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第一篇、如何做好小学三年级班级管理
小学班主任谈三年级在教学上的好方法
狠抓班级常规管理,为提高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石鼓区建设新村小学 陈素琴
从教二十年来,当了十多年班主任,今年参加暑期培训,在学习中掌握新知识,不断反思。 我是小学三年级班主任,三年级是一个爬坡时期,是一个特殊的阶段,怎样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做好班级管理呢?我谈点个人体会。
一、亲近学生,树立班主任威望
在班级管理上,我一直坚持“爱字当头,严字把关”,多一些爱心,多一些耐心,再多一些恒心。我的严是在课堂纪律上、学习上。在要求学生的品德上严格要求,而在平时的一些生活小事上,我则突出爱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了解学生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学生,从而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生活环境,掌握哪些是积极分子,哪些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学生,等等。
二、选拔和培养小干部
一个班级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决定的。所以,要选拔和培养好班干部队伍,放权给他们,达到学生管理学生的效果,班主任工作才能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
班干部不仅要选拔,而且必须精心培养:一要大力表扬班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二要鼓励班干部大胆工作,在教给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更要严格要求班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同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三要培养班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班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的舆论,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四是每个月底定期对班干部进行考核,对不胜任班干部工作的学生进行调整,把优秀学生选拔进班干部队伍中,破除班干部“终身制”,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五是实行值日班长,让每个同学都得到锻炼,培养全班同学上进心。
没有一定的制度,单靠班干部管理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我制定了班级考勤制度、课堂纪律制度、课外综合表现制度、学生综合考评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注意吸纳学生的意见,营造民主管理气氛,这样也有利于制度的执行。通过班干部执行制度的形式,很好地实现了学生管理学生的目的。
三、建立健全表扬奖励机制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在老师尤其是在班主任面前表现,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所以,建立健全奖励机制对班级管理至关重要。比如,我在班级建立了一套表扬奖励机制:一是精神奖励,对成绩进步和综合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加分表扬,特别突出的给予提拔(原来是一般学生的,提拔当小组长;原来是小组长的,提拔进班委)。二是物质奖励,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钢笔、作业本等适当的物质奖励,对获得优秀班干部的给予5到10分的奖励,乐于助人的同学给予1到10的奖励,却能达到激励的效果。
四、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竞争是一股潜在的、巨大的、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必须强调,这是互助、友好的竞争而不是敌视和保守的竞争。通过竞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上进心。其目的是为了取得共同的、更大的进步。那么,怎样组织学生开展竞争活动呢?一是激发本班学生与外班学生的竞争意识;二是实行班干部竞争上岗制;三是设立定期评价制度,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各种表现定期评价,使每个学生和小组明确近期优缺点何在,在班上居何位置,从而增强警惕性和进取心;四是建立“1+1”帮扶组(一名优生帮助一名差生、小组帮助组员等),促使差生进步,实现个人、小组与集体奋斗的目标。
五、协调好与科任老师及家长的关系
班主任只靠自己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必须力争本班科任老师和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支持。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应高度重视。会上可以请优秀家长介绍成功教育孩子的经验,可以谈教改的方向,谈本期教学内容及要求,谈本期整体情况,进行作业展览或者谈学校对家庭教育的建议均可。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班主任工作才能更加顺利。
班主任还要通过观察、与学生谈心、班干和同学之间互相监督汇报以及听取校领导、其他老师、社会的意见等途径,建立起丰富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与调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向。
六、良好习惯养成是良好班风形成的关键
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个人行为习惯的好坏也影响着整个班级的班风。所以,本学期,我致力于学生自律、自理和反思能力的培养。自律,即自我约束力。比如,课堂上应该约束自己专心听讲;做作业时要静下心来,积极思考从现在就要让学生自己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而不是事事要让别人来督促。自理能力的培养,在生活中对自己的事情有计划、有安排;遇到小困难自己能处理、解决,而不是一味地依靠家长或老师。在本学期的班级管理中,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引导学生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查缺补漏。在生活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生活中,与同学有了纠纷、矛盾,多进行换位思考,多想想自己哪里做的不对。
七、对学生评价要讲究策略
对学生的评价必须讲究策略。班主任要把握“激励胜于颂扬,表扬胜于批评”的原则,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的熏陶、情的感染、懂得理的澄清,保证学生健康地成长。
八、做好班主任工作总结
做好总结是进行班主任工作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需要。通过总结认识到工作中不足,吸取经验教训,努力使今后的工作更加完善
