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中作文】
竞赛后的反思(一)
知识竞赛后的几点反思
匆匆又匆匆,一个学期的课程在紧张而又匆忙中终于结束了。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决定开展一次知识竞赛。并让学生提前准备,多多背诵。
恰逢星期五,连着两节都是语文课,又是一年一度的圣诞节,我让学生拿来小礼物,如橡皮,铅笔,糖块等作为奖品。266班的班主任和同学们还把教室布置了一番,教室里洋溢着浓浓的圣诞气氛。在266班,我选了宋潞和高威两个作为主持人,267班是郝丹玉和程奕华,孩子们的情绪高涨,267班的学生们激情澎拜,甚至连竞赛规则都不顾,连连抢答,所以每个组之间的分值相差不大,几乎每组都有礼物,只是有几个题,全班没人能答上来。但是266班情况与267并不相同,很有秩序,只可惜有许多题竟无人能答。有许多题是课本中的。竞赛完毕,我开始反省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大致有这些:
一、 学生只是在课堂上积极配合,课后巩固不好。
在266班,每天的数学英语作业比较多,学生
基础差,写作业速度慢,等到写完后就不早了,
于是语文作业就到了学校才应付,不是真正去
做。因此他们很少花时间去写作业。
二、 阅读太少,知识面狭窄。因为今年的学生大都
基础差,家庭教育比较落后,有的学生几乎没
有课外书,甚至连《爱的教育》,《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这些作品都没见过,所以对于一些竞赛中的问题他们确实难以回答。
三、 学生观念落后,质量差,导致学习兴趣不浓。
单单就凭课堂上的设计来吸引学生,不一定能让学生真正学起来,一些学生和家长说“英语老师和数学老师打我们,我们不敢不写作业,语文老师不打,我们就敢不写”这样的话语出自初一学生之口,我有点愕然。
怎么能让学生真正喜欢,并能真正懂得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才是至关重要的。江阴的教育方式很文明,江阴的学生质量很好,江阴的家长素质很高,我们在这些方面远远落后于江阴,提升自己的素质容易,但是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成绩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教育学生不仅在语文书中、语文课上,还得对学生的思想,学生的习惯,学生的全面素质都得进行全方位教育。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得不断求索。
竞赛后的反思(二)
《竞赛后的反思》今天是星期六,是公布上次英语百词大赛成绩的日子,我看了看自己的卷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几个鲜红的大叉子,我才如梦方醒。一共错了九处,是九十一分。听老师说,我的分数和最高分的同学只差了一分,这让我与一等奖失之交臂。 这时我才回想起百词大赛前,我并没有认真地复习单词,对于那些复杂的单词,总是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不会考,也没有去认真地背。在答题的时候,我又粗心大意,只顾着答题的速度了,但是却没有考虑到质量的问题,最后答完题也没有仔细地检查,只是东张西望,看到别人在那紧张地写着,我却已经完成了,心里还沾沾自喜。很快交卷的时间到了,我是第一个交卷的,老师还让我再检查一遍,可我却胸有成竹地直接把卷子交到老师手里,本以为能打高分,拿到全班第一名,但结果却是如此,和第一名只有一分之差。尤其是把动词变过去式的地方,因为我在家里没有复习这里的重点,一共就扣去五分。 我感到很后悔,但是我却深深地知道,这个世界上唯一没有卖的就是后悔药,经过了这次的教训,我以后一定要改掉我粗心大意的毛病,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而且还要了解更多的知识,这样才能答上扩展题。我想经过我的努力,在下次的过级考试中,一定要超这个同学,我会更加努力。
竞赛后的反思(三)
比赛后的反思
