吟诵,我不禁想到了陆游的一生,与这株梅花是何其的相似,让我们一起走进爱国诗人——陆游

课件出示陆游的相关资料: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他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29岁参加科举考试名列第一,却被奸臣秦桧除名。

秦桧死后,宋孝宗赏识陆游的才华,但并没有重用陆游,只任命他当了一些地方小官。

期间,由于陆游在没有征得政府同意之前,向灾民发放粮食赈灾,被罢免了官职。

陆游六十一岁再次被委以官职,但不久又被罢职还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六十三岁时,陆游再次被任命,但不久又被罢官。

此后二十年间,陆游一直蛰居农村。直到去世,他也没有盼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那一天。

指名读一读

问:了解了陆游这些经历,你觉得陆游的一生是怎样的一生?(坎坷、悲惨)

2师:看着这些经历,不禁又令人想到了陆游那些千古流传的名句——(课件出示)

故山独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幽姿不入少年场,无语只凄凉。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请学生诵读这些诗句,边读边体会,从中能读出怎样的陆游?

师:这一首首诗词,既是一个个个性鲜明的陆游,更是一株株品格高洁的傲雪寒梅。

设计意图:陆游一生创作颇丰,创作题材广泛,这里独选了这几首格调低沉的词句,目的是与本课学习内容紧密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这首咏梅词的意境,以及作者此时的无奈心境。

3著名诗人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梅花在经历坎坷的陆游笔下,是这样凄凉愁苦的形象,而在另一位诗人的笔下,却截然不同——(课件出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先请学生自由练读,然后指名朗读。

请学生根据初步感受说说,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什么样的?

师:在这里,陆游笔下梅花的愁云一扫而光,这株梅花顶风冒雪也展露着笑颜。同样是凌寒傲放,二者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差别呢?下节课让我们走进伟人毛泽东,去探寻梅花

背后的故事。

设计意图:

陆游和毛泽东的这两首咏梅词,历来被人们反复吟咏比较,在本课结尾处引出毛泽东的这首咏梅词,旨在开拓学生阅读的视野的同时,引发学生后续阅读的好奇心,不仅对两首词产生兴趣,更由此对诗人产生了解的欲望,为以后的学习和自主阅读埋下伏笔。

【篇四】《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 咏梅》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能力目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情感目标: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 学 过 程一、 导入同学们,是谁领我们打倒欺压人们穷苦人民的的敌人,建立了我们伟大的新中国?是毛泽东主席,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你们都了解关于他的哪些知识?今天,我们学习《卜算子咏梅》这首词,让我们通过对诗词的学习,走近毛泽东,了解他伟大的胸怀,学习他伟大的思想。二、自学生字,新词,并且试着熟读诗词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学习、交流 设计意图在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可配一段音乐如《春天的故事》

教学反思:

【篇五】《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学习古今两首咏赞梅花的词。

1.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2.卜算子〃咏梅——陆 游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词这种新的艺术形式。

2.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3.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就有很大的不同。

4.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三、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词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四、教学难点: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

导 入: 在中国有一种植物,它倍受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它开在三九、走时春来,它的名字叫……下面我们一睹梅花的风采。(播放多媒体课件)

看完后梅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独特感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就是对梅花的热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描写、赞美梅花的词,作者是我们十分熟悉的毛泽东和陆游。

(一)、内容理解:

听朗诵,思考“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中“反其意”的意思?

下面就让我们尝试对比的方式学习两首词,来体会它们的不同?

(课件交代时代背景)

学习词的上半部分:(课件朗读)

1.首先,体会两首词中梅花的不同生活环境。

朗读第一首词的上阕,体会一下在恶劣的环境下梅花留给你什么印象?

板 书:(勇敢、豪迈……)

2.朗读第二首次的上阕,思考:梅花所处的生活环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板 书:(凄苦、忧愁……)

结合你所了解的资料,梅花的生活环境与陆游有怎样的联系?(学生回答)

3.面对冰天雪地,一个是( ),一个( ),让我们感受到不同。

4.推选两位两名同学对比读

思考:一种环境造就一种性格,它们各自又具有什么性格?

学习词的下半部分。

1.朗读两首词的下半部分,画出能够表明他们对春天态度?

无意苦争春 俏也不争春

一种性格决定一种命运,它们都是怎样的命运?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作者往往借景抒情、借物言志,从描写的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梅花怎样的性格,作者怎样的情怀?

香如故—— 高 傲

从中笑—— 豪 迈、谦 虚……

思考:为什么会香如故、从中笑的区别?