综上所述,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班主任的管理首当其冲,我们必须遵循规律,狠抓班级常规管理,推进学校规范化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篇、浅谈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
小学班主任谈三年级在教学上的好方法
浅谈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
四会市大沙岗美小四会市学 唐同菊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低段 作文教学 观察 认识 写作 【摘 要】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应充分了解小学生写作的心理过程,使他们由怕写进而发展为想写,多鼓励少批评;培养学生写作的主动性,让学生多模仿;学会在快乐中学会作文,精心设计,培养学生想像力和观察能力。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不少学生一听写作文就头疼。作文质量更无从谈起:记流水帐、语句不通、平铺直叙、反映阴暗面,有的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背习作;有的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假话套话一大堆;有的甚至到作文书上一抄了事……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
作文教学历来是大多数语文教师最头疼也最不愿去涉足的领域,究其原因, 主要还是教师忽视了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没有充分把握三年级作文“过渡”的特点,没有采取适合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学中,要么急于求成,用成人化标准要求学生,使学生望而生畏;要么训练单一,不善于循序渐进,学生写得索然无味,水平很难提高。作文指导时,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说,学生写,学生的作文都如出一辙。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学生围着《优秀作文选》和教师的指挥棒转,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个性和儿童情趣。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也是决定学生走稳习作之路的关键一步,对以后的发展起到至观重要的作用。如何搞好作文的起步教学呢?结合本人的教学谈谈体会
一、 结合小学生实际进行教学。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习作因智力水平、生活经验、认识程度、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限制,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教育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发现、唤醒、激励和鼓舞,我们当然要看到学生习作中的缺点,可我们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指责。我们应该明白即使再差的一篇习作,都会有它耀眼的亮点。哪怕是一个优美的句子或一个生动的词语;再不然就是一个用对的标点符号,一个写得比以前更好的字。尤其是在作文的起步阶段,我们不能以高年段的要求来评价我们的学生。习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词不达意、错别字多等问题也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因为这些,而把学生的习作批得一无是处,只要学生有习作的愿望,能努力地把它写出来,就应该给予肯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在低年级进行作文的起步教学,关键就要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乐于写的习惯,淡化作文概念,让他们快乐习作。如果在三年级就把“作文”的概念灌输给学生,他们一定会觉得十分抽象,无法理解。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在平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说写的兴趣和基本能力,进行作文前的准备,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低段打好作文基础,为中段作文作准备,对培养孩子创造志趣和能力的培养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多说。
课程标准提出三年级写话必须强调先说后写,在说的基础上写,“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教学中如何创设了各种情境培养孩子们的说话能力。
1、在课堂上说。首先,营造说话氛围,让学生敢说。上课时教师做到和蔼可亲、面带笑容、话语亲切,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放松地说、尽情地说。其次,扩宽说话范围,让学生乐说。找喜欢的词句时说为什么喜欢;学习写景的文章时说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学习童话时说续编、改编或自编的故事;学习自然类或
科技类的文章时说懂得了什么、还了解哪些与课文有关的知识等等,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新思想、谈新见解、说不一样的话,培养创新思想。
2、在课外阅读后说。读了作品后有什么感想,受到什么启发,获得了什么经验教训。每个月设一至两次的课外阅读交流会,畅谈在阅读中的收获体会。
3、在活动中说。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畅所欲言。如三年级下册中第二单元“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习作之前,我让学生用《翠鸟》一课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在家里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再让学生夸夸自己的小动物,夸小动物时,同学们可兴奋了,争着抢着介绍自己的小动物是什么来历,它的长相什么样,喜欢吃什么,玩什么等等。这个环节中,学生的表达欲望非常强。看到时机已经成熟,我便问学生:“愿不愿把刚才讲的写在作文本上让老师看看?”学生齐声回答:“愿意”。接下来,便是沙沙的写字声,教室里安静极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写的境界,没有感到丝毫畏难情绪,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自由表
4、在生活中说。在课后的作业中,我也时常会布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说话作业,如告诉爸爸妈妈在学校、在路上耳闻目睹的人事景物等。学生说话的能力强了,掌握的知识多了,写起日记、小练笔来就不会空洞无物了
三.学会观察,写清话语
作文就是用笔说话,要把话说得清楚,写清楚,就要动脑筋想一想,我们的话是怎样一句一句说出来的,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过渡的。如果把每句话写清楚了,说明白了,把句连接起来成一段话就会说得清楚,写得明白了。那么,怎样教学生把段写清楚、写明白呢?这是三年级过度作文的又一个难点。
现在我们就探讨探讨怎样把话写清楚?