昨天,白银市 “皓月·三维标靶杯”乒乓球俱乐部团体暨个人排名对抗赛正式开始。比赛规则大致如下;团体各俱乐部限报一个队,男女不限;单打分男女,根据队员水平分为A、B两组。比赛为三局两胜制,第三局首先得7分为赢。
比赛开幕式
早上打B组小组赛,每组前三名晋级下一轮淘汰赛。下午打了两轮淘汰赛后止步下一轮。我在B组,不是高手。输?正常,我还年轻,输得起!输,不反思?会继续输。下面谈下我比赛后的感受,望能抛砖引玉,得到大家高见。
知道对方胶皮性质
打球前先和对方握个手,寒暄几句,顺便看一下对方的胶皮:双面反胶、一反一长或正手生胶反手长胶等等。否则,都不知道自己怎么输的。
练好发球
练就一手好的发球非常重要。发球好可以直接得分,也可创造进攻机会,更主要的是挫败对方信心。比赛时,应做好以下几点:1.旋转、落点、力量三点相配合。偏重这三点中任意一个时,也可以稍微牺牲其他两个。比如,我的侧上旋发的特转,对方不下毒手,冒高可能性极大;发回跳下旋卸掉球向前的力,对方借不上力直接失误,昨天一选手一局吃了四个回跳,待他适应时,我再同样动作发个不转,等他搓高。2.清楚对方接球后回球的大概位置,为抢攻做准备。如我左手持拍发对方中路偏正手侧上、下旋,回球后一般在我中路偏反手位。3.减少发球失误。发球失误最伤士气,得一分不易,不要轻易送分。没把握的别发,比赛稍一紧张,失误率更大。我比赛时只发了一次高抛,由于转腰不够,直接发了大斜线从对方球台斜边出去,再也没敢发。4.发球套路不求多,但求精。一定注意发球的迷惑性,同一动作发上、下旋及不转球最好。
很希望穿乒乓网球衣打球
发球是唯一不受条件影响的训练项目,网购一盆球,结合网上教程,每次去球馆练习十几分钟,先练旋转,再练落点,不到两月你可以拥有很好的发球技术。平时总有球友问我自己发不出下旋是不是因为引拍不够、向下坎的力量不大、手腕抖得不厉害。我只能说,引拍、力量、抖手腕、转腰等都是影响发球的因素之一,但不是绝对的。不引拍只抖手腕也可以发出很转的下旋,用前臂不抖手腕也可以,关键在于掌握摩擦的感觉。
摆正心态
比赛前,摆正心态,保持放松;比赛时,不急不躁,思想集中。
1.有赢的想法,但不能过分。遇到曾经输给他的对手,就保持拼他的良好心态,打好每一个球,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好。遇到以前输你的对手,不可趾高气昂,也不要抱有必赢的心态,否则会越打越紧,导致发挥失
常。2.比赛领先时,不轻敌,不自我陶醉。我一同事属市业余高手,曾在决胜局8:2领先时被对方翻盘,皆因领先后的心态不正,抱憾终生啊。
享受比赛
关于颗粒胶皮
平时和生胶、正胶球友打的多,对这两种颗粒胶的适应性相对较好。然而,对付长胶选手使我苦恼不堪。比赛时遇见两个中年长胶对手,用长胶回球至我反手位,由于我反手拉球技术不过关,搓、挡过去就冒高,直接被暴扣,很无奈。系统的长胶训练方法相对反胶较少,每个长胶选手的打法不一样,大多业余选手对长胶不适应。所以,长胶选手初期阶段战绩较好,但很难提高。单从可玩性来说,反胶胜于长胶,拧、拉、撕、冲、快带等技术可提高年轻选手的兴趣,对年老的球友来说,用长胶也是不错的选择。
学会控制
大多球类运动,都是控制与反控制。乒乓运动兼速度、力量、旋转、弧线、落点等要素,这几点的综合应用就是控制的根本。平时练习,加强线路控制和落点变化意识。比赛时,每一板击球都要做到思路清晰,切忌发死力,不要想着一板大力拉球或暴扣解决问题,这样不但增加失误,也可能导致对方回球后自己动作还原不到位而漏球。我身边一球友球打的非常“巧”,就是控制线路,打对方空档。有人开玩笑说她是“两根筋”,我们是“一根筋”,所以很多人玩不过她。
B组单打获奖者留影
高难度技术
对我来说,反手台内拧拉、对拉弧圈、快带技术等都是高难度技术。比赛过程中,尽量少用没把握的技术。我反手可以拧拉台内弱下旋、不转及上旋球,成功率高但质量不高,拧拉过去弧线过高反而给对方先上手的机会。与其这样,还不如搓、挡过去,找机会上手。其实,好多国
竞赛后的反思(四)
参加全市美术优质课竞赛后的反思
渔峡口镇中心学校 覃黎明
2009年5月,我参加了宜昌市第八届黄鹤美育节美术优质课竞赛。我所授的是湘版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课——《远古的呼唤》,授课对象是宜昌市十四中七(3)班的学生。因为我在课中做了一些成功的尝试,所以在评比中我的课排名榜首,获得了一等奖。虽然在课后,很多评委及听课的老师给了我很多的肯定和鼓励,但也有专家对我的课提出了宝贵的批评和建议。我觉得这节课留下了许多“美丽”的遗憾,值得反思和咀嚼,谨记一二,供同行交流。