(二)、情感比较

通过学习你是否领会了“反其意”?(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在毛泽东的眼中另一番情景:

风风雨雨把春天送走,满天飞雪又迎春天来到。看悬崖已结下百丈坚冰,仍有缀满梅花的美丽枝条。虽美好却不与百花争春,只把那春的消息来预报,等鲜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梅花在花丛中摇曳含笑。

同时是描写梅花,但在陆游的眼中是这样的:

在郊外的驿站旁,破损的断桥,有一株梅花孤独寂寞的开放着,既无人去欣赏,也没人来顾怜。已是傍晚黄昏时分,暮色四起,梅花似乎又在独自伤感和愁苦,何况还要遭受凄风苦雨的侵袭。凌寒独放,只为报春无意争春,本是天生丽质却遭受群芳妒忌。梅花即使片片飘落被碾成灰尘,它的高雅香气在世间依然存在。

所以说:不同时代,人们赋予了梅花的不同的品质,但唯一不变的是人们梅花的喜爱和对真善美

七、作业

卜算子咏梅陆游

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2、鉴赏全词比喻、拟人、烘托等多种手法3、背诵中把握作者感情。

导入:请看发的图片,用一句话或者一句诗概括你对梅的认识。(学生回答)

梅花正是应为傲寒独放、冰清玉洁的品格,成为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今天我们来学习陆游的一首《卜算子咏梅》

1、学生根据资料简介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退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使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

2、诵读,注意读的感情(教师指导)同学评价。抓住了“愁”“寂寞”两个诗眼

3、词的上半阙有哪些意象?

明确:驿站、断桥、黄昏、风雨。

4、这些意象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为什么?

明确:荒废驿站的断桥边,寂寞开放的梅花,非常的孤寂凄凉的意境。这样孤苦无依的梅花无人欣赏,正值黄昏时分,夕阳西下,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展现了出来,再这种情况下,竟然还要受到暴雨狂风的打击,这是多么凄惨阴沉的画面。《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5、表达的梅怎样的品格〉?

明确:孤芳高洁、坚强不屈的品格。

6、词的下半阙表达了梅的怎样的品格?从哪里体现的?

明确:高尚脱俗、坚贞不二的心志。从“一任群芳妒”和“只有香如故”可以体会。

7、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衬托、拟人、烘托

8、我们是怎样分析这首诗的?

明确:抓诗眼、找意象、感意境、品语言、悟情感、赏手法来分析的。

9、运用这些分析技巧,来分析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拓展:你喜欢那种香草作为自己品格的象征?为什么?写一段文字表达。

作业:背诵本词

【篇六】《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组 刘海英

教材分析

《卜算子·咏梅》是陆游托物言志的佳作。上阕写梅花的处境和遭遇:寂寞无主,无人眷顾,无人欣赏,还要遭受风雨摧逼。下阕写梅花的气节:无意争春,即便是零落成泥,依然保持那一份清香,依然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字词:驿、著、妒、碾;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背诵,会默写。

3.理解词的内容,感悟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格和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借助工具书或资料理解本首词的字面意思,理解本词中意象所蕴含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畏严寒、清高孤傲矢志不渝的品格与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词的大意,感受词中蕴含的情感,背诵这首词。

难点

理解词的思想内涵。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采用 “小组合作”、“自学”的方法去理解本首词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效率和自学能力。

采用“朗读”“想像”等方式体会作者笔下的梅花的品格与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 ppt演示文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激趣

1. 多媒体出示一组梅花的图片,用同学们一句话或者一句诗概括你对

梅的认识。(指名几个小组回答)

2. 教师:梅花,因其凌寒独放、暗香幽远高洁品格,成为历代文人墨

客竞相吟咏的对象。南宋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一生更是创作了百余首

以梅为题材的诗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首《卜算子咏

梅》。

3. 请学生板书课题并作解释教师补充:“卜算子”为词牌,决定词的

形式格律;“咏梅”是词题,概括了词的内容。

二、展示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抓住词中意象感受词中的意境。

3、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该词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三、自主学习(小组长检查组内预习情况,并反馈)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1、作者简介;(提示:名、时、地、评、作)

2、扫清字词障碍,积累词语:小组内反馈存在的问题;

3、小组内译读,疏通文意;

4、找出本词的意象。

教师补充作者常识: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因受到投降派忌恨,受人排挤,结果被黜免,回乡闲居至死。

陆游是创作力非常旺盛的诗人,《剑南诗稿》共收录9300余首诗词,加上遗稿,有一万多首。诗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四、学习活动

(一)活动一:读 梅

要求:(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3)把握情感基调,读出感情。

1. 小组内自读

著:zhuó

2.小组展示或个体展示,师生或生生点评

多数人通过预习,能读准字音和节奏,但在情感上把握不准,所以老师再次追问:词的上片主要写了哪些意象? 本词的词眼?