(1)按事情发生的顺序写
如:指导学生写《洗手帕》。可以拟一个提纲,第一层:手帕脏了,要洗手帕。第二层:怎么洗,怎么抹肥皂,怎样揉,怎样搓。第三层:手帕变干净了。
(2)按观察顺序写
观察有一定的顺序,可以由上到下的观察,也可以由下到上的观察;可以由外到内的观察,也可以由内到外地观察;可以由整体到局部地观察,也可以由局部到整体地观察。观察的方法灵活多变,怎么观察就怎么写。比如写大扫除吧,有同学通过观察这样写一位不怕苦的同学:他把垃圾一趟一趟的运到楼下去了,他又找来一辆小车,把垃圾倒在里面,推着小车“吱吱地”走远了。
又有同学这样写一位不怕脏的同学:他手握拖把,在地板上来回拖了几下,又扛着拖把走到水龙头下,拧开水龙头,水哗哗的冲到拖把布上,溅起了许多水珠,脏兮兮地落到了他的脚上。可是,他一点都不在意,还蹲下来用手握着拖把布使劲拧。
我们再加上开头和结尾,不就是一篇完整的作文了吗?这样一层一层的写,一个一个地叙述,同学们扫除的情景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四.加强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和辅导
三年级作文,要主张多留少删,多就少改,多表扬少批评,这对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是大有裨益的。学生怕作文,不喜欢作文,主要是因为他们从写作中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一句话,他们没有成就动机。作为教师,我们应及时地褒奖、欣赏、肯定每个学生写作的进步和闪光点,使他们切切实实地体验到写作的快乐,进而把“作文当作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1、面批面改。由于小学三年级学生对老师的评语看不太懂,一般只是看看成绩,所以应该把批改重点放在面批上。要具体指出,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表扬,哪些地方写得不好,要马上修改。对于写得较好的作文,可以在班级上宣读,鼓励他们继续写好。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使学生逐步养成认真斟酌,推敲用好每个词语的良好习惯,为以后的命题作文打下牢固的基础。
2、典型作文,集体修改。每次学生作文后,不要急着批改,先整体浏览一下,根据习作所给的要求,概括出优缺点,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选择一两篇典型文章,让学生集体修改,然后,学生再动手修改自己的作文。
总之,三年级学生对学习抱有的新鲜感和积极性,为我们渗透和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提供了前提和条件。只要能抓住一切有利的契机,注重渗透,持之以恒,定能为学生今后的作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
2014年3月20日
第三篇、浅谈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学论文)
小学班主任谈三年级在教学上的好方法
浅谈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
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指导预习,教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 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如在教学《倾斜的伞》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
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 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上好精读课,教学法。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 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四、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我教了《七颗钻石》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地球为什么会发生大旱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随机发动学生,让学生来回答,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学生开始自由发挥,说出很多不同的答案。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朋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总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
第四篇、浅谈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
小学班主任谈三年级在教学上的好方法
浅谈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
罗林兵
[摘要]习作是认识事物,认识自我的一个表达过程,习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但是,一提到作文,学生就会犯难,教师就会感到头疼。尤其是对于刚刚接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而言,他们不知道从何下手,老师也不知道如何才能教他们又快又好的写好一篇作文。渐渐地,作文教学成为了三年级语文教学中一个棘手的问题。《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习作,既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创作,而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只要求小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贯彻这种精神,我觉得应该要教育学生从现实取材,说真话,写实事,做一个诚实的人。本篇文章主要从六个方面来论述了应该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小学三年级的习作教学: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孩子大胆的说、设置极富吸引力的导入、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利用课堂动态教学、多多肯定学生。
关键词:习作、想象力、兴趣、说话、走进生活
一、体验大纲要求,培养学生想象力
修改版“大纲”也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生的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运用生动的联想。在习作教学中采用续写的方式,给出学生开头,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想续写下去,这样既巩固了课文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潜力,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就能开展出更为广阔的空间。
例如,我在进行《荷花》一课的教学时,就让孩子们仔细地学了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写景,我们不仅要观察仔细,而且还要联想丰富!如文中写道:“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此处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想象,使得这篇写景文章更美了!之后,我布置学生写《我最喜欢的花》,便有学生这样写道:“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雏菊,穿着淡黄色的衣裳,站在春光下。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淡黄的裙摆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漫山遍野的菊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
儿。小鸟飞过来,告诉我空中飞行的快乐。小草从地底下探出头来,告诉我们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看到这里,我觉得学生的想象力确实是非常的丰富,也许他们是在模仿,但是他们的运用能力和想象能力却是不容小觑!往往孩子的想象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同样也可以为他们的作文增添很多新意!