一、 课前创意思考
本课是依据课程目标“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选择了原始状态下的艺术行为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创作、表演在潜移默化中接近和理解原始艺术,在自主探究中提高设计、制作和组织能力。据此,我试图在本课教学中作三方面的尝试:一是努力营造一个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探索;二是在一系列美术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三是尝试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采访式评价。
二、 课堂流程再现
1、课前:收集、布展和参观。
上课前,我在教室布臵一个关于原始社会的图文并茂的展览,并播放粗犷的极具原始风格的音乐,学生鱼贯入场,自由参观。
2、课中:交流、制作和展示。
谈话导入、交流感悟——研究剧本、明确任务——大胆制作、讲究创意——角色展示、现场表演。
3、课后:访谈、评价和延伸。
宣布下课后,学生分组收拾材料和工具的时候,我留下有代表性的几名同学进行访谈评价。
三、课后反思研究
(一)、关于教学流程的设计
常规下这是一个单元的授课内容,一般要二至三课时,但为了达到竞赛课较完美的课堂效果,我把“交流、制作和展示”作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而把收集、布展、参观安排在课前完成,把活动评价安排在课后完成,即形成了“课前、课中、课后”的结构模式,但这几个环节在课堂前后均能体现。这样安排无疑增大了“课中”的容量,为了达到“课中”成功,“课前”的准备十分关键,“课后”的评价也不可忽视。通过尝试,这一结构为这节课增添了不少光彩。
(二)、关于教学情境的创设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学科应当突出它的人文性。”所以我想在这堂课里突出体现一种浓郁的人文精神,希望自己能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能以一种好奇的态度关注并了解特定历史时代的美术作品,能充满热情地将自己投入到一个想像的原始生活情境中支创作、表演,而不仅仅是做一些设计头饰、服饰等基本的美术技能训练。简言之,我想和学生一起上一堂“美术文化课”,而不是从前单纯的美术技法课。
在前期准备中,我找了大量的原始时期的字画、面具、服饰、用具用品等,制作了一个近十个平方的展览,旨在想方设法营造一个具有原始味的教学情境,我期望这个教学情境发挥两个作用:一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涵义;二是帮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更好地理解一定社会的文化特征;三是让学生一进教室就被这些陌生的、质朴的展览吸引住,并在后来的制作中无意识地受到影响,在不知从何下手的时候起到一个借鉴作用,
我更期待学生能在这堂课之后,能保留对原始艺术、原始生活的好奇,在今后的生活中有意识地留心这方面的知识或事物。
在课中我也大胆借用了视频广告作为课程资源引入课堂。如榄菊蚊香广告、周杰伦做的百事可乐广告等。这些素材的引用,恰到好处,起到了很好的创设情境、激趣启智的效果。
(三)、关于美术素养的提高