提示:驿站 断桥 野梅 黄昏 风雨

“寂寞”和“愁”为词眼

(二)活动二:说 梅

1. 请同学们用“这是一树的梅花,请看上片(或下片) 一句话”的句式说说你对词中梅的认识 。

(提示:小组合作探究,结合词中意象所反映的意境谈。)

2. 研读思考:为什么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如此的寂寞、愁苦呢?

(提示:再读文本,看意象品意境)

3.词中仅仅在写梅吗?

补充背景知识: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dí)一群小人所排挤;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大家都孤立他,感到悲凉寂寞,因此创作本词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这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4.词中的“梅”、“群芳”的形象各自隐喻什么?联系本词的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梅:饱经忧患的词人。

群芳:当权的投降派。

5.首诗运用了怎样这的艺术手法?

提示:托物言志。

6.小结

主题: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

(三)比较阅读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1.比较阅读:

比较一下这两处梅花在内容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篇七】《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1 卜算子 咏梅》-教学教案

学习要求:

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准备:

1、搜集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

2、师生查阅1961年国内社会背景的资料。《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3、分别查阅关于两首作的赏析文章。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

请大家介绍一下自己了解的梅花,学生自由发言

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诗文、图片、乐曲等)。 由搜集人自行介绍。(详细内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二、进行新课,了解背景,理解全词。

1、根据学生的搜集的资料,引出课题,并结合学生旧知弄清词牌、题目等。

2、启发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

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读文研讨。

三、汇报交流,明确理解,感情读背。

1、指读课文,互相评价。

2、结合自己小组喜欢的词句,畅谈学习收获。

3、有感情练读,教师相机指导,尝试背诵。

四、巩固练习,丰富积累。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试着说出这样填的理由。

()的梅花

2、在搜集的资料中,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内容,介绍给同桌,择优抄在积累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回顾旧知,创设学习情境。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二、由疑而入,自主学读,理解研读。

1、教师介绍毛主席写"咏梅"时的小故事,重点指出"反其意而用之",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2、把搜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文章,发给各小组,鼓励各组根据阅读理解,探究发现,深入体会两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三、交流研讨,促进理解,个性表达。

1、学生结合本组的学习,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评价。

2、学习小结。

四、深悟情感、创意表达。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均可。)

2、成果展示,相互评价。

五、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有余力的学生可选择陆游的词作来进行读背练习。

【篇八】《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 咏梅毛泽东教学设计

《卜算子 咏梅》 教案

吴双燕

教材分析:

梅花是我国历代诗人所爱吟诵的物象。特别是一些品格正直的诗词作家,往往借梅花以抒发内心未申之志,喻节操之高洁,表达不与浊世同流合污之骨气。但古代诗人的咏梅诗,往往在傲骨厌俗中,也难免带有孤芳自赏甚至是顾影自怜的气质,感情天地和精神境界毕竟不够广阔。毛泽东同志作为伟大领袖,他高瞻远瞩,洞察世界风云变幻,托物言志于日理万机之中。他也喜欢以梅喻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在诗词中表现出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信念。

学情分析:

赞颂梅花的诗,学生以学过多首,而赞美梅花的词,尚未学过,教学这首词,在熟读的基础上,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要求:

1、熟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

2、能想象出词所描绘的画面,感受梅花的品质,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花?你们喜欢梅花吗?为什么?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梅花的词。

出示课题:卜算子咏梅

(1) 卜算子 词牌名。强调“卜”的发音。

学生介绍词牌名的有关知识,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咏梅 题目“咏 ”是什么意思?(依着一定的腔调缓缓地诵读)

(2)作者要歌颂梅花的什么品质呢?

二、学习课文

1、一生示范后自由读,组内练读,齐读

2、比赛读,生读生评,师指导并范读。

3、齐读上阕,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什么画面?

生汇报。

梅花的生存环境怎样?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百丈冰”,看到“百丈冰”让你想到什么?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梅花开得怎么样?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俏”,你仿佛看到梅花怎么样?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梅花依然开得热烈、俏丽,这是什么样的梅花? 学生回答后板书:勇敢坚强 不怕困难

让我们心里想着画面,再读上阕,读出梅花的坚强勇敢。

4、齐读下阕,你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一幅什么画面?

生汇报。

这时候是什么情景?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山花烂漫”,看到“山花烂漫”让你想到什么? 在这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梅花怎么样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笑”,你仿佛看到梅花怎么样?

这是什么样的梅花?

学生回答后板书:谦逊无私

让我们心里想着画面,再读上阕,读出梅花的谦逊无私。

5、介绍毛主席写词背景,再读诗词,体会所蕴含的深层思想感情。

三、总结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了本课,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A: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B:其它的写梅花的诗词。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