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多多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不要扼杀他们想象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要想解放孩子的心灵,使他们的心灵从种种禁锢中解脱出来,在习作时做到无所顾忌,真正做到心理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无所不言,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切实转变观念,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和学生展开心灵对话,努力消除学生心理对作文的那种恐惧,营造一个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在习作中“畅所欲言”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和写作中敢想敢说,能大胆地把生活的体验反映在自己的习作中,说自己想说的话,也就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局面。
二、说话入手,引发兴趣
这学期刚刚接手了三年级语文科的教学,早闻该班的语文基础不好,学生对语文兴趣不大!我便马上想到了对于咱们0906班的作文我该采取怎么样的办法呢?忽然记起以前老师给我们放过魏书生的关于作文的教学视频,我便也采取了同样的办法:那就是让学生说。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苏霍林斯基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由此看来,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所以,在习作教学中,首先是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因此每节语文课前,我都让学生在起立问候之后给他们一个话题让他们站着和自己的同桌说说自己就这个话题想说的一些话说上1~3分钟,这样便渐渐地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而且学生对于这样一种形式肯定也非常的感兴趣,慢慢地,学生就喜欢上了说话,自己的话也慢慢的多了起来,思维也越来越活跃,也多了一份心来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积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趣的事儿,为写作文可以积累不少的素材。两
周下来,我发现学生的作文有了很大的进步,写得内容更丰富了,篇幅也更长了。学生渐渐地没有再抵抗写作文了。
三、排难激趣,爱上写作
大多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认为写作文是最麻烦的苦差事。我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习作"的含义,排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告诉学生写作就像我们平时朗读课文,学习生字那样平常,取材于实实在在的生活,写身边的人和事。小学班主任谈三年级在教学上的好方法
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正如"无水之源",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决不会提高的。因此,每次揭示习作题目,我们都可以变样地以谜语、故事、图画出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进行首次肖像描写时,我们可以先出现一个描写班上有显著外貌特征的同学的片断,如:"他1.20的个子,足足有60公斤重。胖胖的脸,眼睛显得格外的小,似乎整天眯成一条缝。人家胖,下巴肉有两层,可他足有三层。因为太胖了,所以肚子凸出老远,走路也慢得多。笑起来下巴也随着笑声抖动着。"让学生猜是谁,然后现场素描,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显现这个人的外貌,趁学生目瞪口呆之际相机问:谁能再写这么好的片断让我画出来呢?这时候学生肯定都会争先举手。
我还记得以前有个老师上了这样一堂习作课:她主要是由猜谜导入的。首先出示了一个写了“我咬人“的盒子,让孩子们猜猜里面是什么?学生兴趣特别浓,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猜测!接下来老师让学生经历了伸手进去触摸这个会咬人的东西,观察摸了之后的同学的反应,然后说说自己摸到之后的感
觉······学生兴趣特别的高整堂课感觉连听课的老师都在和 学生一起学习,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大胆的尝试,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这样一个互动的猜谜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能够乐于写作。
四、走进生活,亲近自然
小学生作文往往缺乏素材,没话可说,无事可写。我觉得要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多观察周边的人和事,利用课间走入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交流生活见闻。为了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我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观察能力。如指导《记一次活动》时,由于学生课间活动时间少,来不及开展什么活动就上课了。针对这实际,我觉得可以先不急于让学生写,值得花费好几节课的时间与学生一起搞拔河、接力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有了亲身经历,学生才会乐于表达活动中的真情感受。
鲁迅先生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话,才能酿出蜜来。”学生的作是文否有新意,是否真实,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历是否丰富。因此拓展积累空间就必须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走进大自然。这些对于农村孩子的生活而言并不难,因为农村孩子的生活非常的丰富多彩:捕鱼捕虾、攀树摘果、洗衣订扣、养猫喂狗哪怕就是将他上学、放学路上一些有趣的事说出来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组织训练,就会闪烁出孩子纯真的童心,透露出他们的内心世界。大自然中也有很多可写的东西,但如果不能留心观察,就会视而不见,许多值得写的东西就会擦肩而过。所以从习作一开始,我们就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收集,这样他们的生活才会很丰富,很充实。而之前说到的让学生大胆的说便充分为这一积累做好了准备。
同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写好“两记”,让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两记”指的是日记和读书笔记,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捷径之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诸笔端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和语言素材,越写越熟。而且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平时积累,作文时选择使用。只要用心把事记下来,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 读书札记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心得。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是摘抄,比如摘抄一些好的语句,或是精彩片断,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
趣,为写作积累词汇、语言。这样让学生走出课堂,注重引导他们去观察、去体验、去发现,这样才会有鲜活的内容,才会有美文佳作。
五、 采用课堂动态教学
在静态的课堂空间借助实物做媒介,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视、耳听、鼻闻、舌舔、肤触,心应等六觉功能。如教写一处景物,学生年纪小,没去过什么地方浏览,有些记忆也淡忘了。此时我们可以利用图片重现学生曾一起参观某地的情景,有了图片和他们的一些记忆,让他们先看又说再写,有了这样的引导,写作就水到渠成,不用再费力了。
六、注重评优激励
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目前的作文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习作产生畏惧的心理,这与教师在批改和评语中惯用的“纠谬法”———只罗列学生习作中的不足,不肯定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有很大的关系。据心理学家分析,缺乏肯定与鼓励的批评,会使人的情绪低落。所投注到所要从事的事情上的注意力就越少,任务也就完成得越糟糕,进而陷入更为低落的情绪中。如果这时有一句鼓励的话,情绪状态就会提升。从而促进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变“纠谬法”为“评优法”。