美术新课标中有这样一句话:“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新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尹少淳教授对这句话有详尽的解释:基本的美术素养不仅是指对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 应该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这些态度包括: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的反应;能自觉大胆地运用美术的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同时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我在小学听过美术课,也上过美术课,学生往往从一年级起开始画红红的太阳、起伏的小山、带炊烟的房子、红花绿草,像花生形状的白云,二年级还这样画,三、四年级仍然这样画,久而久之也就不感兴趣、甚至厌恶美术课了。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并不具备较高的绘画天赋,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美术课只能重复着画“太阳、蓝天、白云”图,他们完全有可能在美术课上提高美术素养,学会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用学到的美术知识装扮生活等。所以在挑选教材内容时,我毫不犹豫地选了这一课,就是被这一课里潜在的知识含量和提高美术素养的最大可能性吸引住了。
比如我在课中提问:“原始人为什么要画画?”学生通过课前搜集积累的知识作出了回答:“原始社会没在文字,为了交流,告诉别人什么地方有猎物,就画出来。”还有的这样回答:“原始人画画是为了祈求打到更多的猎物。”对于不爱画画的学生来说,在美术课上能学到这样的知识,就是一种收获,我就认为他对美术在原始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就有了一定的了解。
同样的,我给学生展示的图片、音像资料,都试图传达给学生一种信息:质朴、粗犷也是一种美!学生在长期的美术学习中养成了一种习惯:用纯颜色画唯美的画面。很少有学生认同质朴原始的美。我认为随着学生的长大,在他们的审美记忆里,应该储存点多样化的美。
(四)、关于课后采访式评价
在常规的美术课的评价中,我常会因课堂最后几分钟学生不肯安静下来感到无措。在这一课里,我预感学生会极度兴奋,所以我将评价放到了课后进行。我留下了几名装扮有特色的同学,负责装扮他的同学了留下来,通过一系列问答式的采访进行了评价:你为什么这样装扮?通过这堂课的活动,你对原始艺术又有了哪些新的感受?今后的生活中,你会不会尝试运用原始艺术?对具有原始风味的东西会不会特别留意或者收藏?
学生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意思:美术课这样上很有意思!
(五)、关于课堂实施中留下的几点遗憾
也许在别人看来,这堂课上得生动鲜活,也有一些优点:比如学生放松的情绪;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材料的选择;欢呼的狂热;流程的别致等。但在我看来,还远远没有实现上一堂美术文化课的梦想。
一是学生动手制作前,我没有对我为学生准备的材料进行介绍,也没引导学生对他们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介绍。如果能对材料的来源、用途进行介绍,也许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这也是制作课所必须的环节。
二是在表演的时候,我只是在让学生按照既定的角色进行表演,而自己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的表演队伍中去,没有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三是部分细节遗忘或不周。如对主要角色外的次要角色的评价不到位;学生创作过程中忘记了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原始风格的音乐等。
虽然只是短短的45分钟,但我花费了极多的心血,仅收集的图片素材就有千余张,但仍然留下了不可弥补的遗憾。幸好,课后的揣摩必不可少,这样,人才可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有人说:“一堂好课,要不雕琢,去粉饰。”我想,美术课也应如此吧,我得努力地把人文性质的美术课上好!