“评优法”的实质就是激励,就作文教学而言,激励应贯穿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需要激励,通过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写好”的自信心。对那些问题比比皆是的“劣作”,教师也应心平气和地帮助学生分析,提出修改意见,虽然文章缺点很多,但教师不能全盘否定,而应该挖掘其“闪光点”,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有不少缺点,但并非一无是处,只要不断努力,认真去写,就会有进步,这样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喜乐,增强写作的积极性。小学班主任谈三年级在教学上的好方法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如果能引导、启发学生自觉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自觉去发现、捕捉、感受生活,就能使他们“有东西可写”;如果能
第五篇、浅谈在估算教学中几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小学班主任谈三年级在教学上的好方法
浅谈在估算教学中几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大龙山镇中心学校 汪萍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
法和数学能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
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程的
内容也做了较大的调整,其中就增加了“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这
部分内容。明确提出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不难看出估算的意
义已得到了重视。因此,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我对估算的教学总结
了几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一、取整法—从生活实例出发,体验估算的实用价值。
华罗庚曾经说过:“人们对于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
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实践表明越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熟悉的小学班主任谈三年级在教学上的好方法
内容,在情感上越容易引起共鸣。因此,可以引导学生从熟悉的
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味到估算就在身边,感
受到估算的实用性,从而对估算产生亲切感。取整法是估算中经
常用到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加法估算前,我设计一问题:我校
一、二年级一共大约有多少人?学生纷纷举手说:“一年级大约
20人,二年级大约有10人,一共大约有30人。”在教学中引导
学生以实际值接近的整十数、整百数等来计算,使计算更简便。
在这个实例中也很自然地引出了,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只需要说出
大约的近似数就够了。源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倍感亲切,小学班主任谈三年级在教学上的好方法
自然无形中体会到估算的作用,从而诱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心理倾向,让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取整法这种估算方法。
二、 观察法—从数学应用出发,体验估算的数学价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都要求学生验算,这是有必要的。在这些验算中,学生会用笔算的方法按逆运算的关系严格验算,这样,不但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会阻碍学生灵活性的发挥。其实,有些错误采用观察估算法是很容易发现的。例如:340+198=758.学生通过观察俩个加数的大小,马上发现,和的百位上不应该是7。所以这道题计算结果有错误。又例如:489-334=156。学生通过观察被减数和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字,马上能发现差的个位上数字不可能是6。所以这道题的计算结果有错误。
观察估算法即通过观察算式、数据的特点,从整体或局部对结果进行分析或审查判断,得出结论。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观察估算法的价值,设计相关练习,引导学生感受估算的作用,形成估算的意识,从而牢固掌握观察估算的方法。
总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我虽然经常引导学生用这两条简单有效的估算方法对一些问题进行估算,但在实际操作时,我更尊重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究,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对问题进行估算。布鲁纳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学生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究需要和欲望,这种欲望和需要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源泉。
第六篇、谈小学三年级数学的计算教学
小学班主任谈三年级在教学上的好方法
浅谈互相渗透的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教学
摘要:计算教学强调计算的算理和算法及计算的逻辑推理,注重计算的准确性、方法的灵活性和计算速度;问题解决教学注重对数学情境的理解与信息的数学化,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的结构,提炼数量关系、构建数学模型,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策略,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思维能力。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没有计算教学,问题解决教学就无法正常开展;没有问题解决教学,计算教学就乏味无趣,没有学习的目标。因而,它们是不能孤立进行的,而是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互相利用的。
关键词:计算教学 问题解决教学 互相渗透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过程。数学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构建。
我们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把枯燥的计算过程转化为动态的思维展示过程,给学生思考、探究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充满活力。我们设计不出出彩的课,但是我们力求扎实、有效。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取、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计算教学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其他内容的学习,通过计算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都将得到良好的发展。 而计算教学往往是教师最不好把握,学生学起来也感到枯燥的知识。课改至今,许多教师也深刻认识到了计算课的重要性,也在课堂上大胆的尝试了许多创新的方法试图改变计算课的枯燥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1]
(一)、如何调动学生对计算教学的兴趣呢?
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因此,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对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进行鲜明的针对性训练,指导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准备与心理准备,在此基础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去。
情境导入分为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
(1)生活情境
传统的计算教学注重的是计算的基础,强调的是掌握法则,人人过关,把形成技能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忽视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忽视了学生个体发展。《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这实际上是在要求教师要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创设自然生动,与教学内容贴近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计算的价值,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例子1:从生活情境中理解算理
情境的创设可以帮助理解算理。计算式题本身就是很抽象,抽象的东西如果没有现实的材料作支撑,那就显得没有生命,如果计算仅仅是教技巧,学生一不感兴趣,二很难理解算理。
如:52/2=26学生普遍很难理解。如果我们将这个算式放在一个植树情境中,三年级2个班共种了52棵树,平均每班种多少棵呢?这样没有一个学生不会理解了。当然,我们必须非常清楚地明白以上创设情境不只是为了理解算理,它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价值,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等等。
(2)问题情境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的。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情景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气氛”,它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并可伴随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它对于课堂教学起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2]
学应该关注什么?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果还把计算教学的目标局限于计算本身,在课堂教学中把计算作为专门的技能来学习,显然是不够的。因为相对于计算的熟练程度来说,寻找解题方法并选择合理的方法和工具进行计算显得更为重要。因此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坚持这样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是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机会,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参与到探究的活动中来,才是学习数学知识的生长点,学生学会的不只是一种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会自主探索、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能够而且应该“发明”自己的计算策略,这种“发明”对他们的数学理解是很有帮助的。还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学生使用的策略也向老师显示了他们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水平,这使得教师有机会反思并调整自己的教学。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二)、计算教学为问题解决教学作铺垫。
在三年级的第二单元中,计算教学占很大比重。掌握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计算教学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后续的问题解决教学的效果。只有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计算的方法,才能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如鱼得水、应用自如,学生对问题解决教学也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教学互相渗透。在新的课改理念之下,如果还是把计算教学的目标局限于计算本身,在课堂教学中只是把计算作为专门的技能来学习,显然是不够的。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教学应该互相渗透、有机结合。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经历抽象出算式的过程时,他们看到一个个算式,就能想到许多个具体的现实情景与问题,从而有助于培养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上世纪末与本世纪初,世界各国的数学课程改革都十分关注“问题解决”,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把问题解决看作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看作学校数学的基石和数学活动
的标志,要求学生能够在各种具体情境里,灵活应用数学的原理与规则,去解决多变的现实问题。关于问题解决的意义,可以在两个层面上体会。从长远看,解决问题是人生的一种重要活动,人的一生的生活、劳动、学习中都在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人正是通过解决问题而生存发展。在新知识、新技术频频诞生的时代里,学校教育不可能教给学生一生所需要的所有知识与技能,只能帮助他们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素养。从眼前看,解决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许多数学知识并不需要教师过多地讲授,完全可以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只要把学生引入现实的、有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他们就能够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数学认识,重建认知结构。这正是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学校数学教育。 [3]
(三)、问题解决教学应是计算教学的升华。
问题解决数学的出现,使数学这门科学更具活力,使数学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计算就是帮助人们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工具。要想真正理解这一点,就必须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计算知识积极实践。问题解决教学便是联系实际的问题,将数学中要注意新知识从现实生活问题引入,使学生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加深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解决问题看起来很难,其实说简单一点就是基础知识的升华。万变不离其中,问题解决的方法最后还是要基础知识去解决。例子:每根短跳绳5元, 650元买短跳绳,可以买多少根?如果学生掌握了数量=总价÷单价这个基础知识,那么这样的问题解决老师不要教,相信他们也能很快的列出算式来。
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没有计算教学,问题解决教学就无法正常开展;没有问题解决教学,计算教学就乏味无趣,没有学习的目标。因而,它们是不能孤立进行的,而是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互相利用的。
参考文献:
[1]ycz1237702的BLOG.计算课堂教学要注意哪些问题[EB/OL] .cn/s/blog_67a313980100tt6y.html
[3] 沈重予.用“解决问题”的理念改进应用题教学[J].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0.10.28
第七篇、浅谈教师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小学班主任谈三年级在教学上的好方法
浅谈教师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单位:鄌郚镇漳河小学 姓名:寇豆豆
2015年11月5日
摘要:我们应该始终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正在成长发展的的鲜活生命体,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以学生自身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灵动地运用评价策略,通过评价理念的准确把握,评价内容的明晰融通,评价方式的灵活选择,评价语的灵活运用,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关注生命的总体发展,使学生成为充满活力、具有健全人格和鲜明个性、富有创造智慧的人。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有一份独特的力量,学生期待着老师中肯的评价。让个性化的教学评价如种子般播进学生的心田,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慢慢生根发芽,开出自信的花朵,结出成功的果实,绽放生命的光辉。
关键词:主体性;全面发展;因材施教;
浅谈教师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从第一个工作日开始,作为一名新任小学教师就要全面承担对其学生进行教学的责任,履行与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们同样的职责。这些工作任务不是为了使其逐渐提高技能和知识而循序渐进地增加的,新任教师是一边全面履行教学职责一边学习提高同时,我们应该遵循“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重视学习”的基本理念。