竞赛后的反思(五)
教学技能大赛后的反思
王素敏
最近,我校开展了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教学技能大赛分两轮进行,第一轮比赛全员参加,择优进入决赛。师生热情高涨,老师们备课,准备课件;学生们文明礼仪训练,小组合作探究,忙得不亦乐乎。虽然紧张,但是有序。这次比赛既是老师基本功的展示,更是前段时间教学改革的验收,同时也使学生文明礼仪的展示。
这次参赛,我选的是一首现代诗《我用残损的手掌》。虽然这节课不太成功,但使我受到了锻炼,同志们诚恳的意见更使我受益匪浅。我认识到,今后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课堂于学生,放手让他们飞翔。找好自己的位置,用正确的价值取向引领学生,为他们掌好舵。讲课做到有选择地讲,精讲。同时应合理安排时间,让课堂高效。
通过第一轮的观摩,学习优秀教师的高明之处,我深感自己的差距之大。张彦国老师的《故宫博物院》,课堂精彩纷呈,学生活动积极,回答问题使用“我认为”“我不同意”等语言,学生们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是教师平时训练的结果,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成就的。这正是我所欠缺的,规范学生课堂语言必须马上着手进行,学生素质的提高必须提上日程。高瑞波老师的《化石吟》,课堂以故事导入,以故事拓展,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将学生带进神奇的远古时代,激起他们探索科学的热情,课堂充满趣味性。这样的课堂让人眼球一亮,学生的心被牢牢抓住,这样的课堂怎么会沉闷?怎么会不高效?其他老师的课各有千秋,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这次教学技能大赛,使我大开眼界,学习了别人的长处,纠正了自己的不足,我深切体会到本次活动的益处。遗憾的是,决赛我们没能够听课,错失了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希望领导考虑我们的要求,多为我们创造学习机会。不过彭贤智教授最后的总结,弥补了缺憾。教授的评价中肯,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我们的弊端――吃不透教材,导致教学内容肤浅,缺乏层次感;教学三维目标相互隔离,三者之间没有关系,造成教学内容支离破碎,三维教学目标要像一条线贯穿到教学内容中;百般技能单一,应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使用能力;缺乏对教材的整体感知,对教学没有整体把握;教学方式上还是教师占主导,学生被活动,教学过程只是教师在表演,还没有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没有主动向老师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知道还有待提高;课堂有温度,没有效率学生缺乏合作学习能力基本训练;教学过程随意性大,跟着感觉走,单位时间内效率低。教授的话是我豁然开朗,原来这些才是症结所在。针对这些弊端,对症下药,教授为我们开出了良方:四遍备课,三遍反思,从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搜名家教案,看名师如何备课;关注课标,关注文本;指导学生写学习日记,加强反思。听教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后我一定努力学习,缩短差距,迎头赶上,从各方面提升自己。
最后,再次感谢学校组织技能大赛,为我们创造了学习机会。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教学技能大赛,既锻炼了参赛人员,又带动了所有教师,使学校学习气氛高涨,教师教学水平有了不同程度提高
竞赛后的反思(六)
观摩“资兴市小学科学教师第三届实验创新大赛(一区)”后的反思
资兴市鲤鱼江镇完小 李友成
5月8日,我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赛评委之一,在市二小观摩了资兴市小学科学教师第三届实验创新大赛一预赛区的赛课活动,课后反思,觉得在这次活动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的参赛选手对时间抓得不紧,导致上课拖堂。
活动要求:“每位参赛选手在3分钟内通过多媒体课件对参赛实验创新课题的设计思路、创新之处以及该实验创新课题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等方面内容进行呈现并口头阐述。”大多数选手在这一环节超时,没有抓紧时间,唯恐讲得不清楚、不透彻。
我看了一下表,有选手用了近8分钟的时间才完成这一环节的讲解。要知道,一节实验创新课总时间只有20分钟,这样前松后紧,耽误后面的内容没时间完成,导致拖堂。
二、对实验创新中的“创新”的含义理解不清,所上的课无创新之处。
这个问题出现在这次实验创新大赛上所占比例之大,简直令人难以置信——11节实验创新课竟有5节课没有创新之处,有的课甚至是原样照搬教材的的实验方法。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有点像写作文走题了,实验创新重在“创新”二字,而照搬的教材上实验方法,你即使实验操作得再好,实验效果极佳,也只不过是重复教材上的方法而已,与“创新”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三、沿