小学教育是人生接受正规教育的初期阶段,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为获得生存和发展而必须接受的最低限度的教育。就其对象而言,是面向全体儿童;就其目标而言,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就其内容而言,是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初级阶段和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石,具有“基础性”的特点。
小学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性职业,由于其服务对象和工作方式不同于中学教师和大学教师,具有自身的专业特性。
从服务对象看,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低,独立自主性较差,在他们进入小学后,会把对父母的依恋迁移到教师身上,对教师形成强烈的依赖感。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这就要求小学教师确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人才观,用自己的高尚品德熏陶学生。
从工作方式看,更强调技艺性。小学教育以综合课程为主。我国《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指出:“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了解多学科知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小学生体验学习乐趣,保护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根据小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结合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小学生主体性,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一与式等教学方式;鉴别小学生行为和思想动向,用科学的方法防止和有效矫正不良行为;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小学教师应该知道不同年龄的学生适合学习什么,采用什么方法和步骤进行。
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学中,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而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流露出来。”小学教师由于各自的基础不同,经历不一,个性也存在着差别,在教育教学、班级管理、人际交往方面表现不一。对自己是一种资源,对别人,甚至小学初任教师群体也是一种资源。尊重不同的个性,充分利用这种差异,进行资源优化、整合,做到优势互补,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就是一种提高。
小学教师不仅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而且在学生的未来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因为教师作为文化知识占有者、传授者的角色逐渐淡化,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帮助学生自主发现、组织和管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师生
都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参与到教育情境中,所以,师生之间除知识的交流外,更是以知识为纽带,进行着思绪的交流、情感的沟通和精神的碰撞。没有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学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但同时教学活动也需要专门的教师来设计和组织,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教师决定着教学的方向、内容、形式等,教学中又必须以教师为主导。
教育要关注人的主体性,就是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受教育者生命主体的地位,发挥生命主体的作用,调动生命主体的积极性,强调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赋予学生生命发展的主动权,给他们提供发展的空间,调动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生命自由地个性化地发展。
素质教育主要是指人的整体质量和综合品质,它不仅包括人的身体素质,而且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主要是指人的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素质。能力主要是指由人各方面能力所组成的能力体系,它不仅包括人的智力、体力、个性表现力,也包括情感、直觉、意志等力量。 情感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置身于产生各种感情的波动中,让学生在心灵碰撞中去理解人生的真谛,体验亲情友情,感受各种生命的伟大,以个面提高心理素质。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的理论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规律。在马克思看来,没有教 育就没有人的生命发展,更没有人之生命的全面发展。从人之生命的生成与发展过程来看, 人出生之后实际上只是一种自然人,其后天的发展虽然离不开先天遗传因素和自然环境的 影响,然而在根本上则取决于人所受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人本主义心理学尤为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它大量研究健康人格、出类拔萃者;主张以人的本性、经验、潜能、价值和自我实现作为研究的主题,取得了不少成果,它也因此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或第三种思潮。义心理学之父”的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为人本主义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小学生身心各方面的发展还有待成熟,也说明其可塑性 很强,其发展有无限的可能性。因此,小学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应该懂得“赏识”每一位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正确地去引导。教师评价学生的范围应包括行为、态度、知识与技能等,可以在教学之前、教学当中、教学之后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适当地采用纸笔测验、课前准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平时观察、成长记录表、自我评价等。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充满期待,耐心地从多个角度来评价学生,不断发现学生的优势,不断鼓励学生进步,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生命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生命个体间 的各个方面都充满着差异。他们有自己的认知方式,有自己的选择能力,有自己的人格特 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学生发展其个性;要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个性的研究,尤其是对学生学习风格的研究;在教学中关注并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使教学具有人性化;要坚持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的多样化、灵活化、个性化,以适应学习方式不同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和闪光点,为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提供有利条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实行小班化,更利于个别指导,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语文教师也要有独立个性,做到教学有个性,教学方法有个性,只有重视个性化教学,才能使学生不被学习所限制,才能使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差异,不应该时时刻刻跟别人保持一样的想法和步调。学生统一着装、统一动作、统一手势,坐姿端正,腰板挺直,书本放得很整齐,很多问题的回答都很统一,太多的条条框框使得学生的语言与行为显得有些刻板。如此整齐划一的教学,只会把学生训练成大工业的职能工具,学生的生命没有得到应有的呵护和尊重。
课堂教学评价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水平,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生命的各种潜能得到了激发,他们有机会思考、有机会表达、有机会交流,让每个拥有独特性和唯一性的个体生命都能够充分发挥其生命潜能,在“教”与“学”的互动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展现其生命的精彩。注重“教”“学”结合,激发学生生命的潜能。
我们应该始终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正在成长发展的的鲜活生命体,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以学生自身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灵动地运用评价策略,通过评价理念的准确把握,评价内容的明晰融通,评价方式的灵活选择,评价语的灵活运用,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关注生命的总体发展,使学生成为充满活力、具有健全人格和鲜明个性、富有创造智慧的人。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有一份独特的力量,学生期待着老师中肯的评价。让个性化的教学评价如种子般播进学生的心田,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慢慢生根发芽,开出自信的花朵,结出成功的果实,绽放生命的光辉。
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外,还必须关照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例如学生的精神生活,学习幸福感等,教育同时也是为了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使人生过得更有意义。但是在我们现实的教育,不乏忽视学生生命主体、忽视学生生命独特性。但愿我们的教育能够时刻关注到学生个体的生命,使我们的教学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让我们的学生充满勃勃生机。
第八篇、浅谈三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小学班主任谈三年级在教学上的好方法
浅谈三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三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阶段,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转变,教学目标也有了新的变化。比如:从三年级开始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三年级的识字量也相对一、二年级而言大大增多,并且字形更复杂了,字义更抽象了,同时我发现我们班有些学生对生字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他们的拼读基础很差,部分同学都不怎么会拼,有的甚至连声调都分不清到底是第几声,这的确是个头疼的问题,但为了教学质量,我只能利用多一点的课堂时间去教他们拼读生字,每一篇课文从拼音→生字→组词都不敢放过,所以我上课的进度就逐渐落后了,而收效却甚微。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与教学,我对这群学生的语文基础有了一定的了解,经过反复的思索,我也总结出一套教学生字的方法,目前仍在不断实施改进中。
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近两千个汉字,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课前要有一个生字自学的预习布置,况且三年级出现的会写字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学生以前就学过的会认字。如第1课《大海的歌》要求会写12个字:纹、映、仰、翻、滚、奔、腾、琴、奏、帆、睡、闹,其中就有6个是学生以前学过的会认字。预习时,我交给学生的任务就是:首先把生字从课文中圈出来,可以通过查字典、上网、查资料等方法解决大部分生字的读音、结构、字义等等,在此基础上再把课文读五遍。在自学过程中自己无法解决的生字词就记下来,等待课上交流解决。经过这样的自学预习,为课堂上的学习争取了时间,为提高识字的效率作了铺垫。
课前预习只是一个前奏,要想让学生充分理解识字,关键还是看课堂上的收获。学习生字不外乎要掌握的几点就是字的音、形、意以及规范的书写。
首先,是正音。我会事先把生字、拼音在黑板上板书出来,重点归纳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并用彩色粉笔进行标记。
其次,是学字。这里我主要运用了几种不同的方法:
第一是熟字加偏旁法。在三年级的教材中,有很多的生字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来识记,一个学过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就变成了新的生字,而且完全可以根据偏旁的不同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偏旁赋予汉字不同的意义,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还大大拓展了识字范围,可以说是识字教学的良方之一。
在三年级上册中,就有好多这样的例子,如认识《山雀》中的“烂”字的时候,我就以学过的“兰”字为出发点,请孩子们上台来给它加“外衣”,看谁加的多,并说一说加上不同的“外衣”后,新的字又多了哪些意义,这样,学生们不仅兴趣浓厚,更在无形中把生字“烂”认识并牢牢记住了,不仅如此,还记住了“拦”、“栏”,一字带多字,识记起来更有系统更有方法了。
第二是熟字换偏旁法。利用以往已经掌握的偏旁和一些熟悉的字,就像变魔术一样,通过换不同的偏旁来加深记忆,这样,新的字在以往所学的基础上对比记忆,很快就能把生字给记住了。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掌握此种方法,并非常乐于给学过的生字换“装扮”。比如我们在《珍贵的教科书》一课中出现的“恨”字,在字形上较代表性,并且与之相关的字也容易记混淆,我就出示了“根”、“跟”做比较,利用它们偏旁所代表的的不同意义来教学生区分。在三年级阶段,还有很多这样的字,只要引导得当,就能使学生很快地掌握生字。
第三是偏旁系统识字法。汉字的偏旁往往代表着一定的含义,而相同偏旁的字就有了一定的归属性,比如带有木字旁就是和树木有关的字,带有三点水就是和水有关的字,带有月字旁大都与身体相关等等,掌握了此种规律,再出现带有学过的偏旁的字时,我就引导学生想想这个字大概与什么有关,再归类来加深记忆,这样,学生们掌握
了识字的规律,记忆起来也就不困难了,在书写时也能找准占格方位,只要刚开始的基础打牢了,以后的教授新字也就变得简单易行了。
另外,对于难写难记字,我也归纳了几个有效的小方法。一是分拆识记法,把字分拆成学生容易记忆的几部分。如第19课《倾斜的伞》的“膊”——“月、甫、寸”。二是字谜激趣法,用学生喜欢的字谜形式启发学生识记。如:第2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葱”——“忽然多了一点草”。三是展开联想法,根据汉字的造字法,让学生不拘一格各出奇招,进行识记。如“腾”字,学生想出的办法肯定比我好。
通过这些方法了解了字形,对字义自然也就懂了。
再次,是规范的书写。真正掌握一个字,是要在理解它的音形义的基础上会正确书写。在学习中,我发现相当部分同学不能按笔顺正确书写,同时,在考试时出现错字的频率也高。针对本班这一情况,我在教每一课生字时,都挑出笔画较多,结构较复杂的生字,在黑板上示范,学生仔细观察,再进行书空教学。不过,渐渐地我又发现,他们能规范笔画了,却不在意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摆放。于是,我又想到了,我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去写呀,然后全班点评。果然,多个学生在不大注意的情况下,将字写得比较糟糕。在其他同学的笑声中,大家都稍微地注意了书写。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对生字学习渐形成一个良好习惯,不规范的现象有了改善。
随着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也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最主要的方法是让学生多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根据中年级特点,还可以在练笔和习作中,在具体的运用中来巩固,也就是在读写的过程中积累和巩固所学的字。另外,也可以采取一些归类复习的方法,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做一些归类整理,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识字教学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始终不能再一直依赖教师课上教学,应逐步让学生学会自学。我认为,在三年级的下半学期,学生
学习生字基本上可以放手了,只要针对每课的重点字加以指导就行了,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介绍方法经验的机会,让他们的识字方法能在全班得以推广,教给学生们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识字方法,总结每课的生字特点,充分肯定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这样,教学工作才能不断地进步。“教,是为了不教。”我想,善于总结方法,归纳经验,让学生在识字方面有了能力上的提高,那么,识字教学就真正做到了“不教”。
二0一四年一月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小学班主任谈三年级在教学上的好方法 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